![]()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14,365
|
Atom 將漸漸掩蓋 Celeron 地位
來源︰Fudzilla - Atom is eating the Celeron market
Fudzilla 網站指出根據據調查 Intel 第一季入門處理器銷量中 Atom 單核心 200 系列以及 Celeron 400系列處理器共占了70% 其中前者佔有率份額少於5%,而後者則多達65%; 其餘30%為Atom雙核及Celeron雙核處理器 其中Atom dual-core 300系列占了7%的市場佔有率,而後者佔有率則為23%。 在第二季,Atom dual-core 300 系列入門處理器市場佔有率將上升到25% 而單核心的Celeron 400系列則會進一步萎縮到50%以內 Intel預測第三季Celeron 400系列市場佔有率份額會繼續下跌到21%左右 第四季剩下18~19%左右 Atom系列在入門級處理器市場中的佔有率將進一步擴大。 Intel推出Atom時曾表示該系列處理器將不會建立新的市場利基 但按其發展趨勢來看,Atom將會進一步蠶食Celeron的佔有率 ![]() Celeron 品牌始於 1998 年 經歷過的各種核心和架構 * Covington * Mendocino * Coppermine-128 * Tualatin-256 * Willamette-128 * Northwood-128 * Prescott-256 * Conroe-L * Celeron Dual Core 橫行了 10 幾年 未來數年後 Celeron 將漸漸低調下台也不意外了 ![]() 再來就是 Pentium 品牌不知道何去何從呢?
__________________
[XF] Facebook | XFastest - XFastest Media [XF] XFastest Media | 業界動態 Market Trends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8
文章: 289
|
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 向下沉倫.........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281
|
引用:
這叫反璞歸真。 Intel 若真有心,要將 Atom 的頻率拉到 5G 以上根本是輕而一舉,但這樣會把自家 C2D 產品線通通打垮(假設價格不變)...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基隆中間
文章: 225
|
以INTEL目前的作法來看,雙核賽揚應該還可以活很久....
加油阿~AMD~ 此文章於 2009-04-14 10:38 PM 被 iampcuser 編輯.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嘉義...時尚.的沙漠...
文章: 2,140
|
Celeron 400系列跟E1X00效能贏過Atom太多
Atom唯一的優勢是價格... 很多其實只是要上網.簡易文書的需求 所以低單價的Atom才有市場
__________________
---------------------------------------- 配備 i5-2400 華碩P8H67 撼訊R7-265 創見DDR3 1333-4G(美光顆粒) Seagate 320G16M(新加坡製.梭魚10.PATA) Seagate 160G8M(MIC梭魚10.SATA) WD 1001FALS power:ZIPPY G1 400W BANQ S200 螢幕:AOC E2351FH 滑鼠:zippy zms3510z 鍵盤:現在是羅技快意手100 (上一把旋風手.字掉一大半了=.=) 機殼︰聯酷PC-K60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8
文章: 615
|
引用:
無意冒犯,應該是 [返璞歸真]. 其實以一般輕度的使用者的需求,雙核心的Atom應該就夠了.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64
|
記得看過一篇報導,Atom真正目的似乎不是要搞低功耗低價嵌入式CPU用的,
是要挑戰多核心架構設計而生,將來一定是邁入多核心時代, 可是現在的核心實在是太複雜了,而且原本設計概念就不是以多核心為出發點, P4的演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原本的封裝雙核演進到原生C2D, 接著因為FSB設計不利於多核心發展,進而導入QPI技術, 現在則是為了將來進入多核心時代,特地開發能夠直接組成多核心用的零件, Atom就是這樣誕生的試驗品,既可以用來測試45nm製程,又可以拿來賣低價電腦, 甚至不久的將來,使用Atom核心組成所謂的多核心設計量產應該不是問題。 單拿賽揚跟Atom比單核心運作的效率,似乎不怎麼公平,畢竟目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
掛驢機: Intel Core Duo E7200 ASUS P5Q-EM Transcend DDR II 800 (2Gx2) Hitachi 640GB SATAII HDT721064SLA360 Pioneer 217 Sea Sonic 330W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28
|
引用:
其實還是能不能量產的問題... 否則如果ULV的C2D可以量產的話,何須要特地設計ATOM呢 ![]() 嗯...即使如此成本還是不同.... ![]() 此文章於 2009-04-15 02:53 AM 被 天使的羽翼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281
|
引用:
打太快忘了選字而已 ![]() 類似 Atom 這種產品將來的最終型態應該是整合所有功能(繪圖、北橋、南橋)的單一晶片架構 到那時整台電腦主機將會:體積小、耗電低、成本低,但該有的功能一應俱全。 這種產品的銷售量衝到第一只是時間問題,但由於對廠商營收貢獻非常有限,從而可推論 PC相關產業 將輪為科技業中的傳統產業。 此文章於 2009-04-15 10:29 AM 被 visionary_pcdvd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27
|
![]() 引用:
P4雙核是Prescott跟Smithfield核心、跟C2D由NB演進過來的核心截然不同 還有FSB不利於多核心發展?那現在滿街跑的C2Q都是狗屎核心嗎? 不懂又愛裝懂、這就是專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