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升龍霸
Amateur Member
 
升龍霸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33
老實說,我真希望台灣有個市長肯去實驗所謂的「當市區中只機車」政策,看弄個機車
日也行,看看是不是當市區中只存在機車時,對於整個交通流量是不是有幫助。

「當市區中只四輪車」這東西,由於大陸那邊幫我們實驗過了,所以我就沒什麼興趣
了。

倒是「當市區中只有機車」這東西,好像沒什麼人做過,希望有人來做看看......
     
      
舊 2011-05-20, 11:51 AM #8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升龍霸離線中  
strong
Elite Member
 
stro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引用:
作者升龍霸
「如果」台北只有機車......


首先就是台北的酒駕問題將大量減少,因為喝醉的人是很難騎的穩機車,就
算能騎,也會一下子就被人發現是酒駕。

二是台北因為四輪車的停車格空出來給機車停,使得台北再也沒有停車位
不足的問題。

三是台北因為道路上只有兩輪車,所以交通的流動性更強了,這使用台北的
交通更加流暢,哪怕是尖峰時期也不會有塞車問題。

四是由於發生交通事故,機車騎士本身也很容易跟著受傷,所以相較起來,
機車騎士比起開四輪車的人是會更加小心的,這對一般行人來說,也是更加
安全的。

五是機車發生事故,比較不容易波及到無辜的路人。


所以在現實中,鼓勵大家去使用大眾運輸是種理想情形下,那鼓勵大家多使用機
車,何嘗不是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1. 「酒駕問題」是不可能根除的 ...

2. 這是數學的問題,現有停車面積,讓現有的 109萬台機車使用,在加上您所謂機車取代汽車的數量,這夠用嗎!? 請提供詳細的計算數據,不能憑空臆測。

3. 全城都是機車,「尖峰時期也不會有塞車問題」?只能說您的話太滿了 ...

4. 「機車騎士比起開四輪車的人是會更加小心」?好像與事實有很大的差異 ...

5. 「機車發生事故,比較不容易波及到無辜的路人」?你意思是行人遇到機車閃得快嗎?我實在看不出來 ....

結論: 知悉!!
 
舊 2011-05-20, 11:52 AM #8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rong離線中  
升龍霸
Amateur Member
 
升龍霸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33
引用:
作者Totenkopf
又有人在倡導不開汽車改用機車了
汽機車根本是不一樣的交通工具
真的能這樣替代嗎?
狂風暴雨的天氣,你跟老婆抱著孩子急著去看病
你會騎機車載他們?
客戶叫你去SUPPORT,帶一堆昂貴的儀器
你騎機車載去?

拜託!現實一點吧


特殊的情形有特殊的做法,又沒人說特殊的情形就不能使用四輪車輛。

反倒是你真的家人發生急病想去醫院,你會發現路上都是機車是件好事,
因為你家人不會因為被塞車,而延誤就醫。
舊 2011-05-20, 11:54 AM #8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升龍霸離線中  
Totenkopf
Advance Member
 
Totenkopf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Totenkopfverbande
文章: 330
引用:
作者升龍霸
特殊的情形有特殊的做法,又沒人說特殊的情形就不能使用四輪車輛。

反倒是你真的家人發生急病想去醫院,你會發現路上都是機車是件好事,
因為你家人不會因為被塞車,而延誤就醫。


「當市區中只有機車」這話是誰說的?你說的啊

怎麼?現在又變成特殊情形例外了?

討論也現實一點好嗎?不要侮辱你跟我的智慧,至少不要侮辱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
Wir bekennen uns zu dem Geschlecht, das aus dem Dunkeln in das Helle strebt.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舊 2011-05-20, 12:00 PM #8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otenkopf離線中  
小建
*停權中*
 
小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7,451
引用:
作者升龍霸
特殊的情形有特殊的做法,又沒人說特殊的情形就不能使用四輪車輛。

反倒是你真的家人發生急病想去醫院,你會發現路上都是機車是件好事,
因為你家人不會因為被塞車,而延誤就醫。



像這樣?!
舊 2011-05-20, 12:19 PM #8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建離線中  
升龍霸
Amateur Member
 
升龍霸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33
引用:
作者Totenkopf
「當市區中只有機車」這話是誰說的?你說的啊

怎麼?現在又變成特殊情形例外了?

討論也現實一點好嗎?不要侮辱你跟我的智慧,至少不要侮辱我的


上面的當市區中只有機車,只是用以實驗用的,而實驗用的自然是採取比較
極端的說法,而想也不可能只有機車在存在而已,因為不合邏輯,因為合理的
去思考所謂的當市區中只有機車的這段話,應該是朝著普通情形、非必要、及
純粹代步下的所謂交通工具使用情形,畢竟四輪車不不是機車可以完全取代的。


我是假想各位是那種會舉一反三的人,而不是那種說一做一的人,你說我在侮辱你的
智慧,我也不知要如何回應了,畢竟我是把大家當聰明人,所以像上面那些東西我猜
想不用說你也知道,但如果你覺得這樣算是在侮辱你,那我向你說聲道歉好了.....
舊 2011-05-20, 12:20 PM #8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升龍霸離線中  
strong
Elite Member
 
stro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引用:
作者升龍霸
上面的當市區中只有機車,只是用以實驗用的,而實驗用的自然是採取比較
極端的說法,而想也不可能只有機車在存在而已,因為不合邏輯,因為合理的
去思考所謂的當市區中只有機車的這段話,應該是朝著普通情形、非必要、及
純粹代步下的所謂交通工具使用情形,畢竟四輪車不不是機車可以完全取代的。


我是假想各位是那種會舉一反三的人,而不是那種說一做一的人,你說我在侮辱你的
智慧,我也不知要如何回應了,畢竟我是把大家當聰明人,所以像上面那些東西我猜
想不用說你也知道,但如果你覺得這樣算是在侮辱你,那我向你說聲道歉好了.....


永久居民 + 流動人口 超過 三、四百萬的城市,豈能用「實驗」的藉口,玩一些不實際的把戲???

醒醒吧!!
舊 2011-05-20, 12:34 PM #8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rong離線中  
小建
*停權中*
 
小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7,451
引用:
作者strong
永久居民 + 流動人口 超過 三、四百萬的城市,豈能用「實驗」的藉口,玩一些不實際的把戲???
醒醒吧!!

偏偏台北市卻率先『實驗』禁行機車道,造成今天機車騎士路權備受欺壓&擠在最外車道發生諸多事故...

所以我們正是在努力導正這種亂象!
舊 2011-05-20, 12:50 PM #8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建離線中  
strong
Elite Member
 
stro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引用:
作者小建
偏偏台北市卻率先『實驗』禁行機車道,造成今天機車騎士路權備受欺壓&擠在最外車道發生諸多事故...

所以我們正是在努力導正這種亂象!


「禁行機車道」很實際啊!!

很符合我國的國情,不實際的話,怎有機會推廣到各地呢!!
舊 2011-05-20, 01:07 PM #8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rong離線中  
<< andy1106 >>.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61
引用:
作者小建
當一個人基本觀念是汽機車理應同等路權時,他可以想到100種做事方法,來讓交通規劃更順暢&更合理...

當一個人內心成見是汽機車不該享有同等路權時,他可以想到100種理由,來阻擋機車騎士取回合理的路權,而忽視現有交通的弊端與怪現象...

以上

小建大是針對我的問題所做的回答嗎?

請問那100種方法有哪些,可否列舉 1、2 呢??

前些時候砂石車違規右轉那篇我沒說到
但我幾乎是以機車為主力交通工具的人
所以說我並沒有對機車有任何偏見
不過我不認為讓機車每個車道趴趴走是件好事
因為就我所見的 - 就是會延遲到汽車、公車的車速
台灣也不是生活步調那麼慢的國家
這樣弄問題不會更大嗎
還是現在在台北騎機車塞到不像話要向汽車爭道了

我覺得不如嚴格執法,讓我們在機慢車道,騎的更有保障點
不然訂出新的法規,大家也是當參考用的,就像現在一樣
舊 2011-05-20, 01:15 PM #9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 andy1106 >>.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1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