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aureus777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2
引用:
作者coolcliff01


43..

...



都是神人啊...膜拜!
     
      
舊 2018-12-01, 02:34 PM #8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ureus777離線中  
小叮噹.
Amateur Member
 
小叮噹.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10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1
引用:
作者Dz6810
你知道這個火箭降落背後用上了多少高科技嗎?
難道都不需要用上現代的電腦, 感知器, 控制與材料技術?
一個五十年前就拿到月球多次驗證成功,
只需使用比如今掌上計算機還低科技的成熟技術,
為什麼今天要重新發明, 至今天也只有一家公司成功?
甚至成功前還失敗了多次, 到目前為止還沒用在載人載具上.
這就是我的疑問,

為什麼這現在火箭降落的科技比五十年前還退步,
而五十年前的黑科技都失傳了?


這原因很多,其中成本是一大考量
你想想,每次起降都要耗費一次燃料
怎會有企業願意投資在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再加上地球環境遠超於月球複雜,
一陣風就有可能影響起降
更不用說起降時造成的環境噪音與污染
絕對沒有像動漫畫那麼簡單
所以再怎麼想也很難普及於商業應用上

再說,阿波羅計畫也並非開一次就成功
透過前幾次無人機的探勘與紀錄
透過這些資料,也才有這次的成功

還有不要小看人類,當時的計算機
也僅用在輔助運算為主
真正的操作還是得透過人類來進行
給與正確的數據後,人類在透過這些數據駕駛
那為什麼不用到現代化的電腦就辦的到?
原因就月球環境真的比地球單純

如果說這具引擎要用於起降月球後又要回地球負責降落
以當時的技術說能做到
那才真的是一個大陰謀論
 
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一隻來至21世紀,月領22k的中古機器貓..
舊 2018-12-01, 03:13 PM #8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叮噹.離線中  
Dz68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引用:
作者小叮噹.
這原因很多,其中成本是一大考量
你想想,每次起降都要耗費一次燃料
怎會有企業願意投資在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再加上地球環境遠超於月球複雜,
一陣風就有可能影響起降
更不用說起降時造成的環境噪音與污染
絕對沒有像動漫畫那麼簡單
所以再怎麼想也很難普及於商業應用上

再說,阿波羅計畫也並非開一次就成功
透過前幾次無人機的探勘與紀錄
透過這些資料,也才有這次的成功

還有不要小看人類,當時的計算機
也僅用在輔助運算為主
真正的操作還是得透過人類來進行
給與正確的數據後,人類在透過這些數據駕駛
那為什麼不用到現代化的電腦就辦的到?
原因就月球環境真的比地球單純

如果說這具引擎要用於起降月球後又要回地球負責降落
以當時的技術說能做到
那才真的是一個大陰謀論


用人操控降落是不可能的,
這是一個傾全國之力,
全球現場直播的大事,
如何信賴人一定能完美操控?
這是一個天性不穩定的系統,
至今沒有一個不穩定系統是設計上依賴人的操作,
都是靠電腦控制(例如現代的戰鬥機).

更何況這個月球降落的過程,
是沒有練習過的,
人類沒辦法在地球上創造一個真空, 只有1/6重力的模擬環境,
讓駕駛者練習降落.

其實我斷言直到今天,
人類都還沒有真正擁有載人登月再回來的技術,
更何況當年.

請大家觀察未來真正登月的那天,
雖然電腦, 微機電感知器等已經快了百萬倍, 體積重量小了幾千倍,
未來真正登月小艇的體積與重量,
是不是遠超過50年前如下面Wiki圖的那個老祖宗.
另外附一張太空梭噴射引擎的照片, 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兩者的複雜度與真實感.
上傳的圖像
文件類型: jpg 800px-LM_illustration_02.jpg (79.4 KB, 260次瀏覽)
文件類型: jpg 擷取.jpg (61.1 KB, 257次瀏覽)

此文章於 2018-12-01 04:53 PM 被 Dz6810 編輯.
舊 2018-12-01, 04:28 PM #8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z6810離線中  
Crazynu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舊 2018-12-01, 07:07 PM #8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zynut離線中  
Crazynu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我沒仔細看前面的討論,那時代的東西,其實不能說是電腦吧。只是積體電路而已。不過在真空管時代躍進到電晶體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你看電影中的操作,不覺得和客機駕駛的操作很像嗎。復誦操作程序,一個一個去撥動開關……據說客機的系統就是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舊 2018-12-01, 07:33 PM #8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zynut離線中  
aya0091
*停權中*
 
aya009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836
引用:
作者Dz6810
更何況這個月球降落的過程,
是沒有練習過的,
人類沒辦法在地球上創造一個真空, 只有1/6重力的模擬環境,
讓駕駛者練習降落.

我發現你一開始的論點就錯誤

所以後續論點都是錯誤的衍伸

真空環境絕對比大氣環境簡單太多太多

沒有亂流、沒有大氣壓力,加上重力少那麼多倍

要降落或是脫離都困難度大減

這東西不難舉例

真空環境相對於大氣環境,就好比大氣環境相對於大海環境

今天要從地表發射火箭來到真空

就好像從大海底部發射火箭來到地表一樣

有沉重的海水壓力,速度不可能快到哪去,有洋流、潮汐影響

大氣環境比起大海要好太多,速度才能那麼快

而真空又比大氣要好太多,速度完全不能比,時速上萬公里都沒問題

一台能夠在地球表面起降的登月艇,完全可以應付月球需求

根本不需要在地球創造"更簡單"的真空、低重力條件來練習

就好比一個人在地球訓練可以舉起100公斤重,絕對可以在月球舉起同樣的東西

根本不需要去創造一個1/6重力環境來訓練

這個簡單的邏輯觀念你再好好想一下

此文章於 2018-12-01 08:34 PM 被 aya0091 編輯.
舊 2018-12-01, 08:27 PM #8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ya0091離線中  
Crazynut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最近重讀"π的故事",作者對羅馬人的暴行多加著墨,非常推崇牛頓。

他說牛頓是個很細心的人,F=d(mv)/dt
他沒有把m拿到括弧外面。

登月所須要的計算,當然牛頓力學就非常足夠了,並不是辦不到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舊 2018-12-01, 08:34 PM #8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razynut離線中  
Dz681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引用:
作者aya0091
我發現你一開始的論點就錯誤

所以後續論點都是錯誤的衍伸

真空環境絕對比大氣環境簡單太多太多

沒有亂流、沒有大氣壓力,加上重力少那麼多倍

要降落或是脫離都困難度大減

這東西不難舉例

真空環境相對於大氣環境,就好比大氣環境相對於大海環境

今天要從地表發射火箭來到真空

就好像從大海底部發射火箭來到地表一樣

有沉重的海水壓力,速度不可能快到哪去,有洋流、潮汐影響

大氣環境比起大海要好太多,速度才能那麼快

而真空又比大氣要好太多,速度完全不能比,時速上萬公里都沒問題


為了不發散觀點,
本樓我一直針對降落控制,
其實認真推敲起來,
登月小艇上所有技術都是黑科技.

以真空與有大氣降落來比較,
很多人誤會真空中比較簡單,
但其實有大氣才好降落(起飛卻是真空中較簡單).

為什麼通過大氣會劇烈摩擦到燃燒?
因為有巨大的位能要消除.
月球引力再低, 脫離速度也有2.4km/sec(地球11.2km/sec的21%),
相當地表294公里高處墜下真空時的終端速度(忽略G值變化下)
也就是1kg的物體從外太空降落至月表,
要設法消除2.88MJ的位能,
這些位能在沒有降落傘幫忙消耗下
必須消耗燃料向下噴射.

這種過程燃料的使用的效率,
可以參考現在最進步燃燒技術引擎的F35B垂直起降,
不過從短短十幾公尺高的起飛與下降需求,
就會影響續航力與戰鬥半徑,
而登月小艇的需求是從幾十公里下降與起飛,
完全靠燃料!
舊 2018-12-01, 09:13 PM #8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z6810離線中  
aya0091
*停權中*
 
aya009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836
引用:
作者Dz6810
這種過程燃料的使用的效率,
可以參考現在最進步燃燒技術引擎的F35B垂直起降,
不過從短短十幾公尺高的起飛與下降需求,
就會影響續航力與戰鬥半徑,
而登月小艇的需求是從幾十公里下降與起飛,
完全靠燃料!

你不能拿F35B來舉例

那是拿戰鬥機發動機去應付垂直起降需求

當然會非常沒效率

還有,登月小艇的動力都足以擺脫月球重力

要拿來降落只會更輕鬆

此文章於 2018-12-01 09:53 PM 被 aya0091 編輯.
舊 2018-12-01, 09:50 PM #8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ya0091離線中  
人生現在才開始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1,182
引用:
作者Dz6810
為了不發散觀點,
本樓我一直針對降落控制,
其實認真推敲起來,
登月小艇上所有技術都是黑科技.

以真空與有大氣降落來比較,
很多人誤會真空中比較簡單,
但其實有大氣才好降落(起飛卻是真空中較簡單).

為什麼通過大氣會劇烈摩擦到燃燒?
因為有巨大的位能要消除.
月球引力再低, 脫離速度也有2.4km/sec(地球11.2km/sec的21%),
相當地表294公里高處墜下真空時的終端速度(忽略G值變化下)
也就是1kg的物體從外太空降落至月表,
要設法消除2.88MJ的位能,
這些位能在沒有降落傘幫忙消耗下
必須消耗燃料向下噴射.

這種過程燃料的使用的效率,
可以參考現在最進步燃燒技術引擎的F35B垂直起降,
不過從短短十幾公尺高的起飛與下降需求,
就會影響續航力與戰鬥半徑,
而登月小艇的需求是從幾十公里下降與起飛,
完全靠燃料!

是直上 不過不是直下呀...
[YOUTUBE]Uqo3daFph2s[/YOUTUBE]

加映
[YOUTUBE]oypqXzAZNy0[/YOUTUBE]

此文章於 2018-12-01 09:59 PM 被 人生現在才開始 編輯.
舊 2018-12-01, 09:51 PM #9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人生現在才開始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2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