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12
|
引用:
都是神人啊...膜拜!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r 2010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1
|
引用:
這原因很多,其中成本是一大考量 你想想,每次起降都要耗費一次燃料 怎會有企業願意投資在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再加上地球環境遠超於月球複雜, 一陣風就有可能影響起降 更不用說起降時造成的環境噪音與污染 絕對沒有像動漫畫那麼簡單 所以再怎麼想也很難普及於商業應用上 再說,阿波羅計畫也並非開一次就成功 透過前幾次無人機的探勘與紀錄 透過這些資料,也才有這次的成功 還有不要小看人類,當時的計算機 也僅用在輔助運算為主 真正的操作還是得透過人類來進行 給與正確的數據後,人類在透過這些數據駕駛 那為什麼不用到現代化的電腦就辦的到? 原因就月球環境真的比地球單純 如果說這具引擎要用於起降月球後又要回地球負責降落 以當時的技術說能做到 那才真的是一個大陰謀論
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一隻來至21世紀,月領22k的中古機器貓..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
引用:
用人操控降落是不可能的, 這是一個傾全國之力, 全球現場直播的大事, 如何信賴人一定能完美操控? 這是一個天性不穩定的系統, 至今沒有一個不穩定系統是設計上依賴人的操作, 都是靠電腦控制(例如現代的戰鬥機). 更何況這個月球降落的過程, 是沒有練習過的, 人類沒辦法在地球上創造一個真空, 只有1/6重力的模擬環境, 讓駕駛者練習降落. 其實我斷言直到今天, 人類都還沒有真正擁有載人登月再回來的技術, 更何況當年. 請大家觀察未來真正登月的那天, 雖然電腦, 微機電感知器等已經快了百萬倍, 體積重量小了幾千倍, 未來真正登月小艇的體積與重量, 是不是遠超過50年前如下面Wiki圖的那個老祖宗. 另外附一張太空梭噴射引擎的照片, 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兩者的複雜度與真實感. 此文章於 2018-12-01 04:53 PM 被 Dz6810 編輯.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
我沒仔細看前面的討論,那時代的東西,其實不能說是電腦吧。只是積體電路而已。不過在真空管時代躍進到電晶體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你看電影中的操作,不覺得和客機駕駛的操作很像嗎。復誦操作程序,一個一個去撥動開關……據說客機的系統就是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836
|
引用:
我發現你一開始的論點就錯誤 所以後續論點都是錯誤的衍伸 真空環境絕對比大氣環境簡單太多太多 沒有亂流、沒有大氣壓力,加上重力少那麼多倍 要降落或是脫離都困難度大減 這東西不難舉例 真空環境相對於大氣環境,就好比大氣環境相對於大海環境 今天要從地表發射火箭來到真空 就好像從大海底部發射火箭來到地表一樣 有沉重的海水壓力,速度不可能快到哪去,有洋流、潮汐影響 大氣環境比起大海要好太多,速度才能那麼快 而真空又比大氣要好太多,速度完全不能比,時速上萬公里都沒問題 一台能夠在地球表面起降的登月艇,完全可以應付月球需求 根本不需要在地球創造"更簡單"的真空、低重力條件來練習 就好比一個人在地球訓練可以舉起100公斤重,絕對可以在月球舉起同樣的東西 根本不需要去創造一個1/6重力環境來訓練 這個簡單的邏輯觀念你再好好想一下 此文章於 2018-12-01 08:34 PM 被 aya0091 編輯.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
最近重讀"π的故事",作者對羅馬人的暴行多加著墨,非常推崇牛頓。
他說牛頓是個很細心的人,F=d(mv)/dt 他沒有把m拿到括弧外面。 登月所須要的計算,當然牛頓力學就非常足夠了,並不是辦不到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
引用:
為了不發散觀點, 本樓我一直針對降落控制, 其實認真推敲起來, 登月小艇上所有技術都是黑科技. 以真空與有大氣降落來比較, 很多人誤會真空中比較簡單, 但其實有大氣才好降落(起飛卻是真空中較簡單). 為什麼通過大氣會劇烈摩擦到燃燒? 因為有巨大的位能要消除. 月球引力再低, 脫離速度也有2.4km/sec(地球11.2km/sec的21%), 相當地表294公里高處墜下真空時的終端速度(忽略G值變化下) 也就是1kg的物體從外太空降落至月表, 要設法消除2.88MJ的位能, 這些位能在沒有降落傘幫忙消耗下 必須消耗燃料向下噴射. 這種過程燃料的使用的效率, 可以參考現在最進步燃燒技術引擎的F35B垂直起降, 不過從短短十幾公尺高的起飛與下降需求, 就會影響續航力與戰鬥半徑, 而登月小艇的需求是從幾十公里下降與起飛, 完全靠燃料!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836
|
引用:
你不能拿F35B來舉例 那是拿戰鬥機發動機去應付垂直起降需求 當然會非常沒效率 還有,登月小艇的動力都足以擺脫月球重力 要拿來降落只會更輕鬆 此文章於 2018-12-01 09:53 PM 被 aya0091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1,182
|
引用:
是直上 不過不是直下呀... [YOUTUBE]Uqo3daFph2s[/YOUTUBE] 加映 [YOUTUBE]oypqXzAZNy0[/YOUTUBE] 此文章於 2018-12-01 09:59 PM 被 人生現在才開始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