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NASA 洞察號登陸火星 預定著陸時間(台灣時間週二凌晨 4 點)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54897)

LDSKING 2018-11-27 03:42 AM

NASA 洞察號登陸火星 預定著陸時間(台灣時間週二凌晨 4 點)
 
美國太空總署(NASA)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即將完成長達 7 個月的太空旅行,準備降落火星平原,預定著陸時間為美東時間週一下午 3 點(台灣時間週二凌晨 4 點)。由於洞察號傳回地球的訊號會延遲,究竟它是安全抵達地面還是墜毀,科學家在事實發生 7 分鐘後才會知道。

2018 年度,科學家對火星的探索有許多新進展,比如 6 月時,NASA 好奇號終於在火星探測到支持生命條件的有機分子,雖然有機物質也可能是從非生物化學反應過程產生;7 月時,ESA 快車號偵測到火星南極冰層下方有巨大的鹽水湖,此次證據比之前任一研究都還要有力。

11 月時,ESA 與 NASA 即將分別派往火星的兩輛探測車「ExoMars 2020 火星車」、「火星 2020 探測車」,登陸地點紛紛出爐,前者可能為歐克西亞高原,後者確定是 Jezero 隕石坑。

而今年 5 月發射升空的 NASA 洞察號(全名:Mars 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縮寫 InSight)正要迎來歷史性一刻,它將於美東時間週一下午 3 點(台灣時間週二凌晨 4 點)降落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此處是火星最年輕的火山區之一,地勢平緩,海拔約 -2 公里,東西橫跨約 3,000 公里。

對 NASA 工程師來說最坐立難安的時刻,莫過於洞察號進入火星大氣層後的短短 6 分鐘。這段期間,探測器將以時速 19,800 公里的速度穿越大氣層,按照進入、降落、著陸(EDL)三階段完成任務。

進入(enter)階段,探測器務必以精準 12 度角切入,角度太陡的話探測器會燒起來,太平緩又會被火星大氣反彈回外太空;降落(descent)階段,探測器會彈出隔熱罩阻擋大氣摩擦熱量,團隊預估探測器前端溫度會加熱至 1,000℃,而大氣阻力會逐漸讓探測器速度降至約時速 1,350 公里。

最後著陸(landing)階段,當探測器低至離地約 16 公里處,隔熱罩彈開,換打開降落傘緩衝;離地 2 公里時,降落傘再脫落,著陸器底部 12 個火箭助推器開始點火以抵消降落速度,最後要如科學家計算那般完美停在火星表面。

但由於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擺在那,訊號傳輸會延遲,科學家無法即時得知洞察號是成功著陸了還是失控墜毀,一切須等洞察號傳回嗶嗶訊號。

洞察號是固定式科學載具,一旦成功著陸,它將開始原地佈署太陽能電池板與科學儀器,包括內部構造地震儀(Seismic Experiment for Interior Structure,SEIS)、熱流及物理特性綜合探測器(Heat Flow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Probe,HP3-)、自轉和內部結構實驗儀(Rotation and Interior Structure Experiment,RISE),以研究火星早期的地質演變。

https://technews.tw/2018/11/26/nasa...ysium-planitia/

NASA TV
[YOUTUBE]wwMDvPCGeE0[/YOUTUBE]

NASA JPL(360° Video)
[YOUTUBE]Y0yOTanzx-s[/YOUTUBE]

LDSKING 2018-11-27 03:57 AM

確認登陸成功,誰知道 :laugh:


好啦,原來是有圖為證 :laugh:


登陸後長這樣

adearlover 2018-11-27 04:19 PM

經過半年的飛行"硬賽"終於抵達火星啦!
傳回地球的首張照片是透過火星上的人造衛星Odyssey做信號中繼


InSight在實驗室時的組裝照片,讓我聯想到傘蜥蜴



InSight登陸火星的動畫影片,不由得讚嘆NASA的太空黑科技,後面那女孩的配音好感性
[YouTube]C0lwFLPiZEE[/YouTube]

hiline 2018-11-27 04:28 PM

火星人:干!地球人又亂丟垃圾... :D

Dz6810 2018-11-27 06:46 PM

由直到今天登陸有大氣的火星,
還是困難重重, 失敗連連,
就能知道當年的登月是假的.

大氣還可以靠降落傘抵消重力,
登月全程要靠火箭減速,
而且登月小艇的承載包括兩個人, 一臺電動車, 兩天的補給, 以及回到太空的燃料, 是今天登陸火星的十幾倍以上,
如此小的登月小艇如何做到?
很多人用月球引力很小來解釋,
但月球引力地球1/6, 火星引力地球1/3, 兩者只差一倍, 真會有天壤之別?

另一個跡證就是當年登月小艇上的電腦只有今天掌上計算機的能力,
沒有硬碟, 記憶體都微乎其微, 如何進行複雜的太空船降落控制?
太空船降落可不能靠手算, 也不能靠遙控, 聽說是靠一個"類比"電腦做到,
但這套登月小艇的降落技術, 在地球上沒有論文發表, 沒有測試成功紀錄(有失敗紀錄), 居然就敢載人直接在月球首測,
更令人好奇的是, 這套優異無比的技術登月後就直接失傳了, 才會直到今天NASA工程師, 還要為登陸火星忐忑不安.

h12200 2018-11-27 07:55 PM

引用:
作者Dz6810
但月球引力地球1/6, 火星引力地球1/3, 兩者只差一倍, 真會有天壤之別?
...


加上有沒有大氣層,就差很多了

魔法少女尛圓 2018-11-27 08:14 PM

引用:
作者h12200
加上有沒有大氣層,就差很多了


對啊
月球無大氣
指揮/服務艙不需考慮大氣摩擦的高熱問題,可以在遠比火星要低很多很多的繞月軌道上待命運作
整個登陸的難度/速度應該比火星低不少。

ff1073 2018-11-27 08:17 PM

人類已經有能力將探測器投放在彗星上了,彗星重力更是小

人生現在才開始 2018-11-27 08:25 PM

引用:
作者Dz6810
由直到今天登陸有大氣的火星,
還是困難重重, 失敗連連,
就能知道當年的登月是假的.

大氣還可以靠降落傘抵消重力,
登月全程要靠火箭減速,
而且登月小艇的承載包括兩個人, 一臺電動車, 兩天的補給, 以及回到太空的燃料, 是今天登陸火星的十幾倍以上,
如此小的登月小艇如何做到?
很多人用月球引力很小來解釋,
但月球引力地球1/6, 火星引力地球1/3, 兩者只差一倍, 真會有天壤之別?

另一個跡證就是當年登月小艇上的電腦只有今天掌上計算機的能力,
沒有硬碟, 記憶體都微乎其微, 如何進行複雜的太空船降落控制?
太空船降落可不能靠手算, 也不能靠遙控, 聽說是靠一個"類比"電腦做到,
但這套登月小艇的降落技術, 在地球上沒有論文發表, 沒有測試成功紀錄(有失敗紀錄), 居然就敢載人直接在月球首測,
更令人好奇的是, 這套優異無比的技術登月後就直接失傳了, 才會直到今天NASA工程師, 還要...

火星表面恆常都有沙塵暴
降落平衡比較難吧...

請參看搶救火星大兵...

joe2001 2018-11-27 09:06 PM

好讚的分享,人類的文明,又前進了一大步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