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11
文章: 533
|
引用:
這會不會太鬼扯? 意思是用Intel編譯出的程式碼某些程序會分成兩種執行途徑 排除是考慮相容性跟指令周全問題的話,兩段程序要做的功能一樣 但是效率有差很多,然後由認出的cpuid決定用哪段程序執行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碗公裡
文章: 668
|
引用:
我猜他不會回你,除非鍵盤敲一敲又找到什麼"來源".......................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340
|
引用:
沒有人逼大家用 INTEL COMPILER阿 世上COMPILER百百種 不爽用自己寫一個出來嘛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碗公裡
文章: 668
|
引用:
嗯.... 他會回你,應該是用渡化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Rivia
文章: 7,036
|
引用:
一點都不扯.... 基本上會po這種文章跟會寫這種假踢爆的人 根本不懂怎麼用ICC ICC本來就是intel針對自家處理所推出的高性能優化編譯器 預設會針對優化自家CPU種類,來進行優化 簡單舉個例子,當ICC檢測到使用CPU是Q6600的時候 它可能最高只會啟用到SSE3指令集做優化 但是如果是現在新的Core i系列的新CPU 最高就有可能預設就啟用AVX指令集 如果是非intel的CPU預設當然就沒有自動優化這個功能 與其說自動優化,不如說事先建立好的profile 問題是為什麼intel要幫AMD建立profile? 改CPUID這種是外行才在做的事情 如果你很瞭解AMD跟intel CPU規格 還有對ICC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自己下編譯優化參數,然後侷限ICC的自動優化功能 我也可以編譯出高性能不輸INTEL處理器的binary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ICC很多優化項目,AMD根本不能用 改CPUID?這種編譯方法,隨便換個平台就不能跑了 或者程式run到一半就出問題了自動跳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
Folding@home with GPGPU集中討論串 Unix Review: ArchLinux●Sabayon●OpenSolaris 2008.5●Ubuntu 8.10 AVs Review: GDTC●AntiVir SS●ESS●KIS 09●NIS 09●Norton 360 V3 ![]() I Always Get What I Want.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11
文章: 236
|
引用:
重點不是在這 重點是VIA nano 的SSE SSE2 SSE3全都是INTEL授權的 INTEL出的編譯軟體卻故意忘掉這些事 當然會被批為不公平競爭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3
文章: 645
|
看看tom的年度評鑑吧!!
http://www.tomshardware.com/reviews...rison,3370.html
__________________
上網一號機 CPU:[email protected]全速1.4V MB:R 4 E RAM:創見1333 2G*4 @1600(8-9-9-25) 1.65V VGA:ENGTX465 X2 HDD: (1.5TB X4) (2TB X3) (15K 146G X2) 光碟機:先鋒S05(MIJ)*1 212*1 機殼:CM HAF932 POWER:七盟550W 新巨600W CPU散熱器:NH-D14 + TY-143*3 ------------------------------------ 上網二號機 CPU:[email protected]全速1.55V MB:P9X79 PRO RAM:創見1333 2G*4 @1866(9-11-11-27) 1.65V VGA:GV-N250-1GI HDD:750G*1 光碟機:218*1 機殼:PC-K56 POWER:新巨400W CPU散熱器:CM 280L + TY-143*2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608
|
引用:
獨裁背景下的荒誕鬧劇:AMD退出BAPCo組織事件淺析 測試軟件界最近因為AMD宣布退出BAPCo組織事件而掀起了大浪。 AMD宣布,作為退出行動的一部分,他們不再支持將該組織製作的 Sysmark2012軟件作為PC產品導購的指導性測試軟件。 不過,這次AMD的官方聲明只不過是事件的冰山一角,整個事件的規模要比看上去得還大得 多。 AMD其實並不是第一個退出BAPCo組織的成員,在他們之前,CNET,Computer Shopper,VNU,ZDNet等公司也已經在一年的時間內先後退出了該組織。 BAPCo是什麼樣的一個組織? 恐怕讀者未必都能了解BAPCo的性質,因此這裡我們要簡要介紹一下BAPCo的內部機構。 BAPCo是“性能測試應用公司”(Benchmark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Corporation)的簡稱,這是一個由多家公司組成的協會組織,參與該組織的成員公司可以就測試軟件的編制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再由全體 成員投票決定是否採納這些建議。 根據我們得到的線報顯示,Intel似乎已經獲得了BAPCo組織內部的極大控制權,而來自Intel的開發人員則主導了BAPCo測試程序的編寫。 根據我們前面對該組織的描述,你可能會認為既然這是一個看上去十分“民主”的組織,那麼在這種情況下Intel怎麼可能獲取這樣過大的權力呢? 問題就在於BAPCo內部的組織結構與聯合國類似,某些大國具備類似“一票否決權”的權力,這樣,只要這些“大國”(比如Intel)不想支持某項建議(比如由AMD提出的), 那麼這項建議就無法在組織中通過。 AMD為什麼要退出? 根據AMD公司高級副總裁兼CMO Nigel Dessau在其博客上披露,Sysmark測試軟件的問題在於,軟件所運行的測試不具備典型性,即並不能代表用戶的典型應用。 “雖然Symark2012在宣傳時號稱使用了18款應用程序並包含390個測試環節,但實際上只有其中的7款應用軟件和低於10%比例的測試方法會對最終的測試得分起到主要的影響 作用。” “實際上,SYSMark2012測試的得分主要是從運行文字識別軟件(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 )和文件壓縮軟件的過程中系統的性能表現而評估出來的,而這兩種應用顯然在普通用戶中並 不常見。” “不僅如此,SM2012也未能反映出計算技術的革新,及其可能給普通用戶的體驗帶來的改變。SM2012熱衷於運行基於CPU的串行處理應用,而故意忽視了GPU的並行處理應用。 尤其糟糕的是,SM2012根本沒有將如今已十分流行的GPU加速應用計入性能分值內。” 從個人角度說,我非常贊同Nigel Dessau關於文字識別類應用應屬“非主流”的評論,但是我認為文件壓縮應用並不像此君所說的那麼“非主流”,我個人就經常運行壓縮軟件 。 看起來引發AMD牢騷的主要是GPU對性能提升的作用被完全忽視了。 另一方面,BAPCo則反訴AMD私自公開BAPCo測試軟件的得分生成機制,違反了與BAPCo簽訂的NDA保密協議。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AMD公開的BAPCo SM2012軟件的算分機制細節: “相對於AMD的信口雌黃,儘管他們過去就曾經違反過我們組織的成員協議,但是BAPCo從來就沒有以開除為威脅手段來威逼AMD。BAPCo對這種前組織成員再次違反保密協議的行為感到非常失望 ,他們的目的是勸說用戶不要使用SYSMark測試系統的性能表現。而我們則認為在其成員的努力下開發出來的SYSmark2012軟件真實地反映出了系統運行測試用軟件時的性能表現。”SYSmark2012到底出 了什麼問題? 據AMD副總裁的博客文章稱,BAPCo SYSmark 2012軟件共有14個應用程序組成,其中有8個具備GPU加速支持功能,但是這8個應用程序對最終測試得分的影響為0. 從AMD的描述上看,BAPCo SYSmark2012最大的問題似乎是無法正常反應出運行測試程序的系統性能。 看過了AMD的說法之後,我們決定自行核對一下SYSmark2012的功能,令我們吃驚的是,如上圖所示,你可以看到SYSmark2012測試的絕大部分都是具備GPU加速功能支持的項目。 而且有關Firefox 3.6.8的測試更是自09年便發布了支持3D畫面顯示規範WebGL的beta版本,同時在Flash10.1的支持下還可以利用GPU來硬加速視頻和動畫播放。 問題的關鍵在於,測試的得分加權方法對Intel的產品非常有利。 新款SYSmark2012測試軟件據稱包含了390個單獨的測試環節,但是只有其中的10%會對最終的總體得分起到關鍵作用。 回想在最近在介紹Fusion系列產品時,AMD曾多次宣稱“我們對手的產品在運行SYSmark測試時的得分可能看起來更高,但是我們很懷疑SYSmark2012究竟能否反應普通用戶的典型應用行為.” 這看起來與Dessau先生的說法一致。 AMD一直宣稱其Fusion產品在x86核心部分和GPU核心部分的資源分配和性能水平的“平衡性”更優秀,而稱Intel的產品過分強調x86核心性能,而GPU部分性能則過於低下。 Nvidia早已抽身而去: 不過,儘管AMD是掀起這一輪軒然大波的推手,但他們其實並不是首家退出BAPCo的公司。 Nvidia在AMD之前就已經脫離了BAPCo組織,在今年6月7日BAPCo發布的一則有關SYSmark2012的新聞稿中,首次沒有將Nvidia的名字列在支持列表中。 而我們就此事詢問Nvidia副總裁Ujesh Desai時,得到的回复則是:“我們是剛剛才離開這個組織的,不過目前我們也只能談這·麼多。”此前曾有傳言說Nvidia早在09 年就已經退出了BAPCo組織,而Desai的回复則反駁了這則傳言。 威盛緊隨其後: 不過AMD的退出並沒有給這次事件畫上句號,威盛最近也宣布要退出這個組織。 威盛公司的副總裁Richard Brown最近在一份公司聲明中說: “威盛承認先前有關我們準備退出BAPCo組織的猜測是正確的。我們認為SYSmark 2012 和EEcoMark 2.0兩款測試軟件並不能精確地反映出真實的PC應用環境,因此我們決定退出該組織。 ” "我們希望測試軟件業界能夠採取更為開放透明的測試軟件研發流程,以便開發出更加公平客觀的,可以精確反應出PC機真實性能的測試軟件,同時也希望他們能與各大硬件公司展開合作 。" 正如Dessau一年多以前曾經在自己的博客上提出的那樣,另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目前SYSmark軟件是政府/教育部門選購PC系統的主要測試用軟件,在這類市場上的影響 力還是比較大的,而使用這種手段來操縱公用測試軟件的商業伎倆顯然是違反了Intel與貿委會以及AMD之前達成協議的規定。 而AMD這次對SYSmark的公開指責,則將這起事件上升到了浪費納稅人錢財的敏感高度。 究竟應該選用什麼樣的軟件進行性能測試? 由於SYSmark軟件的局限性,以及這款軟件對系統配置的一些古怪要求(比如一定要求使用美式英語佈局的鍵盤),我們一向不推薦使用這款軟件,即使偶爾使用,也會告知讀者這款 測試程序實際的測試內容。 從公平的角度說,任何一篇測試文章都應該使用多款測試軟件進行測試,而非僅僅使用某一款測試軟件。 我們的測試標準是,盡量使用實際常用的軟件來進行測試,偶爾使用一些合成了多款軟件的測試工具,也會盡量選擇那些測試方法和計分方法完全透明公開的合成測試軟件,比如: ElcomSoft公司:Phone Password Breaker, Wireless Security Analyzer FinalWire公司:AIDA64 Futuremark公司:3DMark, PC Mark, Peacekeeper Google公司:V8 JavaScript腳本引擎 Maxon公司:Cinebench Rightware公司:BaseMark, BrowserMark, SimulationMark SiSoftware公司:SiSoft Sandra 現在剩下的問題是,當BAPCo變成獨裁者一個人的組織,那麼軟件的開發如何進行下去? 又該如何保證測試軟件的中立性? 按照我們主編的話講:“在測試軟件方面,我更願意選擇Futuremark公司的產品,這家公司的測試軟件經常會被AMD,Nvidia或者Intel噴,這才是測試軟件中立性的最好證據。” CNBeta編譯原文:BSN 從AMD的描述上看,BAPCo SYSmark2012最大的問題似乎是無法正常反應出運行測試程序的系統性能。看過了AMD的說法之後,我們決定自行核對一下SYSmark2012的功能,令我們吃惊的是,如上圖所示,妳可以看到SYSmark2012測試的絕大部分都是具備GPU加速功能支持的項目。而且有關Firefox 3.6.8的測試更是自09年便發布了支持3D畫面顯示規範WebGL的beta版本,同時在Flash10.1的支持下還可以利用GPU來硬加速視頻和動畫播放。 問題的關鍵在於,測試的得分加權方法對Intel的產品非常有利。新款SYSmark2012測試軟件據稱包含了390個單獨的測試環節,但是衹有其中的10%會對最終的總體得分起到關鍵作用。 回想在最近在介紹Fusion系列產品時,AMD曾多次宣稱“我們對手的產品在運行SYSmark測試時的得分可能看起來更高,但是我們很懷疑SYSmark2012究竟能否反應普通用戶的典型應用行為.”這看起來與Dessau先生的說法一致。AMD一直宣稱其Fusion產品在x86核心部分和GPU核心部分的資源分配和性能水平的“平衡性”更優秀,而稱Intel的產品過分強調x86核心性能,而GPU部分性能則過于低下。 Nvidia早已抽身而去: 不過,儘管AMD是掀起這一輪軒然大波的推手,但他們其實並不是首家退出BAPCo的公司。Nvidia在AMD之前就已經脫離了BAPCo組織,在今年6月7日BAPCo發布的一則有關SYSmark2012的新聞稿中,首次沒有將Nvidia的名字列在支持列表中。而我們就此事詢問Nvidia副總裁Ujesh Desai時,得到的回復則是:“我們是剛剛才離開這個組織的,不過目前我們也衹能談這·么多。”此前曾有傳言說Nvidia早在09年就已經退出了BAPCo組織,而Desai的回復則反駁了這則傳言。 威盛緊隨其後: AMD的退出並沒有給這次事件畫上句號,威盛最近也宣布要退出這個組織。威盛公司的副總裁Richard Brown最近在一份公司聲明中說: “威盛承認先前有關我們準備退出BAPCo組織的猜測是正確的。我們認為SYSmark 2012 和 EEcoMark 2.0兩款測試軟件並不能精確地反映出真實的PC應用環境,因此我們決定退出該組織。 ” "我們希望測試軟件業界能夠采取更為開放透明的測試軟件研發流程,以便開發出更加公平客觀的,可以精確反應出PC機真實性能的測試軟件,同時也希望他們能與各大硬件公司展開合作。" 正如Dessau一年多以前曾經在自己的博客上提出的那樣,另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目前SYSmark軟件是政府/教育部門選購PC系統的主要測試用軟件,在這類市場上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而使用這種手段來操縱公用測試軟件的商業伎倆顯然是違反了Intel與貿委會以及AMD之前達成協議的規定。而AMD這次對SYSmark的公開指責,則將這起事件上升到了浪費納稅人錢財的敏感高度。 究竟應該選用什么樣的軟件進行性能測試? 由於SYSmark軟件的局限性,以及這款軟件對系統配置的一些古怪要求(比如一定要求使用美式英語布局的鍵盤),我們一向不推荐使用這款軟件,即使偶爾使用,也會告知讀者這款測試程序實際的測試內容。從公平的角度說,任何一篇測試文章都應該使用多款測試軟件進行測試,而非僅僅使用某一款測試軟件。 我們的測試標準是,盡量使用實際常用的軟件來進行測試,偶爾使用一些合成了多款軟件的測試工具,也會盡量選擇那些測試方法和計分方法完全透明公開的合成測試軟件,比如: ElcomSoft公司:Phone Password Breaker, Wireless Security Analyzer FinalWire公司:AIDA64 Futuremark公司:3DMark, PC Mark, Peacekeeper google公司:V8 JavaScript腳本引擎 Maxon公司:Cinebench Rightware公司:BaseMark, BrowserMark, SimulationMark SiSoftware公司:SiSoft Sandra 現在剩下的問題是,當BAPCo變成獨裁者一個人的組織,那么軟件的開發如何進行下去?又該如何保證測試軟件的中立性?按照我們主編的話講:“在測試軟件方面,我更願意選擇Futuremark公司的產品,這家公司的測試軟件經常會被AMD,Nvidia或者Intel噴,這才是測試軟件中立性的最好證據。” 詳全文 2011筆記本年度十大新聞 本事匯特別篇-科技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122/5654972.html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2
文章: 608
|
引用:
由此可以看出,Intel連VIA都怕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苦命IT工人
文章: 586
|
![]() 引用:
這篇是原始出處 2008年七月的測試 爛的看英文,我的驅動有簡中板,大致看一下算是不失原意。 重點大致如下 1.切換cpu代碼並不影響pcmark其他評測分數,但會影響記憶體分數。 2.網站是認為沒有使用SSE2/3指令造成這樣的現象。 3.他們覺得看起來,pcmark準備了三套程式路徑,分別給intel amd 及其他處理器使用。 接下來時間到了 2010年 這件事情忽然被吹捧成Intel會針對處理器動態改變執行程式碼 爆笑一 爆笑二 (再次感謝 東京殘酷保全 大大 提供的爆笑笑點 ![]() 他們的數據及圖片依然是兩年前的測試,是窮到買不起ICC甚至 VIA nano 來重新測試就對了。 接下來論一下 intel 這樣搞的可能性高不高,個人認為太牽強。 由於在編譯時,編譯器是無法得知目標處理器的特性,所以編譯器是極端的依賴參數來最佳化。 ICC我不熟,以比較常碰的GCC為例,光最佳化參數就是一狗票了 最佳化這件事情,本來就是有取捨的。 關於編譯器這方面,實際有動手編譯FF的野口大前面也給了不少料,小弟不敢班門弄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