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2,983
|
引用:
強者我朋友就是,好像那台多好,說那台在室外LCD不反光,別台的會看不清楚 ![]() 他就是以$$衡量一切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您的住址: 風很大的城市...
文章: 39
|
如果要選可用高ISO就只剩FUJI吧...
既然光學防手震沒那麼厲害為何大家都用搭載這個機能呢??
__________________
閱微草堂 http://jimstarck.blogspot.com/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783
|
如果覺得要抓瞬間,就把小炮DC用AUTO模式不就得了,幹嘛一定要堅持使用M模式?
光學房手振還是有一定的用處的~~
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服役中 ProMedia 5.1 + Pioneer 老解碼器繼續撐著用 Cheery G80-1800 LG OPTIMUS G PRO好讚阿! DELL2707WFP 超大視野感動中!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您的住址: 很危險的地球
文章: 549
|
引用:
![]() 至於您提到的ACM全球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 這是要放上去給國際間每個國家看的.... 當然不能亂拍了.....
__________________
Sent from PTT+ on my Lumia 925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40
|
引用:
好像只有照出來的顏色Leica準一些 細部細節多一點點 但是該死的Panasonic CCD noise and low ISO 完全一樣Orz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身處無限車殼地獄 T_T
文章: 473
|
引用:
就是因為目前的DC在高ISO底下只有F廠的比較能用, 其他廠牌的DC不是堪用就是不能用, 這個情況下假如能有防手震功能來加持的話就能稍微改善一些畫質。 不過說實在的, 一堆人只知道開電源按快門而已, 就連該如何判斷拍攝環境都不會,(AUTO到底.......) 只希望買來的DC自己就能拍出清晰畫質好的照片, 任何DC在這種使用方式下, 想要拍出好的照片哪可真的要很拼了.......。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您的住址: 綠光森林
文章: 2,748
|
引用:
消費級DC品質有沒有好些, 放在電腦螢幕看,倒不如洗照片出來比較就知道.......... D-LUX2 多了raw檔供修圖用............. (也附了修圖軟體),多個布布背包帶出門........... 外型和質感上也略勝DMC-LX1吧! 徠卡D-LUX2如果沒有特別用途如搭配Leica Televid系列的話, 一般消費者買panasonic的就夠用就好了! 消費級DC每年改版和新增的功能的速度真的很快..........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3,976
|
引用:
你確定嗎,基本上我是覺的數位機整體純淨度高很多,最好你是用相同畫素,相同的壓縮比去看,底片拍的掃圖跟數位拍的照片,分別法最簡單的就是底片有底片的顆粒, 引用:
r大,因為當時你沒有特別的需求,所以我會推一台比較平均比較沒爭益的一台, f11除了大一丁點之外,不論是電力,高iso表現,畫質表現都在當時算相當優異的一台相機,就像現在沒特別需求的人,也大多推f31fd這台後續機種,MINOLTA的gt鏡頭色彩確實在dc中算相當棒的,由其是跟我的nikon5100比起來z5的照片色彩優很多,但是他的雜訊連一百都比5100最高的還要高,不過這只是z系列的問題而已, 之前心太兄也是來問,有人推超出預算的機種,他說他增列了預算我我值不值得買,結果他買下來之後,說電池航行力不足,問題他當初開的條件沒有電力要夠這條,因為沒有一台相機是十全十美的,只能依你的需要,幫你推,我如果沒記錯的話,你好像沒開什麼條件,只要一台不錯的相機而已 引用:
基本上sony的相機分很多種,有重外型的,也有重功能的 比如說f系列跟r1,他們的畫質跟功能在當時的dc中算是頂尖的,但是價格理所當然的,比其它廠同規格的貴,周邊也是貴貴貴 引用:
另外r大說的鏡頭因該是指光圈吧 先說一下手震的形成原因,手震是因為光線要刻錄到感元元件時,為完成曝光就移動到使原本只要刻錄到a點的光線也跑到bce等點,就造成手震, 基本上焦段越長,晃動的幅度也就越大,所以要在更短的時間刻入才不會有手震,所以相對的就是快門時間要加快,但是快門時間太快,感光元件就暴光不足,也拍出一遍黑的照片出來 ,這時只有讓感光元件在同樣的光線下,更快的完成適當曝光,一來就是調高對光的反應度 ,也就是iso值,打個比方來講,光線是電鑽,感光元件是被鑽的物體,如果要正確的曝光,要鑽到物體下十五公分的話,但是現有的電纘力量比如說要五秒才可以鑽到十五公分深,如果何在電鑽力量時間一樣的清況下相在二秒鑽到同樣的深度,那就把要鑽的物體換成比較軟的,也就是提高iso值,不過也是會造成畫質的下掉 而大光圈就像你用水龍頭想把一個杯子裝滿,你開大一點的水量一定比開小一點的水量還要快滿,所以可以更快的完成曝光,不過會造成銳利度的下掉, 防手震則是把感光元件或者是鏡頭的鏡片用測量你手振動的方向,做反方向移動,來做底消,不過這也是有限度的,且多的鏡片會造成畫質的下掉 另外畫素提升因為在同樣的面積下,感光點變多,也就是每個感光點變小,造成的曝光不足加上電訊干擾所以也會造成雜訊變多,這也是為什麼單眼畫質會比dc好很多的主因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哇, 多謝丫麵的教學.
我都是一知半解, 現在清楚多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