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7
文章: 12
|
引用:
原來是我搞錯了 他們倆個原來是同一人 ![]() ![]()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2
|
引用:
我覺得這是兩個意思。 倍本身指兩倍於的意思;但如果你是使用一倍、兩倍的詞,那多少「倍」還是要看他前面那個數字。 不然一倍 = 兩倍,明顯邏輯不通。 就像前面網兄舉的大敗的例子,同樣是「敗」字,但根據上下文卻有完全相反的意思。所以同樣一個「倍」字,也根據上下文而意思不同也是合理的。 不過這個我以為只是小孩子的誤用,我國小時有人會說「我是你的一倍」,這時通常有其他人問「那是一倍還是兩倍?」。 國中時這種說法就很少聽到了,大家很有默契地自動改成「我是你的兩倍」,高中以後就再也沒聽過了。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7 您的住址: 豬窩
文章: 236
|
引用:
1倍,2倍這種用語,跟"考妣">轉變成哭爸哭媽>>再轉變成哭夭哭腎>>>.....是一樣的. 久了再沒法子明確定義,就成了種習慣了. 我這樣覺得啦.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7
文章: 12
|
引用:
我自己是這樣覺得 從字典看起來 "倍"這個字 如果是當名詞或副詞用應該是指更加或兩倍 如果是當量詞應該要看前面的數值而定 "一倍" 的倍應該是量詞所以= *1 ,兩倍就是= *2 "一倍" 會變成等於乘於2,應該是誤用 而會被誤用是由於中文的"一"常常可以省略 例:我有一本書 ,我有一隻魚 例:我有本書 ,我有隻魚 但一倍的"一"如果被省略就剩下"倍" 這時就會弄混 "倍" 到底是名詞或是數詞的省略 於是長久下來就混亂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op=f&imgFont=1 名詞 .... 增加與原數相等的數。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雖翫其采,不倍領袖。」 量詞 計算照原數再加上一個或幾個全數的單位。如:「十倍」、「六是三的兩倍」、「年所得增加一倍。」 副詞 更加、益增。如:「勇氣倍增」、「倍受恩寵」。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164
|
中文有的只有約定成俗吧!
我是不知道中文系有沒有教啦? 不過大家念到高中專科的時候哪有什麼文法詞性這種東西? 古代書上應該也沒有這種東西吧! 一個幾千年的文字. 每個字本身就已經含義很深了, 只要不要偏離字的本義太多其實都可以用的, 不然像 宅男, 宅在家, 一隻魚, 一條魚, 還是一尾魚? 真的有錯嗎? 而且中文不像英文是時間軸語言, 文法詞性很重要, so...whatever...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2
文章: 4
|
再來一個困擾我很久的東西
就是"好不快樂" 到底是快樂還是不快樂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2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5
|
引用:
那是口語化的說法,''好''要當作『非常』來解釋,所以是:非常不快樂! 中文對外國人很難的是他們習慣''拆字'',中文是一字一音但卻能全部串成一個意思, 若您硬要拆解一段話,最後會曲解中文的含意,有細細讀過文言文並且善用斟酌詞語的的人應該知道我的用意!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8
|
引用:
好不快樂 = 很快樂 很不快樂 = 不快樂 ![]() ![]()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2
|
引用:
中文當然是有文法和詞性,古人也很重視,例如對句就是一個很重視文法與詞性的。現代人不懂對句,一堆牛頭不對馬嘴的對句也對得自得其樂。 對句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詞性相對,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 如: 庭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 庭前對閣下,名詞對名詞;花對李;始對先,副詞對副詞。最後放對生,動詞對動詞。當然這個對句後面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就不提了。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這不只詞性對得剛好,還把一到十,東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全對上去,堪稱千古絕對。 還有一個,我也覺得很妙的: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七弦妙曲,樂樂樂府之音。 解解解,分別念成姐謝介,第一個解指解渴,第二個解是姓氏,第三解則是指解元,鄉試第一名稱解元。 第二句我就不說明了,相信聰明的鄉民能舉一反三。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2
|
引用:
這是偏義複詞,就像「忘記」,你說是忘,還是記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