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38
|
引用:
SR-71 曾締造出 3.5 馬赫的飛行速度, 而且在 50 幾年後的現在還是沒有一台量產的載人飛機能超越它. 依陰謀論者說法, 這個 SR-71 鐵定是偽造的, 不然為何現今的科技還比不上50年前.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1,182
|
引用:
講到這個 前幾天的新聞....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07004346-260408 這個疑似飛船的形狀 就十分雷同發現嫦娥的遠古太空船 太空故事就這樣 真真假假真 所以才有趣... 此文章於 2018-11-28 03:06 PM 被 人生現在才開始 編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9 您的住址: 操到死的勞改營
文章: 119
|
引用:
老實說,阿波羅載人登月計畫能成功,的確也是運氣好, 事實上阿波羅11號並沒有完美無誤的降落在預定的地點, 因為電腦錯誤,登月小艇偏離了預定的降落點好幾公里, 要不是在即將燃料用盡失控墜毀前30秒阿姆斯壯手動修正成功, 第一次的登月可能會是悲劇收場。 還有,您搞錯了一件事,您提到的16個噴嘴並不是用來在 下降過程中減速用的,一來這16個噴嘴每個各只有最大100lbf的推力, 二來噴嘴固定朝著三個軸向,就推力來說,只能用來修正登月小艇的姿態, 就算16個噴嘴可以同方向噴射,1600lbf的推力也不夠為15噸(3萬3千磅)重的 登月小艇減速(就算月面引力只有地球的1/6,那至少也要5,500lbf才夠)。 實際上,減速(下降)用的引擎最大推力達到10,000lbs。 另外,有大氣才麻煩,沒大氣的只要算好下降軌道的角度速度,減速引擎的 燃燒時間和推力輸出等,其他的就交給牛頓了。 有大氣的光是下降軌道的再入角沒抓準就先謝謝再聯絡了,接下來還有大氣摩擦 (高溫)降落傘開啟的時機,太早開會爆傘,太晚開減速不足直接墜毀, 像火星大氣密度低,光降落傘減速還不足以軟著陸,所以還得有減速用的推進器。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
引用:
難得找到內行的, 請問是否能幫個忙, 幫我解決長期的困惑? 我一直不能明白這16隻噴嘴是如何控制的? 登月小艇上的電腦計算能力, 應該辦不到感知小艇姿態, 經過計算, 再分別調整這16隻噴嘴. 難不成是人控? 但在降落過程劇烈震動與極低引力下, 人如何得知小艇姿態? 基本上這16隻噴嘴一定要持續控制的, 因為不能保證主噴嘴的推力合力通過質心, 而且位置正好是重力的反向, 只要推力合力沒通過質心, 或是推力合力方向不是重力的反向, 下場就是小艇開始旋轉, 而且越轉偏差越大, 會加速旋轉.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16
|
引用:
恰恰相反,登月比火星簡單太多,幾乎像是單純拋接物品 進入有大氣層的星球要考慮大氣密度,太淺會像打水飄一樣被彈回太空,太陡會直接燒毀 有降落傘更麻煩,多隻香爐就多隻鬼 ![]() 好奇號在地球測試時還要煩惱降落傘被扯破的問題 引用:
錯了,是更低,電子鍋電冰箱都比他強,這更襯托出當年那些資訊工程祖師爺真的是強中之強 引用:
有記憶體當然也有硬碟,不然難道是太空人餵打孔紙還是現場寫程式碼?但不是硬碟而是叫做磁芯記憶體的東西,製作過程很像外國老太太打毛衣,一群女工用銅線打結來記錄0跟1 https://www.facebook.com/JservFans/...907381016054900 引用:
光是更早的水星任務就已經用上電腦了,不用再道聽塗說了 手動測算是當年太空人的基本技能,也確實有任務中人工驗算後糾正電腦錯誤的事蹟紀錄 因為當年電腦科技新到令人不信任,甚至工程師還被太太吐槽: 別跟鄰居介紹他的NASA工作,因為沒人知道「寫軟體」是啥鬼,「軟體」聽起來很遜 現代有幸上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可能都不一定需要手算軌道的能力 引用:
這世界上有種學科叫做「太空動力學」......你不知道航太工程學也不知道他們發表的論文在公三小沒關係,但不能夠說他們沒論文也沒東西啊 紀錄片一大堆,訪談也一大堆,連登月小艇上的任務電腦中的程式碼也全數開源讓你看光光了,你不知道就代表他是唬爛甚至失傳了?這樣世界上九成的學科都不會被你當作存在了 http://technews.tw/2016/07/12/apoll...-now-on-github/ 那批工程師都還健在,都有名有姓有照片還是敵不過陰謀論的腦補 引用:
登陸火星是真的很困難,遠比登月還難,特別是只能靠任務電腦全自動判斷當下狀況,地球上的任務中心根本毫無辦法,因為什麼? 距離 登月時還能靠人類手動接管,通訊延遲大約一秒鐘,地面的人同時還能給些幫助,事實上第一次登月時也確實是手動降落的 ![]() ![]() 此文章於 2018-11-29 11:25 PM 被 coolcliff01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652
|
引用: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16
|
引用:
自己補充一下,這東西實物長這樣,其實當年已經有磁帶了,但是 ![]() 所以只能用這種暴力方法 ![]() 順帶一提,圖中這位 Margaret Hamilton 就是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女工程師 http://technews.tw/2016/07/12/apoll...-now-on-github/ ![]() ![]() ![]() 要花好幾個月來把區區72K的程式「編織」好 ![]() ![]() ![]() 引用:
登月任務電腦長這樣 ![]() 當年登月導航還是會需要人工驗算的,沒人敢盡信電腦 ![]() ![]() 引用:
補充一下: 這位是寫「作業系統」的 ![]() 電腦團隊中難得的女工程師前面已提到了 ![]() 這位是負責寫登月當下使用的程式碼,當時22歲 ![]() ![]() ![]() ![]() 其他更多工程師就不截圖了 明明就是很值得一生自豪的東西卻會被登月陰謀論攻擊,真的很無言 ![]() ![]()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長野
文章: 434
|
引用:
這影片之前我也看過,這些寫程式的祖師爺真的超級強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