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Nov 2015
文章: 1,182
|
引用:
月球岩石與粉塵的成分不同 不是岩石變成粉塵 月球重力小歸小 還是有重力的 上面的粉塵多是被重力捕捉的宇宙塵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
引用:
謝謝, 這是新聽到觀點, 比起熱賬冷縮合理多了, 原先沒想像到宇宙粉塵量有這麼多.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Rivia
文章: 7,044
|
引用:
你說的這個... NASA 當年在登月之前就有做過月表撞擊測試了 還有更多的月表登陸探測器 你覺得這些登陸探測器就沒有跟載人登月艇同樣的問題嗎? 還是你覺得不用考慮你說的這些,就火箭打上去不用管甚麼減速著陸的問題? 早在人類登月之前,就有登陸探測器成功登陸月表的經驗了 成功很多次,也失敗很多次 不是像你講得這樣,好像感覺人家是第一次登月就上手 而是收集夠多資料作為未來登月艇的登月準備 而且你說的這個確實不容易 但是 NASA 也確實做了萬全準備 當年的第一次人類登月表,其實並沒有 100% 成功把握 就算是現在,發射火星探測器登入火星 也不是 100% 成功,失敗了好幾次 登陸成功但並非原先規劃登入地點也好幾次(好奇號就是這樣) 如果不是因為前面的幾次成功與失敗經驗的累積 他們也不敢貿然送人上去的好嗎 NASA 現在的青年夏令營 有一個競賽就是,水壓火箭升空 哪一組可以又高又直 而前年還有一個類似流言終結者的節目白兔計畫 (製作人為過去流言終結者製作人,主持人為過去流言終結者主持人) 就有做過一個測試,就是貨物運輸從天而降 要怎麼在指定的地點,平安降落不摔壞物資 人家在節目是用一堆垃圾土炮打造 雖然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但如果用上更高級的材料跟控制系統 完全是可行的(這不是我說的,節目最後的結論) 你覺得很困難的事情,老實說沒有你講的那麼困難 就算是上世紀60年代,也有非常多次的成功經驗 而蘇俄在上個世紀,還把探測器成功在金星表面登陸成功過 金星表面登陸難度更高,環境更為惡劣 遠遠超越火星跟月球登陸 今年2018 年,21世紀 還在那邊登月陰謀論
__________________
Folding@home with GPGPU集中討論串 Unix Review: ArchLinux●Sabayon●OpenSolaris 2008.5●Ubuntu 8.10 AVs Review: GDTC●AntiVir SS●ESS●KIS 09●NIS 09●Norton 360 V3 ![]() I Always Get What I Want.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
引用:
我說的正是這個, 幾個噴嘴降落技術在地球實驗過, 但失敗了, 在還沒成功測試過的經驗下, 就起動載人登月, 而且連續成功. 有人沒人的載具設計完全不同, 空間佈置不同, 體積重量不同, 風險耐受度不同, 安全係數不同, 可靠度要求不同. 所以現在美俄歐中日印都能頻繁的發射衛星, 能發射載人衛星的一向只有美俄, 中國直到最近神州計畫才有成功一次紀錄. 所以太空梭要用五臺電腦平行運算保證沒有失效機會, (太空梭晚登月十年以上, 使用的電腦體積與重量, 還是登月小艇的幾十倍以上) 登月計畫卻以沒後備計畫下(不只電腦, 登月小艇所有系統都沒有餘裕設計), 勇敢的載人航往月球.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802
|
好奇問一下
這年頭不相信美國登月的人 是啥教育背景或成長環境??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8
|
引用:
當然, 月球背面是柯博文他們的方舟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87
|
我對登月也是有點存疑,網路上提的一些相片不合理的點,我都還能相信剛好是拍照的巧合.不解的一點是從地球出發時要大費周章,火箭還要分節脫離,但離開月球時一部登月小艇就有足夠的動力達成,就算引力較小,也相差太多了.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月球隔壁
文章: 60
|
1966年美國一家飛機製造商就造出SR-71服役,科技能力更強大的NASA在1969登月有甚麼好質疑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98
|
引用:
月球引力是地球的1/6,月球沒有大氣層...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Rivia
文章: 7,044
|
引用:
登陸月球,要如此大費周章 那是因為上月球的過程 火箭要對抗的是地球的引力 幾乎地球到月球直線距離的全程近40萬公里範圍內 都要一直對抗 登月艇回到地球 則是剛好相反 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登月艇他只需要具備把自己推送離開到月球引力範圍外就好了 相比從地球上到月球,確實相當簡單 例如人造衛星繞著地球公轉 當它失去動力之後,也是被地球引力吸引 最後在進入大氣層的過程被消磨殆盡 登月艇也是一樣,脫離月球引力後 你甚麼事都不幹,就跟失去動力的人造衛星一樣 最後都會被地球吸引,也就是在距離地球40多萬公里的距離 登月艇無動力,都會自動慢慢往地球方向前進 只是登月艇需要找切入角度 跟切入點,不然會造成傷亡跟降落在不該降落的地點 引用:
載具不同哪裡影響了? 基本原理明明就一樣 載人之前,就登陸月球成功很多次了 又不是載人之前所有的測試都失敗 沒有論文又怎樣? SpaceX 都已經計畫 2025 火星殖民了 你要不要也去找一篇他們的論文出來? 前面明明就有人提醒過你月球本身是有引力的 就你還在那邊說操作錯誤就會旋轉不停 操作錯誤就倒頭栽,又不是無引力 你假設的這些問題,在有引力跟無引力的環境是不一樣的 基於這點,我懷疑你根本連最基本的"引力"概念都沒有 另外馬里亞納海溝,是人類至今發現深度最深的海溝 但是到過海溝底部的人,到今天只有三個人 為什麼? 絕不是因為到海溝底部的花費高於人類上月球 事實上卻正好相反,到海溝底部的成本遠遠低於人類登陸月球 但為什麼人數卻這麼少?就連上過月球的都至少十人了 人類好幾十年前就已經具備這方面技術 至於為什麼,就自己好好想想吧
__________________
Folding@home with GPGPU集中討論串 Unix Review: ArchLinux●Sabayon●OpenSolaris 2008.5●Ubuntu 8.10 AVs Review: GDTC●AntiVir SS●ESS●KIS 09●NIS 09●Norton 360 V3 ![]() I Always Get What I Want. 此文章於 2018-11-28 01:29 PM 被 野口隆史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