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10
文章: 333
|
引用:
有接觸過以色列人嗎? 也許不是那麼 ok, 但很有意思的 很有主見,很有看法,但不一定是對的 對創業很有想法, 當然,跟美國人又是另一個回事 多跟世界各種族接觸過, 會有不同的想法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1,041
|
引用:
我現在天天搭文湖線上下班,除了龐巴迪的新車廂座位淺不太好坐以外,倒沒感覺有什麼特別的問題。 我聽說當初龐巴迪中選內湖線的條件之一就是必須和原來馬特拉系統相容,北捷提供的誘因是以後原木柵線設備要汰舊換新時可以轉成龐巴迪系統, 基本上也是為以後馬特拉系統的後繼維修支援解套(跟馬特拉關係已經搞壞了,但木柵線延伸如果不用同系統,會變成坐到中山國中站就要換車), 新車廂的座位會那麼淺是因為壁厚比舊車廂厚很多,我在猜想是不是為了能夠同時支援兩系統,而必須挪用空間來放比較佔體積的控制裝置。 不過我也不知道我聽到的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只是覺得聽起來好像也言之成理,實情是不是這樣我就不敢打包票了。
__________________
================= 我從來不把錢當錢看 我都是把錢當命看! ![]() ================= 所謂理論,就是大家知道為什麼,但實際上行不通 所謂實務,就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但實際上行得通 本公司已經完美結合了理論與實務: 什麼都行不通,而且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3
文章: 17
|
引用:
沒啥道理 新車廂是真的小 小的不得了 不只車殼 其實尺寸與傾斜度都變了 我是覺得沒以前的平穩與好搭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1,553
|
引用:
這是台鐵問題 記得普悠瑪號進港前,那條臨港線是重新鋪設軌道 沒有考慮到彎道進站的間隙誤差 才卡到列車下方控制箱護網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4
|
引用:
加拿大是用公制啊! 除了一些日常已經約定成俗,用習慣之外,尺寸單位是公制。 除非廠商生產與美國有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