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0 您的住址: 台南or台北
文章: 99
|
引用:
光看第三點就知道寫那篇文章的人不是無知就是智缺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現宰"只有買過市場上的雞肉攤, 一隻隻雞從籠子抓出來, 可能十五分鐘就已經從活跳跳到
各部位切擺整齊, 自己買過很多次, 可以很肯定的說, 比冷凍的好吃得多, 食材本身新鮮, 簡單的烹調就可以嚐出美味.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4
文章: 62
|
冷凍肉(-25∼-28℃)口感-冷凍過程產生冰晶,肉品的組織遭到破壞因此食用時較硬、缺乏彈性。且因冷凍停止了熟成作用,使得肉品缺乏芬芳感 (吃起來不會香甜)!
冷藏肉(0∼5℃)口感-冷藏過程不會產生冰晶,且由於溫度低降低有害菌種的生長速度,使得肉品有較長的熟成期空間,因此口感多汁、香甜鮮美! 溫體肉(常溫)口感-無冰晶點產生但熟成作用不佳!(常溫下腐敗速度快)雖然肉質頗佳,但香甜度不如冷藏! 一般消費大眾之所以偏好溫體豬肉,主要理由是溫體肉的肉質好。冷凍肉由於保存過程中,肉的組織中的水分會結成冰晶,破壞肉的組織。以致於解凍後的肉品質變差。 又如製作肉鬆、肉乾、貢丸的食品廠,為了維持其產品的口感,也會使用溫體肉。理由也是溫體肉的屠宰過程,採人工棒擊、放血,並不會因電宰,而使被屠宰的對象產生間代性痙攣導致肌纖維斷裂。 豬隻在被宰殺、死亡後,和所有動物的屍體一樣,體內會因血液循環終止而缺氧,活體肌肉的循環系統當然就停下來。這時的肌肉會進行新的化學變化,簡單的說,首先是釋出大量乳酸、變硬,然後再度燮軟。這時,微生物尚未參與變化,美國牛肉把再度變軟稱為"熟成",並認為這時肉的鮮味與口感最佳。再接下來細菌等微生物加入,肉就開始腐敗了。不同的肉類,化學變化至腐敗的時間長短不一,牛肉約二天,豬肉一天,雞肉4小時,海鮮1~3小時,當然保存環境及溫度會影響變化。 冷凍肉的好處,是急速冷凍防止細菌造成腐敗,但缺少了"熟成"的過程,所以肉的鮮味、甜度略差,但安全性較高。溫宰豬沒有直接急速冷凍,宰殺後的熟成化學變化持續進行,在5度C的保存條件下約24小時後風味最佳,如是冬天室溫約20度,8小時後最好吃,但夏天就很容易提早腐敗。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41
|
那些高價牛排肉也是溫體肉嗎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2 您的住址: Tainan
文章: 3
|
傳統手工屠宰的豬隻放血之後通常會放置冷藏一天以上,一方面是為了熟成,一方面手工屠宰豬隻的肌肉會因為乳酸釋出味道反而差。
現在合法販售的都是電宰肉品,雖沒有乳酸堆積的問題,但也要透過一天以上的冷藏來熟成。 所以各位買到的溫體豬實際上都已經死一天以上了,衛不衛生端看屠宰之後的冷藏環境。 一般便當店買的都是溫體豬,採用冷凍肉品的非常少,兩者烹煮之後的味道差很多, 像豬排飯的肉片只有溫體豬會吸收更多滷汁,反觀冷凍豬不太會吸收味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