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儲存媒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Huckebein
Golden Member
 
Huckebe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2,584
SSD有感無感看用途比較有幫助吧
像是打遊戲、系統開機這類幾乎都是比拼單程零碎檔案讀取速度的
原本SATA跟PCI-E產品之間差距就沒有大得很明顯
測試數據落差最大的偏向於多工和大檔循序部份,這都不是遊戲或開機讀寫會遇到的情境

像高畫質影音剪輯,檔案動輒數G乃至數十G
或是一口氣需要讀寫大量圖檔等等
PCI-E產品的優勢也許才會比較體驗得到

至於開機、遊戲,以我手上有的SSD單程零碎檔測試數據舉例
M9PeGN大約55MB/s、MX500大約45MB/s
加上其他硬體的溝通速度,讀寫的總和差距在幾秒以內很常見

所以這又指出另外一個事實,那就是PCI-E產品3代換4代有沒有感?
看過各家得出來的測試數據以後,我個人認為遊戲、開機用途一樣「幾乎無感」
那個4K單程讀寫能力跟3代看起來幾乎沒有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20-06-06, 10:40 A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uckebein離線中  
razer
Power Member
 
raze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680
當初也是看到一堆人測pci-e 測起來3000-5000,看起來好快!
跟sata差了4倍也

忍不住買了一條回來要感受秒進系統、軟體、game
結果用一用,好像沒什麼差....

不過有個好處是,省機殼空間,不用多裝一台sata
 
__________________
-----------

男人心理學:[女人跟就海鮮一樣-好吃永遠抵不過新鮮]

此文章於 2020-06-06 10:56 AM 被 razer 編輯.
舊 2020-06-06, 10:55 A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zer離線中  
firmware
Master Member
 
firmwar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6
您的住址: On Chip
文章: 2,202
引用:
作者ca334807
NVME讀寫動輒2000甚至3000以上,實際使用感覺跟SATA III差不多,還真的蠻意外的



是因為 : 要做的事情, 讓使用者感覺不出來


沒有做大量IO當然感覺不出來呀...70%人的PC用途, 就是只有家用上網/輕中度影音娛樂而已呀

你只用 line, 自然感覺不出來 1萬的手機跟3萬的手機兩者的差異
舊 2020-06-06, 10:56 A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irmware離線中  
space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751
引用:
作者Huckebein
......
所以這又指出另外一個事實,那就是PCI-E產品3代換4代有沒有感?
看過各家得出來的測試數據以後,我個人認為遊戲、開機用途一樣「幾乎無感」
那個4K單程讀寫能力跟3代看起來幾乎沒有差異…

以現在來說大部分的SSD在4K Q1 T1情況下的確拉不開差距

但未來為了解決4K OR 8K遊戲內容導致繪圖記憶體容量不夠用的情況(爆顯存)
貼圖會盡量切成小塊,並依照畫面實時更新貼圖,這時候SSD的速度就很重要了

https://www.reddit.com/r/hardware/c...games_will_use/

"Two things determine how fast an SSD can read: the size of the request (how much data you want), and the queue depth (how many things you are asking for in parallel). For an SSD, 4kiB reads at queue depths of 1 or 2 is a typical ‘random’ workload, and is generally fairly slow. In contrast, 128kiB reads at queue depths of 16 should utilize most of the speed of most SSDs."

"With 128x128 tiles, and 4 bytes of data per texel, a tile is 64kiB. Multiple textures, like the color and normal, will always be needed at the same time, and so can be loaded and unloaded together. After compression, each request might be 64kiB or more. Because the CPU knows all the textures it need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queue all the reads as fast as it wants to. This means that you should be able to use close to the full speed of the SSD for texture streaming."

所以索尼跟微軟發表新遊戲機的時候,會一直強調I/O有多重要、紋理載入的吞吐量有多大、動態載入、無縫銜接.....之類的
舊 2020-06-07, 03:29 A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pace離線中  
ca334807
Junior Member
 
ca334807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867
引用:
作者firmware
是因為 : 要做的事情, 讓使用者感覺不出來


沒有做大量IO當然感覺不出來呀...70%人的PC用途, 就是只有家用上網/輕中度影音娛樂而已呀

你只用 line, 自然感覺不出來 1萬的手機跟3萬的手機兩者的差異

NVME不但價格比較高,還要考慮散熱問題,沒有需求還真的C/P值較低....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20-06-07, 06:52 A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a334807離線中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1
我這個人連emmc, sata, m.2都感覺不出來了..
舊 2020-06-07, 07:10 A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  
chk
Golden Member
 
ch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雞窩
文章: 2,822
從sata換很有感..但換成M2,NVMe 真的無感...
舊 2020-06-07, 08:16 A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k離線中  
ncoin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8
文章: 79
引用:
作者firmware
你只用 line, 自然感覺不出來 1萬的手機跟3萬的手機兩者的差異

現在以手機來舉例不準
因為1萬跟3萬的CPU有些還一樣
舊 2020-06-07, 08:47 A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coin離線中  
rockway
Advance Member
 
rockwa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320
雖然使用時差異不大, 像百米賽跑, 一二名只差0.0x 秒, 但還是建議換 NvME,
優勢總會在某些方面顯現出來 !!
舊 2020-06-07, 11:26 A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ockway離線中  
ca334807
Junior Member
 
ca334807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4
文章: 867
引用:
作者rockway
雖然使用時差異不大, 像百米賽跑, 一二名只差0.0x 秒, 但還是建議換 NvME,
優勢總會在某些方面顯現出來 !!

也是,不過對一般上網文書用途應該感覺不出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20-06-07, 12:18 P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a334807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47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