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7
文章: 992
|
這篇比較清楚...
天下雜誌 台積電真的超越英特爾?大客戶這樣吐槽……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435 不到一個月前,《天下》當面詢問台積電大客戶、世界最大IC設計公司高通技術長葛羅布(Matt Grob)這個問題。他毫不遲疑的大聲說「沒錯!(YES)」。 不只台積電,三星與格羅方德的製程數字都經過不同程度的「美化」。「這些晶圓代工業者都想辦法把數字弄得愈小愈好,」葛羅布說。 他表示,結果是讓業界「非常非常困擾。」即使是高通內部的會議簡報,都不能直接套用晶圓代工廠公告的技術數字,而必須經過換算。「我們要問清楚,這個矽晶圓上到底可以放多少個邏輯電路?」葛羅布說。 一位資深業者透露,聯發科內部也有一套換算方式:台積電的16奈米等於英特爾的20奈米、10奈米等於英特爾的12奈米。接下來未定,但看來「台積電的7奈米,比英特爾的10奈米要好一點,」他說。 只不過幾年以前,整個半導體業都跟著龍頭英特爾的腳步亦步亦趨。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種「一個製程,各自表述」的混亂場面? 一位前台積高階主管,曾向《天下》透露,始作俑者是三星,而時間點則是在整個產業導入全新的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時,約在2、3年前。 台積電最早採用FinFET的16奈米製程,原本計畫跟隨英特爾,稱為20奈米FinFET。因為該製程的電晶體最小線寬(half-pitch)與量產的前一代20奈米傳統電晶體製程差不多,只是換上全新的FinFET電晶體。 但客戶向台積電主管反應,同樣的製程,三星已搶先命名為「14奈米」。如果台積電真叫「20奈米」一定吃悶虧。 台積電從善如流,不久後改名,但只敢叫16奈米。「我們至少有點良心,不敢(像三星)那樣隨便叫,」這位前台積高層苦笑著。 命名慣例打亂之後,首先延伸出來的問題是,外行人很難搞得清楚,英特爾、台積電、三星這半導體三雄的技術競賽,究竟誰輸誰贏? =========================== 三星+GF的14奈米=台積電的16奈米=Intel 22奈米 那..........AMD等於拿22奈米的Zen PK Intel 14奈米的Skylake、Kabylake跟Coffeelake 是這樣子嗎??? ![]() 此文章於 2016-08-20 10:10 PM 被 明彥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心肌橋
文章: 640
|
引用:
因為intel在Penryn就把FP unit用上Radix-16 Divider (除法器) 舉例來說,使用Radix-16 Divider的Penryn處理器在平方根的運算上相較在Radix-2/4低下約被提升約33%的效能,令運算由以往最少有14個Cycles的延遲減少至最少6個。 這是當初Penryn推出時針對架構改良部分的介紹 就從這時候開始, AMD的CPU效能就被intel遠遠拋在後面 不曉得ZEN有沒有把這點考慮進去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Earth
文章: 83
|
延到明年上市,server端就對到skylake全新平台,這戲還有得演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
> 延到明年上市,server端就對到skylake全新平台,這戲還有得演
與其說延,本來今年底就只是發布個產品 沒辦法鋪貨 > 期待ZEN同時脈4C8T戰平Haswell i5 4C4T不知道會不會期待太高 照AMD之前的說法應該就介於Sandybridge 的 i5~i7之間 8T都用上的話 應該是會接近Haswell i5 4C4T > 製程這問題 自從看到這類似報導 就抱持懷疑態度 以現在來說基本上製程會反應在功耗上,效能跟架構比較有關系 現在不是那個效能受限於發熱量的時代 而是製程不斷的縮小 功耗也越來越小;但是效能卻不太會增加的時代(就CPU來說) 這也是為什麼會傳出同樣效能 AMD的Zen會比intel便宜一些的由來 你可以期待製程cover功耗,不用去期待製程cover效能 此文章於 2016-08-21 04:48 PM 被 orakim 編輯.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03
文章: 1,366
|
要談IPC的話,通常是談single-threaded的IPC(ILP)
不要把SMT之類的TLP混進來,這樣討論會比較明確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751
|
引用:
已經抽不出人力來研發晶片組,所以這代的晶片組設計委外 可能真的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可以拿來大書特書的吧,所以AMD很少提這方面的消息 http://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0&snA=431172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5
文章: 1,017
|
未來Zen能從2核玩到16核
![]() 引用:
記得教主說過晶片組的人都砍的差不多了 之前APU的晶片組還是跟臺廠買專利授權的 應該合作的還不錯 所以現在整個外包了....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
> 要談IPC的話,通常是談single-threaded的IPC(ILP)
> 不要把SMT之類的TLP混進來,這樣討論會比較明確 可是AMD的Zen,不是intel HT那種情形 Zen把他們混在一起,為了SMT在整數運算上增加了50%的規模 這50%規模不用SMT的話,基本上看不出來有任何用處(用不到) 所以談Zen一定要談SMT,不用SMT那還用什麼Zen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
> 記得教主說過晶片組的人都砍的差不多了
那個教主基本上也是晶片組的人就是了(以過去的定義的話) 說簡單一點 只不過因為部份晶片組功能被整合到CPU 所以教主就變成CPU team的人 在晶片組功能不斷被整合到CPU裡面之後 剩下的也就集中在週邊設備的部份 這部份外包其實無所謂就是了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120
|
如果ZEN只有比EXCAVATOR IPC提升40%
單核性能似乎還是比不上INTEL耶...
__________________
Better than better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