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634
|
Re: 觀一次世界大戰電影: The Lost Battalion (2001) 有感
引用:
德國拍的二次大戰片是量少質精,符合德軍精銳的精神 ^^; 推薦海戰看"從海底出擊Das Boot",陸戰看"史達林格勒Starlingrad", 這兩部片可說是戰爭片的經典, 尤其不會像許多美國片蓄意歪曲歷史醜化德國人 (如U-571和雷恩大兵片中德國俘虜一定恩將仇報), 這邊有一片詳細的分析,介紹猶太人如何壟斷與操縱美國電影與傳播媒體, 強制洗腦觀眾: http://www.16167.com/bbs/showthread.php?threadid=4794 這兩部片也沒有像美國片一樣刻意神化老兵英勇, 從海底出擊-潛艇部隊補充的多是新兵,而老練的船長一樣會犯錯. 史達林格勒-一場攻擊工廠的衝鋒戰打下來,北非精銳老兵首先中流彈身亡. 當時德軍的精銳部隊都調去東線對抗蘇俄了, 西線的美國人遇到的只是臨時徵集的老弱殘兵, 因此大概德國人也認為西線戰事無足稱道吧?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0 您的住址: 家裡
文章: 3,506
|
Re: Re: 觀一次世界大戰電影: The Lost Battalion (2001) 有感
引用:
這篇文章確實提供了相當有意思的觀點來"解構"當今美國的戰爭電影, 或許也包含您的所提到,這都提供了當今美國戰爭電影裡許多問題的答案。 我好奇的是不知道美國的觀眾是如何來看這些戰爭片的。 我想最普遍的反應應該是一種 "認同感" 吧? 至於是什麼樣的認同感我也一時說不出來。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前些日子, 我在批評BOB時曾經說過, 史匹柏拍的戰爭片只是政治宣傳片而已.
原來海峽兩岸也是有許多人的見解跟我不謀而合的.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2,085
|
摘錄一段關於加里波里(台灣片商翻成「加里波底」也是莫名其妙,光看片名會誤認為義大利建國三傑之一Garibaldi將軍的傳記)戰役的簡述:
第一次世界大戰 - - 國家的洗禮 從1915年四月二十五日他們登陸的那天算起, 直到十二月二十日撤退為止, 英軍武力都被封鎖在近乎垂直的峭壁和狹窄的灣澳內. 那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屠殺也, 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發生在澳紐軍團灣(Anzac Cove), 哈拉斯角(Cape Hellas), 孤松(Lone Pine)和蘇瓦灣(Suvla Bay)的山間和水濱, 這些地名都在澳洲無數個戰爭紀念碑上記載下來. 在加里波里一役的失敗, 使澳洲和紐西蘭的澳紐軍團(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rps, ANZAC)因而名垂青史. 從此以後一提到這兩個國家, 就想起澳紐軍團:當英國在1914年八月四日向德國宣戰時, 澳洲身為大英帝國的一份子, 自然義不容辭地參戰了. 工黨和自由黨提出來的從軍號召, 立刻獲得回響. 到十月底澳大利亞第一步兵團的兩萬名自願軍已經受訓完畢, 借道埃及, 派遣到歐洲. 部隊在埃及繼續訓練的時候, 當時英國海軍大臣溫斯敦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擬定戰略, 計劃奪取進攻黑海的通道.由於土耳其人事先得到這些消息, 所以沿加里波里半島(Gallipoli Peninsula)各山嶺挖掘壕溝, 加強防禦工事. 他們的司令官穆斯答發克梅爾(Mustafa Kemal)和德國將軍李曼封桑德斯(Liman von Sanders), 才得以一路順利將戰火綿延到接下去幾個門戶洞開的海灘. 英軍方面共有七萬八千人受傷, 三萬三千五百人陣亡. 陣亡將士當中, 8,587是澳紐軍團的人. 經歷這場由戰火, 泥濘, 榴彈和英勇交融而成的洗禮, 澳洲首度對國家和自我認知有了明晰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
*****我始終反對戰爭,除非為了和平的緣故--格蘭特***** Miss July: I'm the girl. Why do I have to carry everything? Steven: I support Women's Lib. don't you? 台灣新文化紀念館 96.10.18~96.12.25 ![]() ![]() ![]() ![]() 台北市寧夏路89號大同分局3樓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137
|
《The Trench》這部片台灣記得有發過,
中文片名好像叫《終極戰役》, 似乎是summit發的,金獅大約賣129,還蠻好找的。 《GALLIPOLI》金獅現在也還有, 特價298了好久,架上的片子依然還是那麼多。 在IMDB上這兩部片的評分頗有差距, 《GALLIPOLI》有7.5左右的分數, 但《The Trench》就只有6分多一些。 不過, IMDB的分數本就是僅供參考用的, 對這兩部片有興趣的網友還是可以找來一看。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
引用:
[終極戰役](The Trench)是中龍發行的, 請參考: http://www.ivideo.com.tw/rent_video...sp?film_id=2201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137
|
引用:
確實如此~~!! 送審是中龍,總經銷是皇統(SUMMIT)。 看完這部片之後, 我想可能會有一些網友不會喜歡這部片, 因為這部片的場景除了最後一小段爬出壕溝衝鋒外, 其他場景都是在壕溝內, 震撼的動作場面差不多可以說沒有, 整部片幾乎都是在對話, 感覺上是部小成本的片。 不過, 這部片還是有意思的啦, 對於壕溝內兵士們的心情與生活之類的, 多多少少還是有吸引人的地方, 只不過, 恐怕會覺得沈悶的觀眾也會有不少才是~~!! ![]() 順便一提, 中龍這部天王片雖是四比三的螢幕比例, 但主選單是動態的耶~~!! ![]() 而且畫質、音質尚可而不算太爛, 金獅一百二、三十的價位還算值得~~!! ![]()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634
|
Re: Re: Re: 觀一次世界大戰電影: The Lost Battalion (2001) 有感
引用:
原文中有一段幾乎快成真的預言(美國攻打伊拉克) http://www.16167.com/bbs/showthread.php?threadid=4793 http://www.16167.com/bbs/showthread.php?threadid=4794 http://www.16167.com/bbs/showthread.php?threadid=4795 http://www.16167.com/bbs/showthread.php?threadid=4796 "隨著美國越來越緊密地與以色列利益聯繫在一起, 更深刻地介入到中東和伊斯蘭世界事物, 美國傳媒很可能會更積極地為 親以色列的美國政策造輿論, 以期使美國士兵和美國人綁在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與阿拉伯及伊斯蘭世界大戰的戰車上, 這很可能會引發更大規模的世界範圍(包括美國本土)的恐怖主義, 從根本上傷及美國人的生命,損害美國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將有可能在美國主流社會造成更大的反彈,引起美國社會恐怖的種族衝突。" 台灣這裡的媒體大多是剪接美國主流媒體來報導,對美國社會真相的報導深度並不足. 美國是一個大者恆大,貧富不均的國家, "華爾街"一片有深刻的描述: ![]() ![]() 除了控制金融業,操縱輿論界,掌管娛樂業,滲透政治圈這些有目共睹的事實外, 猶太人更從未間斷的進行著: 1.反對任何形式的反猶主義 2.支持以色列 3.反覆進行大屠殺教育並追查納粹罪行 這三點史匹柏進行的最為徹底 ^^; 在此情況下,不但主流媒體被操縱, 甚至美國政客的競選經費也大多來自利益團體,以色列利益派居其中最大宗, 在金權左右政客的情況下,自然會把國家推到戰爭邊緣. 事實上美國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感受到這個危機並開始警告. "前進高棉","華爾街"導演奧利佛史東參觀了遭以色列屠殺的傑寧難民營並促請國際社會正視, 以及演過"現代啟示錄"的馬丁辛等演員的聯合反戰活動, 只是這些聲音都被主流傳媒掩蓋了,讓外國一般民眾難以了解美國內部潛藏的巨大危機. 此文章於 2002-12-28 02:28 PM 被 sty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452
|
To sty:
閣下這些分析跟見解 寫的真好 PCDVD 電影的愛好者真是有幸看到....甚至都可給台灣的新聞學校&報業從業人員 再教育......為了"台灣複製的主流媒體 報導"我已經消極的拒絕看報 有十年歷史 .......繼續....本欄文章難得一見..可留存精華區 。 *************** To all: 我想大家在看電影之餘不妨重新思考一下 對以後人生的成長跟時是的見解有不同的邏輯。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北中南走透透
文章: 2,900
|
引用:
台灣報業從侍從報業轉成商業報業時,由於之前的親美政策影響,自然會有從美國看天下的觀點,加上海島輸入型文化,社會價值觀即已如此,如果說報紙是社會的鏡子,那或許可以解釋這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幸福公式:H=f^4,食物、樂趣、朋友及家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