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551
|
引用:
我想他應該是搞不清楚1C2T還是2C2T 弄不清楚intel的4個執行緒是4顆CPU核心 還是2顆CPU核心模擬的 真的照傳統來 應該全都是1C1T, 2C2T, ..., 32C32T, ..., 100C100T 不會有1顆核心2執行緒的狀況 他也是都買intel + NV 沒考慮過買AMD的 所以不是那種AMD 1M2T的問題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4 您的住址: 北平西路3號
文章: 4,614
|
引用:
他都用i7 920了 應該對HT技術很了解 我想應該是對膠水多核有疑慮 Pentium D是用兩顆Pentium 4 Core2 Quad是用兩顆Core2 Duo 可能認為i7的6核跟8核是用膠水黏的 現在還在用膠水多核的只有AMD Opteron 16核心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551
|
引用:
用i7 920也不表示了解HT 就是對HT不了解才會問吧 要不然也不會認為Pentium D是模擬雙核心 然後以為i7-5960X可能是4核心8執行緒而不是8核心 很多人選intel i7 是因為intel就是好 i7就是強 講的很簡單 卻無從反駁 CPU好用就好 根本不需要管它裡頭技術是什麼 Bulldozer架構是1M2C2T還是1M1C2T有些爭議 所以我都當是1M2T 這樣沒有爭議 Opteron那個就當是兩顆4M8T拼裝的8M16T CPU吧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434
|
這裡高手真多 真是受益良多了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4 您的住址: 北平西路3號
文章: 4,614
|
引用:
5960X是8核16序 要是誤認的話,是誤以為16核 看看AMD常常拿什麼來做宣傳 幹譙intel用ShareBus來做多處理器,過時了... 自己搞HTT Link(那時名叫LDT)結果風光一時 遇到超執行序的P4,就說自己的單執行序性能優異,多核心不適合一般消費者使用 一年後把Server領域在用的SMP降下來打HT,逼得intel弄出第一代的封裝雙核PentiumD 那時候還有雙核心跟兩倍核心的名詞解釋問題 intel的NetBurst,一直玩封裝多核,從雙核走到四核, 等intel弄出QPI之後,你看直接出原生的多核心。 intel烙狠話要把AMD優勢鎖在90nm 玩整合靠的是製程能力,AMD先整合MC, intel除了跟進,又把整顆北橋整合進去 多核心戰打到8核心,AMD遇到製造問題就搞個CMP ,想複製小核心戰術的成功經驗 (5970打贏NV GTX480) 以目前的資料來看intel 打算在2016搶進10nm來看,那時台積還在16nm GF還不知道在幹嘛! 結果兜一圈,2016又要跟intel一樣走SMT 這不是強不強的問題,是要看市場規劃 就像以前做學生的時候,老師教用8051做鍵盤,作LCD控制 我跟老師說8051過時了,我想學用ARM來做,ARM的解決方案很不錯 結果老師回我了一句,設計要有成本考量 ARM的晶片售價是8051的兩倍 假設如果價差一美元,你量產1000個鍵盤,成本增加1000美元 但是現在市面上一堆巨集鍵盤都是用ARM的解決方案 現在就看AMD怎麼實做出超執行序的類似技術, 不然多核心成本降不下來。 AMD的設計很有前瞻性,但實作出來就是這樣 併購Ati做APU,設計HSA intel拿Larrabee出來對應,改名叫MIC(Many Integrated Core) 如果把Xeon Phi整合進下一代的CPU裡頭,Skylake-E? AMD的Zen會怎麼樣!? 遇到intel這樣子的對手,我看Ati繪圖的領先優勢,大概3年內就會被趕上 Broadwell GT3 48EU是第8代繪圖核心,Iris 6100 E3會整合Iris等級的GPU,跟之前說法一致 第9代GPU性能大幅強化,桌上型會有64MB的L4 (eDRAM)。 此文章於 2014-10-25 10:55 PM 被 everspiral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551
|
引用:
要看人在說什麼話呀 他就是不知道i7-5960X帳面上的8核心 是真的8核 還是模擬的8核 引用:
我不知道未來的東西會怎樣 GT3e旁邊那顆64MB eDRAM成本就要 US$50 可能都是i3的成本了 沒有intel最強的製程也沒辦法下重本到這樣 我也不期待zen core能從intel那扳回一城 比現在的bulldozer強就行了 intel現在也有在接代工 其實外包給intel也是好的選項之一 ![]() 此文章於 2014-10-25 11:28 PM 被 空空道人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3
文章: 390
|
有LGA1366的升級X5650是最省方案 超上去一點都不會輸給4th core series
Intel目前都是原生多核 沒有拼裝方案 直接採用屏蔽 LGA2011-3上面的i7-5900 series是原生八核 如果有HT就是8 core 16 threads 5930K是屏蔽2core&部分L3的原生六核 Haswell-E目前有看到16core with DDR4的layout出現 原生layout的模式從第二代開始都沒有改變 包括排列形狀 也就是說2nd-4th的改進是微小的 主要都集中在cache部分還有GPU ![]() Haswell-E的8core 第二種layout 目前賣的都這種的 其他的好像市面上買不到 中間左右八塊八個core共享中間L3 20MB 依次屏蔽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10
文章: 2,414
|
引用:
intel 不接競爭對手的單 ![]() 所以高通、NVIDIA還是沒法下單給intel
__________________
新。弱弱的戰績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551
|
引用:
雖然在同一個行業 可是AMD不是對手啊 而且intel還是大股東的說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新北市
文章: 268
|
玩遊戲有快一點 其他無感
我上個月 處理器 I3 530 換 I5 4460 主機板 ASUS P7H55D-M 換 ASUS H97-PRO GAMER 記憶體 DDR3 1333 2G X2 換 DDR3 1866 4G x2 顯卡用舊的 GA AMD 6770 SSD用舊的 INTEL 530 240G 如果不是主機板壞 等不及皇家的維修 我是不想換 想再用2~3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