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2 您的住址: SARS出口處
文章: 323
|
引用:
我也覺得不能算, dram會不會發生讀寫錯誤, 用當不當機來做標準是不客觀的, 因為dram發生讀寫錯誤時,不一定會當機, 要看讀寫錯誤在什麼地方, 而dram沒發生讀寫錯誤時,os也有可能當機, 所以應該是有一個數據來支持, 而不是以當不當機做為標準, 更何況dram是一直在做動態更新寫入的動作, 和硬碟在寫入後保持靜態是不同的, 平時如果dram讀寫錯誤,不當機時,我們沒辦法發覺, 就算因為dram讀寫錯誤當機了,大不了就重新開機就解決了, 但是現在i-ram可以一直保留資料, 如果發生dram讀寫錯誤的機會高過硬碟, 那錯誤就會一直保留下來, 就算回存備份硬碟也還是一樣, 我當然是希望dram讀寫錯誤的機會很小, 這樣就可以把os放到i-ram上, 不然,就只能當swap來用。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56
|
搞不太懂,既然i-RAM是插在PCI槽上面,傳輸資料時應該也會透過PCI
的資料腳位作傳送,也就是說還是會透過PCI匯流排作中介,就算它是For SATA的規格,應該也是先走PCI匯流排,之後再走SATA通道,而PCI匯流排 的頻寬只有133MB/s,記憶體每秒傳輸的資料卻遠大於此,如此PCI的頻寬不是一下就被i-RAM上的DDR塞爆了嗎? 而SATA HD走的是單純的SATA通道,中間不經過PCI匯流排,所以SATA 才可以有那麼漂亮的傳輸速度規格(150MB/s or 以上)~ 以上只是小弟的推論,或許有錯也不一定,不知道有沒有比較懂這方面理論的大大可以出來指導一下,感激不盡!!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Kaohsiung
文章: 117
|
引用:
插在pci上面只是吃電而已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419
|
PCI是可以在電腦待機時供電的
i-RAM需要一定的電流維持電力避免資料遺失 SATA是資料通道 瞭了嗎 規格書多翻翻吧 引用: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458
|
引用:
BT的確會使硬碟的壽命減短, 這之前希捷有解釋過,這是IDE硬碟先天設計用途的問題。 想掛BT用SCSI較好,雖然仍會壞,但至少能用的更久。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56
|
引用:
i-RAM是靠PCI的standby 電壓保存資料,這我知道~因為我以前是修MB的,所以PCI上面有什麼電壓,我大概都知道,問題在i-RAM上的DDR要傳送資料給北橋或CPU,除了PCI的資料腳位,難道還有別條路嗎? 就邏輯上來講,i-RAM是插在PCI槽上,所以它要對外溝通一定要 透過PCI槽,而PCI槽上的裝置是走PCI匯流排的,相對的,SATA HD 因為不是接到PCI槽,所以它才可以避開PCI匯流排,走專屬的SATA通道,至於SATA的規格文章,我也已經看的很多了 ![]() 小弟是希望了解的人能以理論的角度去分析,證明i-RAM是真的可以 單獨走SATA的通道,而避開PCI匯流排,這才是我想要的答案~ 謝謝指教~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4 您的住址: 北平西路3號
文章: 4,614
|
引用:
疑點重重 我覺得以DDR的傳輸速度來說,只有137.XX的速率而已.... 可能是受限於PCI介面的頻寬限制,要是有PCI-E的,說不定 效能可以直逼SCSI 320跑雙通道(640) 但是如果它是靠PCI來當傳輸介面的話?那閒閒沒事搞一個STAT的 傳輸線來轉接的意義又在哪? 此文章於 2005-07-17 08:31 AM 被 everspiral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板橋
文章: 5,107
|
引用:
您沒看到卡上有SATA connector接M/B(或其它SATA卡)嗎?? 這張卡插在PCI上只是要吃5V/5Vsb而以(兼固定用,BTW,仔細看原照片上PCI上只有電源那幾pin有拉進去,其它根本都是NC ![]() 引用:
137MB/sec是卡在SATA上(SATA I是150MB/sec,SATA II是300MB/sec,就離U320不遠了),鵝再重複一次,這張卡插在PCI上只是要吃電源而以,跟PCI/PCI-E沒啥關係 ![]() ![]()
__________________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 ![]() 此文章於 2005-07-17 08:39 AM 被 cmwang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4 您的住址: 北平西路3號
文章: 4,614
|
引用:
原來如此!謝謝C大的詳解, 但我還是不明白SATA的地方,如果是卡在SATA的通道,那為何不直接讓它 上SATA2的通道呢? 或者像NVIDIA的SLI顯示卡一樣搞一個PIN出來, 增加一個支援1X OR 2X的PCI-E通道,這樣不就解決了通道狹窄的問題了且又 讓舊電腦的使用者能使用... 此文章於 2005-07-17 08:39 AM 被 everspiral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板橋
文章: 5,107
|
引用:
問題是目前直接support SATA II的M/B和卡又有多少??再說如果要support SATA II,這張卡上的SATA bridge可能也得換掉,說不定連那棵DSP也是(價錢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還算友善了),so you know ![]() ![]() 引用:
直接接上PCI/PCI-E就不能搭ATA的便車了(換句話說技嘉就不像現在只要搞好ATA模擬這段,而是得提供不同OS所須的driver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