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效能極限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henry543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台中大里
文章: 185
[543]首測Larkooler三分系統水冷散熱組

在相隔近一年之後,Larkooler新款的三分水冷散熱組準備上市囉
去年9月初,在下首次試用了BA-2241兩分散熱
雖然不敵當時最強的空冷散熱器TRUE Black U120EX
不過周圍水冷的部份,表現就令人滿意
且價位或是可搭配的附件,都屬經濟又實惠的最佳入門選擇

這次向地瓜球借到了久違的三分散熱組,
聽說,效能相當厲害的咧~~


由於拿到的僅僅是測試用品
所以上市之後的盒裝及相關配件之後才能知道
不過只要上面已經印有Larkooler標誌的,
應該就不會有太多變化了

先來貼些照片


這次在下借到的所有零件,其中包含Larkooler三分CPU水冷頭
雙12公分散熱排、抽水幫浦、INTEL通用扣具,
以上確定是Larkooler的產品

額外又多拿罐水冷液還有90度的轉接頭<---太業的



扣具底板的部分與兩分系統蠻類似的,不過應該也會有適用AMD的喔
大家可以稍稍等待一下



散熱排,雙12公分風扇,質感還是一極棒,
還附有底座,可以穩固的放置於合適的地方



水管接頭,是用鎖的方式鎖上,可替換



散熱排上的散熱鰭片,為鋸齒狀設計,增加散熱面積



散熱排鋁質底座



12公分白光風扇,12V 0.27A,轉速約1200轉



Larkooler三分水冷頭,為INTEL共用扣具,AMD的扣具應該也是會有



換個角度,接頭也是可以拆的



外觀處理相當優異,底部鏡面處理



抽水幫浦,包含壓克力水箱~~但不包含在下多裝的太業90度接頭喔



幫浦規格,電壓12V 大四P接頭,流量450L/H

     
      
__________________
請大家多多指教囉....
舊 2010-08-13, 09:54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nry543離線中  
henry543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台中大里
文章: 185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860 OC 4G
MB:MSI P55 GD80
RAM:ADATA 1800+ 2G*2
VGA:EVGA GTX460 768MB SuperClocked
POWER:SilverStone OP750
散熱器:Larkooler三分&Venomous X 1200RPM*2
散熱膏:地瓜凍凍膏
小正義火紅裸測平台

上機後又拍了一些照片










對照組Venomous X,風扇就直接拆散熱排上的那兩顆囉





Larkooler三分,最低溫度44、42、46、45,燒機最高溫度83、79、79、82




Venomous X,1200RPM*2,最低溫度46、45、48、44,燒機最高溫度92、91、87、95




圖表整理





結論:
1.Larkooler三分水冷效能優異
2.扣具安裝簡單便利
3.冷排風扇、抽水幫浦都蠻安靜的
4.體整質感滿分
5.據說的預訂售價,稍微高了些~~
 
__________________
請大家多多指教囉....
舊 2010-08-13, 09:58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nry543離線中  
chowtom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2,466
老實說這種一根管子繞來繞去式的散熱排效率都不會太好
遇到"重量級"的發熱元件的話會來不及散熱 導致水溫越來越高

既然有想往散熱精品市場走
為啥不使用類似汽車用的那種呢?

重量及發熱元件所指為何?
EX: 1366的45NM CPU加壓超頻
雙6PIN供電的顯卡
舊 2010-08-13, 12:06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owtom離線中  
0948217712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1,908
引用:
作者chowtom
老實說這種一根管子繞來繞去式的散熱排效率都不會太好
遇到"重量級"的發熱元件的話會來不及散熱 導致水溫越來越高

既然有想往散熱精品市場走
為啥不使用類似汽車用的那種呢?

重量及發熱元件所指為何?
EX: 1366的45NM CPU加壓超頻
雙6PIN供電的顯卡


水冷耗電量聽說不小,尚不知切實數據?
至於樓主接法散熱到不用擔心,顯卡不也是用導熱管散熱,且有雙風扇。

水冷的好處是能將熱能移到 適當 的地方輔以風扇排熱,能解決機殼空間太小及風流動混亂的問題,向顯卡頂多就是配一個< 12cm 的風扇,用水冷導熱就能用兩個風扇散熱,這是好處....

至於弱點....太多了,價格其一,另對專業龜毛的宅男來說,要改風流選好顯卡並刷 bios 等動作讓顯卡溫度低風扇噪音又小,也非難事。
舊 2010-08-14, 03:27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0948217712離線中  
chowtom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2,466
引用:
作者0948217712
水冷耗電量聽說不小,尚不知切實數據?
至於樓主接法散熱到不用擔心,顯卡不也是用導熱管散熱,且有雙風扇。

水冷的好處是能將熱能移到 適當 的地方輔以風扇排熱,能解決機殼空間太小及風流動混亂的問題,向顯卡頂多就是配一個< 12cm 的風扇,用水冷導熱就能用兩個風扇散熱,這是好處....

至於弱點....太多了,價格其一,另對專業龜毛的宅男來說,要改風流選好顯卡並刷 bios 等動作讓顯卡溫度低風扇噪音又小,也非難事。

最吃電的就是PUMP
說吃電也還好
以暴力級的EHEIM來說
1250吃 25W
1260吃 60W
有用繼電器根電腦連動的根本多不了多少電費
至於本篇那種"小PUMP" 有沒有吃到10W都不知道
散熱方面 我倒覺得顯卡比CPU用水冷實在多了
460跟I7 860的發熱量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的

會說那種熱牌效率差也是因為以前的P4 K7很熱情拉
對熱情的CPU來說那種熱排的確是不夠力
樓主都說了這組價格不低了 表示有想走精品路線
換了汽車用的那種形式的散熱排不是更對的起他的"身價"?
舊 2010-08-14, 12:00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owtom離線中  
德田新之助
Golden Member
 
德田新之助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123
這家倒是對冷凍空調的熱排情有獨鍾...........
坦白講這樣的數據的確是不太好看
舊 2010-08-14, 12:35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德田新之助離線中  
ExtremeTech
Elite Member
 
ExtremeTech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文章: 6,357
引用:
作者德田新之助
這家倒是對冷凍空調的熱排情有獨鍾...........
坦白講這樣的數據的確是不太好看



新手上路,請多包涵啊!
舊 2010-08-14, 01:02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xtremeTech離線中  
德田新之助
Golden Member
 
德田新之助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3,123
引用:
作者ExtremeTech
新手上路,請多包涵啊!

也對啦,不過把熱排換掉,價格調整一下,應該還是很有競爭力。
舊 2010-08-14, 01:42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德田新之助離線中  
chowtom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2,466
引用:
作者ExtremeTech
新手上路,請多包涵啊!

不新了吧
L排出現一年多有了
用不用汽車那種熱排
我覺得單純是利潤要抓多少%的問題
那種熱排不便宜阿
隨便裝兩個12公分風扇的都要1K快2K
這個成本灌下去 現在已經稍高的售價
大概會變成爆高

此文章於 2010-08-14 06:44 PM 被 chowtom 編輯.
舊 2010-08-14, 06:41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owtom離線中  
ExtremeTech
Elite Member
 
ExtremeTech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文章: 6,357
引用:
作者chowtom
不新了吧
L排出現一年多有了
用不用汽車那種熱排
我覺得單純是利潤要抓多少%的問題
那種熱排不便宜阿
隨便裝兩個12公分風扇的都要1K快2K
這個成本灌下去 現在已經稍高的售價
大概會變成爆高


http://www.performance-pcs.com/cata...=59_457_667_670

我不記得冷排有這麼貴

Magicool雖然是大陸製的,但是效能品質都還可以
C/P值也算挺高的
舊 2010-08-14, 07:14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xtremeTech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04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