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tuac7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152
華碩網頁估算出來的耗電量...???

華碩的電源瓦數建議值計算感覺有點怪怪的...

CPU選 E8400*1..........現在買不下去...貴了7.8百...
顯示卡 GF8600*1........找不到ATI的3850...所以選這顆...
記憶體 DDR2*4...........現有2G*2...預留擴充到8G的空間
HDD HDD*6.............計有WD萬轉74G*1...7200轉250G*1...750G*1...預留*1...燒錄機*2
USB device 意思一下*1
1394 *1
PCI *3.....計有音效卡.網路卡.另一個是預留...
風扇 *8.....誇張了點...酷媽RC-100原本裡面就有4個12CM的風扇...其他的加一加...應該差不多...


計算出來的結果是500W....有這麼高嗎?
不過有聽說華碩的網站會高估電源瓦數...
這樣我買ODIN 550W...OK嗎...?
     
      
__________________
攝影.旅遊.閱讀.寫作.音樂.電影...
CANON EOS 3 → NIKON D200
28mm-70mm F2.8L ..70mm-200mm F2.8L →18mm-200mm F3.5-5.6 VR
CONTAX Aria + 50mm F1.4
USHER 8500II + S-520
舊 2008-01-28, 10:33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uac70離線中  
shival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1,015
華碩那個跟本是亂估的,準確性等於零
 
舊 2008-01-28, 10:49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ival離線中  
OZHHC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6,010
華碩那個網站估算的是最嚴苛情況下的電源需求,所以比較起彷間的計算方式可能會稍高。如果他預估500W,且你選擇的電源的確可以供給500W足瓦或以上的話,那當然是沒問題的。
舊 2008-01-28, 11:06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ZHHC離線中  
Raziel
Elite Member
 
Razie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預算沒出大問題前,電源買好/買足一點不是壞事,才不會日後不夠用.....電腦用到壞之前都不用升級的嗎~

不用計較是否有50或100瓦可能都沒機會用到,等要用到時被迫換電源, 或是遷就電源忍痛

犧牲某配備,應該會更ooxx....

就算真的估到剛剛好,也不會再升級配備,電源持續滿載下去跑也不見得是最好的用法.
舊 2008-01-28, 01:48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ziel離線中  
Axel_K
Elite Member
 
Axel_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4
之前有人問過類似問題
我把之前的看法再貼一次

我倒是認為,網友對估算認知有誤

1.我認為網站估算的是你可以購買的power功率建議值(不排除有網友會按照結果瓦數購買POWER)
2.估算安全範圍是以假設你的硬體100%出力裝況下
3.估算可能以同類產品中最耗電的型號再加20%為安全值
4.估算還可能以較低效率和功率校正的power列入可能考慮
(還是有人會買機殼牌不是嗎? 況且機殼牌可能會總功率足,但是+12v卻吃緊)
5.估算必須假設網友對硬體不熟悉,所以任何網友按照估算結果買
power不至於產生功率不足,無法啟動的問題.....
6.說不定估算結果還考慮作"有限度升級和增加硬體"的可能

所以估算結果可能是95%+ 的安全值
但不是"最佳效率"值(所以會高估)

想要"最佳效率"值
對硬體耗電比較有概念的網友
我想會自己需求規劃,甚至未來升級也規劃進去
就不大會去使用那些網站的此類服務

但是,此類服務對硬體比較不熟悉的網友
卻是很好的參考值,不至於隨便買顆
(至少會認為按照網站給的結果買,應該不會出問題)
舊 2008-01-28, 03:01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xel_K離線中  
tuac7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152
引用:
作者Axel_K
之前有人問過類似問題
我把之前的看法再貼一次

我倒是認為,網友對估算認知有誤

1.我認為網站估算的是你可以購買的power功率建議值(不排除有網友會按照結果瓦數購買POWER)
2.估算安全範圍是以假設你的硬體100%出力裝況下
3.估算可能以同類產品中最耗電的型號再加20%為安全值
4.估算還可能以較低效率和功率校正的power列入可能考慮
(還是有人會買機殼牌不是嗎? 況且機殼牌可能會總功率足,但是+12v卻吃緊)
5.估算必須假設網友對硬體不熟悉,所以任何網友按照估算結果買
power不至於產生功率不足,無法啟動的問題.....
6.說不定估算結果還考慮作"有限度升級和增加硬體"的可能

所以估算結果可能是95%+ 的安全值
但不是"最佳效率"值(所以會高估)

想要"最佳效率"值
對硬體耗電比較有概念的網友
我想會自己需求規劃,甚至未來升級也規劃進去
就不大會去使用那些...


所以以我輸入的數值計算出來是500W...應該是滿載時達到500W...?

而我的500W已經預留加配備的空間了...

照理...買550W的POWER應該是OK了嗎...?

感謝指導囉...
__________________
攝影.旅遊.閱讀.寫作.音樂.電影...
CANON EOS 3 → NIKON D200
28mm-70mm F2.8L ..70mm-200mm F2.8L →18mm-200mm F3.5-5.6 VR
CONTAX Aria + 50mm F1.4
USHER 8500II + S-520
舊 2008-01-29, 01:24 A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uac70離線中  
zohar
*停權中*
 
zoha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6
文章: 3,946
引用:
作者tuac70
所以以我輸入的數值計算出來是500W...應該是滿載時達到500W...?

而我的500W已經預留加配備的空間了...

照理...買550W的POWER應該是OK了嗎...?

感謝指導囉...

您的配備怎麼吃都吃不到500W
不過您的配備裡面最耗電的是硬碟
您有六顆,一顆算15W的話,大約是90W
不過硬碟開機瞬間因為要驅動碟片,接近平常的兩倍耗電量
也就是說開機瞬間硬碟就吃了快180W了
舊 2008-01-29, 04:17 A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zohar離線中  
MAXX228
Golden Member
 
MAXX22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2,892
引用:
作者zohar
您的配備怎麼吃都吃不到500W
不過您的配備裡面最耗電的是硬碟
您有六顆,一顆算15W的話,大約是90W
不過硬碟開機瞬間因為要驅動碟片,接近平常的兩倍耗電量
也就是說開機瞬間硬碟就吃了快180W了


我在想開機瞬間只要是馬達帶動的..瞬間電流都約是原來2倍多...

不過我自己用POWER ANGLE測過

開機瞬間峰值大概是接近我把CPU操滿加上顯示卡操滿的值

改天有空再來觀察看看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08-01-29, 10:20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XX228離線中  
QQQQ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0
您的住址: 北半球
文章: 931
6 顆硬碟的話
啟動電流應該相當的高

建議分散幾顆硬碟
把 Jumper 設定在延遲啟動上
減少啟動電流的需求
舊 2008-01-30, 04:20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QQQQ離線中  
tuac70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152
引用:
作者QQQQ
6 顆硬碟的話
啟動電流應該相當的高

建議分散幾顆硬碟
把 Jumper 設定在延遲啟動上
減少啟動電流的需求

因為550W的要等到年後...

所以改買800W GT了...

所以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__________________
攝影.旅遊.閱讀.寫作.音樂.電影...
CANON EOS 3 → NIKON D200
28mm-70mm F2.8L ..70mm-200mm F2.8L →18mm-200mm F3.5-5.6 VR
CONTAX Aria + 50mm F1.4
USHER 8500II + S-520
舊 2008-01-31, 02:20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uac70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2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