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美國加州康科德
文章: 550
|
[改裝分享] 迷你音響改裝成 HTPC 機殼
繼兩年多前的 NAS 改裝成伺服器後, 一直忙於工作就沒有什麼精力放在電腦上, 多餘時間都用在車子跟其他工作上了. 雖然家裡一直有一台 HTPC, 電腦組件本身是一直有在替換升級, 但是機殼從最早 2002 年用 Cooler Master ATC-600, 2007 年短暫的 Aopen XC Cube, 然後 2008 年 Antec Micro Fusion 350 大特價買後就一直用到今年. 期間有一直在物色不同的機殼, 像是 Moneual MonCaso 312, 但是都不是很中意. 後來一直萌生一個想法, 乾脆找喜歡的音響外型來下手比較會接近自己想要的, 大概看了幾年後, 終於在兩年前用美金 $12 入手二手 Philips MCD708 主機部分, 加上沒在用的電腦組件, 足夠湊出完整電腦並塞入這個 MCD708.
早期 HTPC 電腦要追求好音質好畫質, 從類比往光纖音效輸出鑽研, 從軟解往硬解影像處理調整, 到現在差不多都內建顯示硬解加上 HDMI Pass-Through 簡化許多, 或是直接用更小的多功能裝置取代 HTPC 地位, 像是 Roku, Amazon echo, Intel NUC, 手機, 平板等等, 選擇很多. 這些我也都嘗試過, 但是這些都一直都看起來跟其他影音設備不搭調, 最後改裝魂一直在騷動, 最終花了大概一年時間的龜速改裝, 終於做出 "差不多" 像個成品了. ![]() 電腦越來越小的趨勢, 現在大家手上的智慧手機都跟電腦沒什麼兩樣. 最頂上那個是 Intel NUC. ![]() Philips 有不同款或更新更好看的超迷你音響, 只是因為機緣加上價格, 差不多可以算是撿到這組 MCD708. ![]() 主體分兩件式, DVD 光碟機跟主機. 我入手時沒有喇叭與其它配件. ![]() 因為我只要機殼部分, 所以開始拆.... 兩個主體都有我想要的東西, 所以兩個都拆 ![]() 拆光內部後, 裝上 ITX 腳位銅柱 ![]() 拿出沒使用的 Gigabyte GA-Z77N-WIFI. 雖然現今的新款 ITX 主機板有更多整合功能, 只是手邊有這個就拿來用了 ![]() 倉庫有三個這個 LGA 1156 腳位散熱器, 幫別人弄一些 Dell 電腦留下的. 因為手邊只有這個散熱器高度剛好, 其它不是風向不對 (上吹下), 就是過高. ![]() 先移除風扇, 然後開始.... 折折折... 把散熱鰭片扳到想要的位置. 折壞一個散熱器, 因為導熱管擠壞, 不小心折出 90 度. ![]() 折過的散熱器裝上主機板, 讓散熱鰭片剛好在空位上. 電源選用的是 picoPSU 120W. ![]() 上風扇, 但是整體高度不能超過機殼內部高度. ![]() 拆了機殼前面板, 移除不用部件跟修改空間 ![]() 原來的 Source 按鈕就很簡單, 接上線就變成電源開關 ![]() 我原來的 Antec Micro Fusion 350 本身有 Soundgraph iMON VFD, 這個顯示器有用在不同機殼上, Silverstone, Thermaltake 都有用到. 而 Soundgraph 本身也有出擴充套件. 只是這個東西很有年代, 現在買不到了. 除了一般常用的 20 x 4 顯示外, 其它比較先進選擇就是真的塞一個小的 LCD 彩色顯示器, 或是使用 OLED 來顯示更豐富的資訊. ![]() 把這個 iMON VFD 裝上修改過後的機殼前面板 ![]() 原來機殼前面板做處理, 除掉背後的黑色底漆, 讓它整個透明 ![]() 前面板後端, 有對 iMON VFD 做小修改, 改變 IR 紅外線接收器的位置 (沒照片, 因為都組裝好了不想拆了再照). ![]() 拿出沒用的 CPU 裝上使用, 可惜手邊沒有 3770T ![]() 因為 GA-Z77N-WIFI 沒有 mSATA 插槽, 只有給 WiFi 擴充卡的 mPCIe, 就只能用 mSATA 轉 SATA 來塞小一點的硬碟了. 本來是想塞 2.5" 硬碟, 是真的可以裝的下, 位置是在主機板下方, 鍍鋅鋼板與更底下的塑膠外殼之間的空間. 只是想到要挖洞鋼板讓 SATA 線跟電源線通過, 懶了, 就沒弄了. ![]() 我組裝任何電腦或是改裝電腦都有個習慣, 就是做一些導風板, 區隔冷空氣與熱空氣. 在這裡的散熱鰭片是剛好會貼在機殼上蓋上, 而風扇是有點下沉, 所以上端是有空間的. 因為電源位置不佳, 擋住出風口, 非得遮住檔掉熱風. 熱風最後從機殼後方出去. 冷風從哪進來呢? 機殼前方下面本來就有洞洞, 太剛好了. ![]() 機殼上蓋, 就在後檔板邊緣本身就有出風口, 不用改裝, 太好了 ![]() 主機板後檔板製作, 把原來機殼(上)檔板改成主機板接口檔板(下). ![]() 主機整個裝一裝... 後檔板還是多挖點空隙讓熱風出來更順暢點 ![]() 前端外觀跟原來 Philips MCD708 沒有兩樣. 其實應該要移除不該有的字, 像是 Philips 品牌, Source, 型號, Progressive scan 這些, 但是那些字除不掉.. 只能用刮掉移除, 技術不到位, 所以暫時不弄 ![]() 上機. 機殼上緣是會發光, MCD708 本身就有, 但我換成白光. 相機快門慢, 所以 iMON VFD 照出重疊字, 不是壞了. ![]() 保留其他原機殼的零件, 將來想替換時就用的上了 ![]() 因為這骨子還是台電腦, 所以滑鼠多少還是方便, 而羅技遙控器支援 Microsoft Media Center Remote, Soundgraph iMON 用的是類似的遙控器, 所以設定一下可以使用. ![]() 就先放電視下面先了. 還有一些小細節需要做修改, 像是固定好硬碟, 去掉前面板字體這些, 只是以目前的龜速進度來說, 可能又要等上好幾個月才會去弄了. 運轉聲音, 幾乎沒有風切聲, BIOS 的溫控我設定靜音優先, 燒機加上開暖氣溫度還是可以控制的很好. 目前個人對於 x265, HEVC 10bits, Dolby Atmos, DTS:X 等等都還無需求, 主要是對機殼做功夫, 硬件隨時可以更換, 這樣的系統還可以堪用好一陣子, 所以就先這樣了. .
__________________
![]() 經典改裝. 此文章於 2017-01-25 04:53 PM 被 CKegg 編輯.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目標紐西蘭
文章: 9
|
值得登入推一下~~
超屌!! 完整性超高~跟別人說是原廠出的都有可能被拐到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5 您的住址: 北縣新店
文章: 376
|
這....質感好讚!!
主機板上的那些阻隔物是紙片嗎?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y 2010
文章: 1,098
|
diy無價
感覺不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超強的, 閃亮亮登場^^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3
|
改得很徹底,很棒!
![]()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1,497
|
這也太巧手了,這種散熱器不知道能支援普通版的I7嗎?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1999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438
|
很棒的改裝 質感一級棒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10
文章: 1,338
|
哇....真屌.....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396
|
這實在真的不錯,太屌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