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76
|
[XF]SSD肉粽串沒看過吧?OCZ VERTEX 6顆RAID0簡單測試
![]() ![]() 以經有人寫過單顆、雙顆RAID0的測試了,不過這次要玩就玩大點,把主機板的SATA PORT塞爆吧。 ![]() OCZ這顆VERTEX是定位在高階SSD產品上,因此採用了ELPIDA 64MB的緩衝記憶體,並且第一次看到INDILINX這家新興SSD控制器的實際應用,這六顆分裂式,我敢說我窮到只剩SSD啊。 ![]() SSD大門有看過嘛? ![]() OCZ這次新的T-shirt,滿有FU的。 ![]() 疊疊樂進化版。 ![]() 第一次把SATA PORT玩全用盡,好爽啊。 ![]() SSD肉粽串。 ![]() BIOS,填滿了六顆SSD,忘記說明這次平台: CPU: I7 965 MB: ASUS P6T-DELUXE MEM : OCZ3X1333LV3GK 所有設定跑預設值,僅關閉C1E等變速功能。 ![]() Ctrl+I進入INTEL RAID設定,選取MEMBER DISK。 ![]() 完成,總容量達到715GB。 ![]() 進入後,先切好分割區,當然,我並不是拿這個陣列當作系統碟用。 ![]() 先開啟卷冊回寫快取。 ![]() 開啟ATTO測試,這個讀寫速度已經是SATA II的極限了。 ![]() 開啟Crystal測試,真的是頻寬被噴到爆炸了。 ![]() HDTACH可測寫入版本,真是爽。 ![]() HDTUNE讀取測試也有636MB/s。 ![]() 寫入也有625MB/s,只是最後掉下來了,應是小弟那時在關閉其它程式導致的。 有人說,開啟主機板上內建的RAID速度並沒有明顯提升,那是因為大家都拿來當作系統碟,無法測試出真正RAID的速度,當作業系統安裝在陣列後,你的資料讀寫除南橋以外,還得再通過這個RAID控制器。因此這次小弟刻意把這個陣列移到資料碟,測試出完整的RAID速度讓大家參考,其實以OCZ VERTEX的讀寫速度來說,四顆一起跑就已經差不多可以達到頻寬極限了,但是既然小弟有此機會拿到六顆,當然要嚐試一下這個前所未有的體驗跟大家分享。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153
|
![]() 引用:
可測試一下小檔案寫入嗎? 或是用Iometer 測試一下~~ 滿好奇的...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281
|
看過一篇資料說 FLASH 抹寫區塊大小的單位是 128K,因此我認為測試寫入「大小低於 128K 的檔案」是沒有意義的。
想要盡量發揮 SSD 的性能,就應避開其天生的抹寫區塊大小限制,或許磁碟配置單位設越大實際寫入性能會越好。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622
|
引用:
但有沒有想過,SSD 特點就是在於 Access time 很小,所以如果檔案很散亂,速度會有很大的提升,但檔案很散亂在小檔案會比較容易發生,大檔案反而OS會想辦法處理 不然那些SSD全部拿去換7200 HDD也可以塞爆,那幹嘛推出SSD,同樣套在顯示卡上,DirectX10 的顯卡測試 DirectX9 效能有沒有意義? 如果以使用者的觀點來看,還是有意義的,但單測 DirextX10 來說,帳面數字會比較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
已關閉簽名檔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281
|
引用:
「SSD 特點就是在於 Access time 很小」-> 這我當然知道 ![]() 有沒有玩過資料庫?資料庫檔案不算小吧,但天天更新的結果沒幾天就斷離的很嚴重,OS 可不會幫你處理 ![]() 「幹嘛推出SSD」-> 當然是商人為了賺錢啊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622
|
引用:
好的資料庫軟體會幫你處理啦,例如MSSQL 你刪除掉資料,也不會變成硬碟空間,如果資料庫容量不夠,也不是1 byte那種加上去,一次就加個幾% (看你怎麼設),這種OS 就有能力幫你分配好,不過當很資料庫很大時,應該也不會有人把其他資料和資料庫放在一起 SSD 目前只有讀取堪用,寫入不堪用大家都知道,測試結果證明了這,那應該更需要測試吧,保固只有一年,早點壞早點換
__________________
已關閉簽名檔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2
文章: 707
|
引用:
「實際寫入應用或寫入壽命」絕對是 HDD 贏 寫入我不敢說,但實際寫入應用這方面,只要新的讀寫晶片問市,HDD的優勢也會消失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281
|
引用:
「寫入不堪用大家都知道」-> 對嘛!我三樓說的就是盡量避開其寫入限制,結果你卻跑去扯 Access time ![]() 既然你知道「寫入不堪」,那你更應該知道「寫入測試」越多壽命越短 ![]() ![]() 總之 FLASH 單位抹寫區塊就是這麼大,「新的讀寫晶片」也只不過是加加 Cahce 或增加通道數罷了,改變不了這特性,別再妄想 大量4K小檔 的寫入性能了。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76
|
想看IO-METER 4K RW測試,OK呀,等我這兩天忙完別的項目在回頭跑這個給你們看,樓上大大討論的是FLASH顆粒的特性了,不過我這邊這個是"爽度"測試,所以耐久那些不是我考慮的原因啦~~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153
|
引用:
期待中....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