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24
|
![]() 各位大大您好,
對於散熱膏在下有幾點想要請教一下: 1.請問散熱膏大約使用多久需要重新塗一次呢? 我目前是大約半年清一次電腦時順便重新上散熱膏,這種做法ok嗎? 還是等發覺扇熱有問題時,再重塗就好了?(個人認為這方式不太好...因為很難發覺XD) 2.散熱膏的保存期限? 請問散熱膏自開封後(開蓋)大約可以存放多久呢?(以正常環境而言的話) 3.特性 3.1請問是因為銀的導熱最好,所以選購時盡量以含銀比例高者為優先(若經濟能力許可)? 3.2之前有看過某牌散熱膏是含矽的.. 請問矽的導熱會好嗎?(還是我看錯XD) 3.3學術問題:怎麼看導熱係數呢? 以AS5為例: Thermal Conductance: >350,000W/m2 °C (0.001 inch layer) 我只看得懂測量樣本範圍是每米平方且千分之一英吋厚時,然後怎樣怎樣的就 不知道了OTZ 不知道W°C是什麼單位@@? 4.使用方式 請問若以正常金屬殼的CPU為例(如P4),上散熱膏時,應該: 擠出一點點散熱膏在CPU中央 (1)然後"用卡片或附贈的�***均勻塗抹",最後安裝散熱器? (2)然後"直接將散熱器垂直地安裝至CPU上"? 以往我的做法是用(1),但前陣子看過AS5的官網介紹後,發現AS官方是建議使用(2)。 這兩種做法應該都對;不過我對(2)抱持著一個疑問就是:如同官方圖片為例,用(2)的 做法會使散熱膏呈圓形的方式擴散,且無法擴散至CPU的四個角落。雖然官方指出方 法(2)的好處在於可以免除氣泡間隙的問題,"而且對於發熱源位於CPU的中心而言,周 圍部份並不是那麼重要"(也就是寧願較高品質,面積其次)。請問這觀念真的好嗎? (我原本還以為面積越大越好) 5.目前觀察到現在,大家偏好的散熱膏主要是:AS5,Y500,CM的某型號 請問高雄這些散熱膏要去哪裡找?Y500,CM都還蠻好找的... 但就是不常看到AS系列,至今高雄唯一看到的是在建國商場上的一家量販店(?),可 是AS5售價超貴,之前看版友說一條只要150,但那邊要24x以上(有點忘了),不知道是 不是商家惡意拉高價格? 以上, 請不吝指教,感謝∼ ^^" 附加連結 AS的指引說明:http://www.arcticsilver.com/arctic_...nstructions.htm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奄奄一息的地球
文章: 425
|
引用:
關於散熱膏塗法我也有跟你一樣的疑問 ![]() 目前我自己想了一個方法,或許有點蠢,不過給你參考看看 ![]() 我是在CPU上點了5點AS-5,就像骰子的5那樣 ![]() 再把散熱器直接壓上... 目前使用狀況還不錯,比之前用卡刮平好些(也可能是我刮的不夠薄 ![]()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奄奄一息的地球
文章: 425
|
引用:
補充一下(超過5分鐘不能改 ![]() 上面說的要改一下 不是中間大顆 ![]() 是中間那顆差不多跟官網的DEMO圖一樣大 然後旁邊四顆比較小顆(大約中間那顆的一半大小...也就是"沾"一下就好) 這樣才是我要表達的意思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24
|
引用:
喔喔喔 確實這種方式可以改良四個角落塗不到的問題∼ 謝謝告知∼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6 您的住址: usc
文章: 638
|
是這樣喔~~~ 我都直接用手指的說 ......... 跟在塗奶油觸感沒兩樣 ... 而且 Y-500 又是白色的
真是太隨便了~~~~~~~~~~~~~~~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土城人
文章: 8,854
|
![]() 引用:
以往用 AS 3/5 時,都戴薄手套去塗抹, 自從用了 Y-500 後, 也和您一樣, 直接用手指下去塗抹了.......... 也許有可能有輕微毒性, 不過偶而一次, 應該不會傷害太多細胞吧.......
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電腦、攝影,旅遊、玩車其實也是我的最愛! ☆雙核遊戲機 E8600 oc 4.3G+P5Q-E+G'Skill-DDR2 1066 2G*2+ ATI 4870 1GB ☆四核轉檔機 Q9550 oc 3.77G+友通DK P45+創見D9-DDR2 1G*4+ nVIDIA GTX285 1GB 攝影器材: Nikon D80 Canon EOS 3 / 300D / 450D SONY W300/FujiFilm F100FD+F50fd/Sony 707/Sanyo J4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