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6 您的住址: 月亮
文章: 17
|
小資族高CP首選 AMD Ryzen 5 2400G 內顯也可讓你暢玩熱門遊戲
![]() 在消費級市場上,眾所期待號稱桌上型新世代最強內顯的AMD RYZEN APU[代號:Raven Ridge]的Ryzen 5 2400G與Ryzen 3 2200G(查了一下翻譯出來中文似乎可喚作掠奪之嶺,頗有侵略之意) 已於今年2月中旬問世,除了集成強大的Vega繪圖核心來造福預算不高的小資玩家市場外,其目的也是為了直接取代上一代初階入門級的RYZEN 3 1200以及中階入門級的RYAZEN 5 1400 (此部份於官方部落格可見);而本次開箱的主角RYZEN 5 2400G的各項表現以及真實在遊戲時到底如何,就請各位看倌耐心觀賞了~ 規格及核心集成簡介 在開箱前先來看一下這顆新世代APU的核心集成佈局及其相關規格(圖片源於AMD官方部落格,CU集成架構以2400G為範例演示) ![]() ![]() 2200G與2400G基本規格差異表 ![]() 本次開箱的主角RYZEN 5 2400G詳細規格及重點技術 ![]() RYZEN 5 2400G及搭配硬體概略介紹 在搭配的硬體方面除了CP值要故,也不免俗的加入了些RGB的元素進來給大家做些參考 CPU 外盒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主要差別在於上方多了銀底黑體的RADEON VEGA GRAPHICS字樣 ![]() ![]() ![]() 拿出U的時候意外的發現連信仰貼紙都不一樣了,另外還多了一張橘色的小字條(2400G也是附有散熱器的,不過因為沒有要使用故不特別介紹) ![]() 散熱器及導熱膏 捨棄了單調的原裝散熱器改以前陣子才出來的Wraith MAX散熱器,不只解熱力更好,還有美美的燈光搭配著(雖然已經出現更帥的Wraith Prism散熱器,但是沒有單賣所以...) 由外盒可以看出來是支援燈效變化的,不過要搭配的主機板有支援同步控制才可以就是了(沒支援就是基本紅色燈光) ![]() 本體厚實的散熱鰭片加上底部大面積銅底導熱效果更優秀 ![]() ![]() 這個接口用於插上內附的RGB線並連接至主機板上的RGB專用針腳 ![]() 與內附的原裝散熱器有著極大的差異 ![]() 另外再使用由COOLER MASTER出的MasterGel Pro導熱膏(聽說效果還不錯) ![]() 主機板 AMD的高CP除了價格之外當然就是可以超頻,主機板選用ASUS PRIME B350-PLUS 外盒封面除了可見主機板外觀,還有大大的5重防護3字樣(就算是平價板子一樣給你保好保滿) ![]() 背面有著詳細規格及重點特色功能介紹 ![]() 本體佈局一覧,走著黑紅配色的外觀,既然是平價板子當然某些方面就需要有些取捨啦(不過那老舊的PCI插槽是否稍微多了點?) ![]() 於上方散熱片旁有一顆DIGI+ VRM 數位供電控制晶片 ![]() 後I/O輸出方面提供有 1 x PS/2 鍵盤/滑鼠連接埠、1 x DVI-D、1 x D-Sub、1 x HDMI、1 x RJ45連接埠、3 x 音訊插孔、2 x USB 3.1(土耳其藍)、4 x USB 3.0、2 x USB 2.0 ![]() 1xM.2插槽於CPU插槽下方,再往上看一點有個白色的4針接腳為RGB專用(話說這板子的電池位置挺妙的) ![]() 位於第1條PCI插槽與第2條PCIE插槽中間有一顆ASM1083橋接晶片(將PCIE轉換為PCI用) ![]() 記憶體 前面有提到除了CP值之外仍然要美美的,所以記憶體方面選用了十銓的DELTA RGB DDR4-2666 8Gx2 本體大幅度的導光條加上帥氣的黑色散熱片與不對稱的外觀造型 ![]() 主要配備介紹完畢準備上機 ![]() BIOS簡介 在測試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BIOS內容及做些簡單的說明讓大家可以參考(使用APU安裝於1代主機板前請先刷至對應版本的BIOS才可以使用,也才會有GPU相關調整項目出現) 概要頁面,可查看目前BIOS版本資訊、日期時間、語言及基本配備等 ![]() AI TWEAKER頁面,超頻等調節選項都在這裡(雖然有內鍵選項,但是可不可超或超不超得上去主要都還是取決於CPU/GPU體質,次要則為主機板及BIOS版本) ![]() ![]() 若是所使用的記憶體支援超頻的話,在按下AI超頻調節時就會出現對應的D.O.C.P.選項 ![]() GPU BOOST選項內鍵2種超頻模式及手動模式 ![]() DIGI+ VRM,防掉壓及供電相位等相關設定都在此 ![]() 進階頁面,SMT MODE負責多線程的開關(ENABLED為開啟) ![]() 監控頁面,看溫度用,下方QFAN CONFIGURATION用於調整CPU及機殼風扇轉速 ![]() ![]() 上機實測 (總算是進入正題了...) CPU預設時脈一般效能與遊戲性效能實測 <RAM2400及2666,顯卡皆以2G為基準> CPU: AMD Ryzen 5 24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散熱器 MB: ASUS PRIME B350-PLUS RAM: 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8GB*2 STORAGE: APACER Z280 M.2 PCIe 512G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1709) 記憶體時脈2400MHZ GPUZ基本資訊(因為2種記憶體時脈都有測試的關係,所以直接放調整成2666的圖,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 CPUZ BENCH ![]() AIDA記憶體跑分 ![]() CPU MARK ![]() R15 ![]() X264 ![]() X265 ![]() 3D MARK FIRE STRIKE ![]() 3D MARK SKY DIVER ![]() 3D MARK CLOUD GATE ![]() 3D MARK ICE STORM ![]() 3D MARK ICE STORM EXTREME ![]() 3D MARK TIME SPY ![]() 太空戰士15 ![]() 記憶體時脈2666MHZ (這組RAM在時脈2666下的CL值為CL15-17-17-35,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只會顯示CL16-17-17-35,所以手動改為CL14) AIDA記憶體跑分 ![]() R15 ![]() 3D MARK FIRE STRIKE ![]() 3D MARK SKY DIVER ![]() 3D MARK CLOUD GATE ![]() 3D MARK ICE STORM ![]() 3D MARK ICE STORM EXTREME ![]() 3D MARK TIME SPY ![]() 太空戰士15(這分數...XD) ![]() CPU定頻3.9G RAM3066 這顆U可能有點虛上不去4G,不過定頻在3.9G加上將RAM頻率提升至3066後還是有著小幅度的效能增長,這邊簡單做幾個基本跑分測試供大家參考 CPU: AMD Ryzen 5 2400G (3.9G) Cooler: AMD Wraith MAX散熱器 MB: ASUS PRIME B350-PLUS RAM: 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8GB*2 (OC 3066) STORAGE: APACER Z280 M.2 PCIe 512G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1709) CPUZ BENCH ![]() AIDA記憶體跑分 ![]() CPU MARK ![]() R15 ![]() X264 ![]() X265 ![]() 太空戰士15 ![]() 對比INTEL 7600K 內顯HD630 好奇拿了手邊僅有的這顆INTEL 7代的CPU來對內顯做幾個簡單的比較 CPU: INTEL I5 7600K (OC 4.8G) MB: 技嘉 Z270X GAMING SOC RAM: APACER 黑豹DDR4-3000 (CL16-16-16-38) STORAGE: INTEL 600P 512G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1709) (僅列出重點項目) 3D MARK FIRE STRIKE ![]() 太空戰士15 720p ![]() 太空戰士15 1080p ![]() 雖然早有耳聞INTEL內顯的虛弱,不過實際測試結果還是很令人驚訝 磁碟效能與實際轉檔測試 磁碟效能 CRYSTAL DISK MARK ![]() ATTO ![]() (雖然目前AMD在4K Q32方面表現不佳,不過還算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轉檔 預設時脈 ![]() 定頻3.9G ![]() 以一個4G大的4K影片轉換為1080P的.MKV檔,定頻3.9G下相較於默頻快了將近11分鐘的時間 AMD Fluid Motion功能介紹 說到AMD的顯示驅動內鍵的強大功能就不得不提到這個Fluid Motion影片補禎技術,其主要作用在於將原本禎數過低的影片(24P或30P)透過GPU運算補禎至60P(連4K影片都能補), 讓觀看的影片更流暢、平順,以下就來做個簡單的設定教學及實測(此功能無法單獨使用,還需搭配外掛程式輔助,這裡使用知名的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外掛程式) 在RYZEN APU上啟用的方式與一般有獨顯的啟用方式略有不同,開啟RADEON設定後選擇影像>自訂(紅框1),此時AMD Fluid Motion選項並不會像用獨顯時直接出現, 而是必需將外掛程式開啟後按下AFM SUPPORT(紅框2),待重開機之後才會出現AMD Fluid Motion選項;而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的設定只要按照圖中勾選即可 ![]() 接下來再將所使用的播放器開啟做設定(這邊以MPC-BE做示範;HC版也支援),選擇外部篩選器>按下新增外部篩選器後會跳出選擇視窗>找到外掛程式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選項後按確認 (若沒看到請按瀏覽進入該外掛程式所在資料夾找到名稱為Bluesky FRC32或64.dll的檔案後選取;視下載的版本選取)>完成後將該篩選器設為偏好即完成 ![]() ![]() ![]() 實際影片測試,未開啟AMD Fluid Motion時影片播放張數為29.99fps ![]() 實際影片測試,開啟AMD Fluid Motion時影片播放張數為60.02fps,確實將影片的禎數提升了,觀看時可以明顯感受到變得流暢平順 ![]() 實際遊戲體驗 由於不是很愛做一堆跑分測試,所以將GPU超頻的部份直接表現於實際遊戲中(包含RAM2400、2666),選擇了3款較熱門當紅的遊戲來給大家做參考[虹彩六號:圍攻行動、PUBG、FAR CRY5] (買電腦來又不是為了買來跑分,實際使用才是重點啊!!各位看倌您說是不?) 所有遊戲皆以CPU定頻3.9G下測試 FearEffect(先來個小品遊戲熱熱身,對於喜歡動腦的朋友們打發時間算是還不錯) https://youtu.be/atGYRMBhel4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RAM2400) https://youtu.be/iQq_HDUv-nQ PUBG(RAM2400) 剛好在做影片上傳所以有些許卡頓 https://youtu.be/Y29q-LhdJhk FAR CRY5(RAM2400) https://youtu.be/SQc_SE179LY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RAM2666) https://youtu.be/ogyLYb1Swbs PUBG(RAM2666) https://youtu.be/563R7HFYR4U FAR CRY5(RAM2666) https://youtu.be/E1inGJQRo8g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GPU1319+RAM2666) https://youtu.be/G5jZbtb_hDY PUBG(GPU1319+RAM2666) https://youtu.be/l07yjOgTnT8 FAR CRY5(GPU1319+RAM2666) https://youtu.be/Om8TtgCt_dU 順手也讓7600K跑了一下以上的3款熱門遊戲,結果唯一能玩的只有虹彩六號,但只能1280x800,算是十分的慘烈 https://youtu.be/WlC__4JAuB0 記憶體燈效 既然都用了有RGB燈效的記憶體了,當然也是要秀一下給大家看看 https://youtu.be/KGUS_OqoRLY https://youtu.be/1HJM3SExpaQ https://youtu.be/C3JoHiuN1HY 心得 前面有提到這顆U可能有點虛弱,GPU時脈拉至1319已是極限了,至於將RAM頻率拉升至3066後在遊戲中卻出現了無解的CPU時脈降頻問題(看來我的人品似乎不太好,手邊也無其它板子可交叉測試), 故不放測試影片;不過總的來說,撇開人品問題這類意外的話,由這次測試的RYZEN 5 2400G可以看得出來AMD在APU方面的用心及努力,Wraith MAX散熱器 搭配COOLER MASTER的MasterGel Pro導熱膏的散熱表現尚在可接受範圍(依遊戲的不同溫度約落在55-73度之間),主機板方面華碩即使是在PRIME B350-PLUS這樣的平價板子上也是做到該有的都有了 (唯獨可惜無法控制散熱器燈效),記憶體燈效方面十銓這組DELTA RGB DDR4做得也挺不錯(要是看膩了某廠的燈效的話也不妨可以考慮一下XD);另外這邊要跟大家說明一下 由於目前RYZEN APU的驅動僅只有一個版本且無內鍵強大的RELIVE功能(嚐試過以特殊方式開啟卻失敗),只能以其它吃資源較重的錄影程式來錄製影片跟大家分享, 這也是造成遊戲幀數看起來不高或無明顯差異的原因(小部份因為我個人邊玩邊下載及上傳檔案的關係),但整體來說仍為流暢,然而若是能以RELIVE功能來做錄影的動作的話, 部份遊戲幀數可再往上提升7-20張左右(別懷疑,真的不誇張),這部份希望未來AMD可做補強,以上是本次的開箱,謝謝收看 此文章於 2018-05-12 01:14 AM 被 金大帥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
你忽略了另一個更重要的項目: 遊戲核心對多核心的應用效率
AMD Ryzen 5 2400G 之所以會堪用,是因為這些遊戲的核心能夠有效利用多核心,運算量不會過度集中在1個核心上。 你怎麼不去試試sc2? 開3vs3、4vs4 就知道有多慘了。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116
|
e大大要打對台嗎?
組台同價位的Intel平台對決看看 一定會很精采^o^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
引用:
你玩硬體幾年了? 針對單一特殊軟體做最佳化的硬體選購 和 泛用型的硬體,兩者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 這還要我教你嗎?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116
|
引用:
傳說中的自打嘴巴耶 ![]() 你會拿機車跟直線加速賽車拼加速度嗎?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
引用:
看來你的程度真的不怎麼樣。 我的原話是意指"若能用多核心的軟體都只有這樣的成績,那偏重單核的軟體就更慘了, 做測試不要只有片面的測試項目"。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7
文章: 150
|
引用: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116
|
![]() 本篇文章的標題是:小資族高CP首選 AMD Ryzen 5 2400G 內顯也可讓你暢玩熱門遊戲
e大大卻要人家測試單核效能測試耶?難道非跑甜甜圈測試才叫完整的分享文嗎? 引用:
對這句話的理解以國文系,以資訊系或資工系都解不出 引用:
這串廢話呀! 您要跑單核高校能有您最愛的P4與i7 您要拼多核多線程有您最愛的E5 但是開版文不玩這些測試又怎樣? 您要提供硬體與軟體好證明Intel果然棒嗎? 您會把機車與直線加速賽車拿來比加速度嗎?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3,574
|
辛辛苦苦開箱,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421
|
這邊開箱AMD的 CPU感覺會有被嘴的危險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