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orakim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話說AMD 5/6 Zen的PPT出來了

http://techreport.com/review/28228/...servers-in-2016
重點沒有敘述清楚 老實說有貼跟沒貼大概只差在那"40%"、"SMT"
不過就這"40%" 大致上跟我猜想了有一些接近

最後一二版推土機(excavator、steamroller) 4個pipe line下 應該可以說效能略為超過K10一點點
這一點點應該可以直接忽略,把它當作K10來看就好
改善的原因是1模組有了兩個decode 分別對應四個pipe line 帶來的效應

但Zen回歸一核一個decode 卻有六個pipe line在搶
這decode感覺接近於初代bulldozer(80%K10),1個decode 有八個pipe line再搶的情形
導致初代最後單核心執行效率是每核80% K10
初代bulldozer 1個decode 最大負荷量是供應8個pipe line 產生160%K10的效能
相當於decode壓力摳米到極限下 一個pipe line最多只能貢獻20%K10效能出來

對照下 Zen有6個pipe line(比起初代bulldozer 8個pipe line 有些改善)
Zen 每個pipe line 效能應該會比初代bulldozer 再多一些 但不會高於bobcat
加上靠SMT去執行多出來的2個pipe line+其他(4個)有空閒下來的pipe line
那可能會多出40% 以上的效能(SMT雙執行緒下)

或者單純的用4個 pipe line 相當於1個K10
剩下兩個pipe line 是SMT才能啟用 效能相當於初代bulldozer的情形
那就會得出一核雙執行緒 有140% K10的效能 (我估多的效能40%是這樣來的 很無腦的猜想)

但SMT對單執行緒來說 大部分情形沒有太大關係(有少數例外會拖慢單執行緒的效能)
單執行緒還是要看新快取 能改善到什麼程度 ,不要有太大期待就是了
     
      

此文章於 2015-05-07 05:57 AM 被 orakim 編輯.
舊 2015-05-07, 05:47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rakim離線中  
jason1235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53
老話一句 當初直接用K10進新製程.AMD都不會這麼難看

所以一開始APU用K10核心時.還蠻期待的..但後來還是轉去吃土..

結果蠟燭兩頭燒.導致效能沒進步.又卡在製程沒升級.

雖然AMD很懂得去創新.但對手們更懂得看風向~~

----------------------

相信Zen是有一定的改進..14nm的製程也是很誘人..

不過這14nm...也很讓人擔憂..因為你的隊友實在是XX

別在玩PPT了..2016是年初還年尾也差很多...
 
舊 2015-05-07, 08:25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ason1235離線中  
bureia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2,929
如果同時脈單核能比K10.5增加10%效能,SMT技術以Intel HT來看估增加個20%
應該可追上沒開HT的Sandy Bridge單核效能

記得Sandy Bridge同時脈效能比K10.5高個20~30%
舊 2015-05-07, 09:06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ureia現在在線上  
wuciboy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713
http://www.anandtech.com/show/9241/...deon-300-series

AMD OEM Desktop Radeon R9 300 Series
舊 2015-05-07, 10:56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uciboy離線中  
everspiral
Elite Member
 
everspira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4
您的住址: 北平西路3號
文章: 4,614
引用:
作者bureia
如果同時脈單核能比K10.5增加10%效能,SMT技術以Intel HT來看估增加個20%
應該可追上沒開HT的Sandy Bridge單核效能

記得Sandy Bridge同時脈效能比K10.5高個20~30%






如果不考慮時脈差異只以單核心來看,
想當初Bulldozer單核效能只有Nehalem的92%~98%





所以我比教保守的認為,Zen大約會有90%的Sandy Bridge i7的效能,
超高頻5G的Zen或許能跟intel 4C8T最新的為架構拚效能。
舊 2015-05-07, 12:06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rspiral離線中  
orakim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1,810
另一個新聞來源
http://pc.watch.impress.co.jp/docs/...507_700728.html
> Bulldozer系はスレッド当たり整数演算パイプが2本だが、Zenでは3本以上になることは確実だろう。
這邊就直接打我臉了
雖然這句的文法看起來也是猜測的意味
就ppt 顯示的是單核的instruction per clock的效能,是不是在 SMT 雙執行緒下的單核效能是很大的關鍵
後藤弘茂認為這是單執行緒
不管是單執行緒 還是SMT 它都還是單核 依據AMD製作PPT的傳統(能作多誇張就多誇張)
我認為這是SMT下的結果

> 昨年5月に発表したx86とARMの互換“チップ設計フレームワーク”「Project SkyBridge(スカイブリッ&#12472」がキャンセルになったことが明らかにされた

另外SkyBridge 被取消了,英文來源其實也有寫只不過短短一行帶過 我漏看了
日文來源就直接把這個拉到標題,還有特別一段說明 取消的原因是市場上這個需求不高
取消後AMD可以簡單化各平台的設計
舊 2015-05-07, 04:44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rakim離線中  
sparc10
Junior Member
 
sparc10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3
您的住址: 金主至大!
文章: 814
圖解AMD技術戰略轉型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5-05...D-FAD-Takeaways
看起來不錯 放棄手機、低端PC和低端平板市場,將投資聚焦到高性能的CPU/GPU
(包括x86和ARM)核心、臨境感技術、2.5D/3D封裝、軟件/API等核心技術上。

AMD Zen架構再次曝光,相比Excavator同頻效能增加40%
http://www.diypc.hk/archives/16140
舊 2015-05-09, 05:01 A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parc10離線中  
commando001
Master Member
 
commando00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10
文章: 2,414
引用:
作者sparc10
圖解AMD技術戰略轉型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5-05...D-FAD-Takeaways
看起來不錯 放棄手機、低端PC和低端平板市場,將投資聚焦到高性能的CPU/GPU
(包括x86和ARM)核心、臨境感技術、2.5D/3D封裝、軟件/API等核心技術上。

AMD Zen架構再次曝光,相比Excavator同頻效能增加40%
http://www.diypc.hk/archives/16140



平板這樣就放棄了?!

其實A-micro系列CPU性能可以跟X-Z8000系列一拚的說

只是4核心一起動會過熱...

如果換上14nm製程應該問題就能解決了
__________________
新。弱弱的戰績
舊 2015-05-09, 10:38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mmando001離線中  
bureia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2,929
引用:
作者sparc10
圖解AMD技術戰略轉型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5-05...D-FAD-Takeaways
看起來不錯 放棄手機、低端PC和低端平板市場,將投資聚焦到高性能的CPU/GPU
(包括x86和ARM)核心、臨境感技術、2.5D/3D封裝、軟件/API等核心技術上。

AMD Zen架構再次曝光,相比Excavator同頻效能增加40%
http://www.diypc.hk/archives/16140

低階產品不就是把高階產品東西規格砍一砍就行了
AMD現在不就是高階拼不過人,所以說了也是白說


>>AMD Zen架構再次曝光,相比Excavator同頻效能增加40%
其實不是不可能,推土機太悲劇了,同頻效能輸K10.5 2成
ZEN若比Excavator強40%

若以K10.5效能當100來看
100 * 0.8 *1.4 = 112
增加12%算蠻正常的,但應該還是追不到Intel的同頻效能
舊 2015-05-09, 11:19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ureia現在在線上  
fakler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2
文章: 673
引用:
作者bureia
增加12%算蠻正常的,但應該還是追不到Intel的同頻效能


追不到很正常的,要說Zen重歸就可以打Skylake這種...

我是不太相信,如果是真的...那要說AMD太強、還是Intel太混?

只要AMD能給中高階市場多一點選擇,我認為就算成功了。

而不一定要在性能/功耗/價錢上全面壓制才算勝利。
舊 2015-05-09, 11:36 A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akler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5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