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15
文章: 74
|
X48經典好板-Rampage Formula+資料小整理
X48經典好板-Rampage Formula+資料小整理
前陣子入手了一片Rampage Formula主板 本來是想要買Blitz Extreme的,可惜的是太晚下手已被他人買走 ![]() 後來怒買另一家的Rampage Formula順便把閒置的P5K3 Deluxe與E8400賣掉 ![]() 先來說說RF的小資料 這張主板其實能夠算是一系列的,因為BIOS能互刷... X38的P5E/Maximus Formula和X48的P5E Deluxe/Rampage Formula *註:Maximus Formula另有北橋水冷頭特別版(Special Edition) X38與X48差別不大,與當年的主流P35晶片組比較的話主要是差在高速PCIe通道 然後Intel在X48主打原生支援1600FSB的CPU(也就只有QX9770嘛) P35要雙卡僅能PCIe 1.0 x16+x4,這樣要雙卡的話會影響到第二張卡的性能 (特殊一點的例外為Blitz Forumla/Extreme,用IDT的PCIe橋接晶片轉成x8 x8) 而X38/X48則是可直接以PCIe 2.0 x16+x16下去跑 到P45也還是沒多PCIe通道數的優勢,P45為PCIe 2.0 x8+x8 (不過以當年的顯卡來說性能也不會被明顯限制住) 以現在(2015)的話X38/X48其實沒有特別討喜 除了不支援5000系列開頭的771 CPU以外(3000系列可用) 二手價也偏高 在超頻部分和晚期的P45相比也是差了一小截(RE除外) 大概就剩收藏和有愛才會入手了吧~xD 這篇盡量將RF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收集起來 畢竟我自己在爬相關資料時也爬了非常久,讓後人也有資料可以查閱 ======以下進入主題====== 主板外觀 ![]() ⇧在這個時期要是高階主板沒全上固態電容就low掉了 當時的ROG還是以白藍配為主,R3E時才改為紅黑配 ![]() ⇧背面 華碩有在北橋裝上強化背板 CPU部分看的出前一個使用者非常用心,有上強化背板 回到正面 ![]() ⇧散熱片感覺超炫的呀,現在新的主板外觀設計比較沒有這種感覺了 (華碩稱該設計為"Pin Fin Thermal Module",看起來是可以增加與空氣熱交換的面積) ![]() ⇧南橋散熱片,上面就是傳說中的"敗家之眼" 左邊的小開關可啟用或關閉後IO的clr CMOS按鈕,以防誤觸 我個人是覺得這張板子的擴充槽layout得還不錯,圖片如下 ![]() ⇧黑色PCI-E x1插槽主要是拿來插*音效子卡 音效子卡Supreme FX II的codec為ADI 1988B,可惜前使用者沒有留下音效子卡 *註: 比較初期的ROG主板如CROSSHAIR/Striker Extreme/COMMANDO 其音效子卡採用特規插槽,而非標準PCI-E x1插槽 兩條PCI-E 2.0 x16,支援CF,可雙x16運作 第一條PCI-E x16插槽上面為PCI插槽 中間再隔兩個slot,用兩張雙槽顯卡也不會太擠 ![]() ⇧記憶體採用DDR2,兩相供電 支援1066/800/667,OC可上1200MHz 雖然標最高支援8GB記憶體,不過消費級有DDR2單條4GB(很稀有) 能夠有機會上到16GB (如果是DDR3的話單條4G會比較好找就是了) (*註:X38/X48還有有個特點是支援ECC Un-buffered的記憶體) ![]() ⇧CPU供電區 ![]() ⇧後IO部分 華碩將音效輸出和codec改為子卡方式,只留同軸和光纖輸出在主板上 clr CMOS按一下就能將BIOS設定重置,通電後會發光 ![]() ⇧擋板 上面也同樣有ROG的logo,有散熱孔可以通風 在ROG logo旁邊的小孔可以把LCD Poster的線拉進機殼內 ![]() ⇧背面,華碩將這個種擋板稱為"Q-Shield" 在接地部分是用導電材質,夾層為海綿;最大的優點是不用拗鐵片有效防止割傷手指 Yo,散熱片通通脫掉~ ======板載晶片和功能簡單介紹====== ![]() ⇧北橋X48 Express,有使用IHS保護裸晶且導熱也會更均勻(*註:一相供電) 依照Intel FPO碼的解讀,L747開頭為2007年第47週在馬來西亞生產 ![]() ⇧很大顆唷!!(與新台幣一塊硬幣做比較) ![]() ⇧南橋ICH9R 依照Intel FPO碼的解讀,L751開頭為2007年第51週在馬來西亞生產 ![]() ⇧MOSFET,供電是八相(封閉式電感) ![]() ⇧ PWM晶片: AS3336G+EPU晶片(貼紙如果撕下來的話上面會是打上EPU標的ASP0700) ![]() ⇧時脈產生器ICS 9LPRS918HKL(用SetFSB的話就選ICS 9LPRS918BKL) ![]() ⇧兩顆Marvell 88E8056,PCIe通道的網路晶片 當年Marvell的網路晶片還蠻夯的,原使用者有加上散熱片(開機後去摸發現到還真的頗熱) ![]() ⇧JMB368,提供一個IDE接口 ![]() ⇧SuperIO採用Winbond W83627DHG-A;1394a晶片為威盛VT6308P, ![]() ⇧裸測用開關,通電後會發光 上面的"SPI"接口是拿來刷BIOS用的,不用將BIOS晶片解焊(BIOS晶片為: Macronix 25L1605A) 比較有名的"CPU INIT" error有時是BIOS掛掉所造成的 此時利用SPI接口重刷即可,網路上有教學(英文) ![]() ⇧ICH9R提供六個SATA 3Gb/s(轉90度)+JMB368提供的IDE接口(轉90度) 主機板上另有硬碟狀態指示燈 ======散熱片小介紹====== 這張主板主要有: NB+SB散熱模塊 MOSFET散熱模塊 拆散熱片的方法: 這系列的主板北橋散熱片超級難拆,導熱墊片有時超級黏 雖然X38/X48有用金屬蓋來保護die 但面積大且如果導熱墊片非常黏的話反而讓散熱片更容易被吸在金屬蓋上,更難拆 因此我是用XtremeSystems一些使用者推薦過的方法(注意,毀損不負責) "freezer spray method" 需要的有:螺絲起子、衛生紙、竹筷和壓縮空氣罐 1.先斷電拔掉所有供電線 2.拆下主板 3.把SB的插銷給擠出,NB的螺絲移除(如果主板剛剛有使用的話就讓主板放到和常溫一樣) 4.先弄東西(如衛生紙)墊在北橋散熱片附近和底部,保護其它地方不會結凍或結霜 如圖 ![]() 5.用高壓空氣噴罐倒噴北橋散熱片,使其結凍 6.用竹筷以記憶體插槽當支點輕輕一抬就能將散熱片移除(我的運氣還蠻好的,沒有太緊) 要是沒事先處理的話直接硬拔下去運氣好就沒事 運氣差一點附贈開蓋,帶賽的話整顆北橋都會被拔下來... http://goo.gl/U1USlH 處理完要鎖回以前建議先用吹風機吹熱一些,以避免水氣殘留 ======NB+SB散熱模塊====== ![]() ⇧末端還有用鋁鰭片以導熱墊片與MOSFET散熱模塊相觸 導熱墊片下有用導熱膏,有些油油的話可以先利用去漬油來清除 ![]() ⇧值得提起的是左邊為Rampage Formula字樣 在這裡提一個梗,看誰還記得XD [ P5E ] 如果是P5E的話上面會是貼紙,撕下後就可以看到Maximus Formula的字樣 (P5E Deluxe就是直接印上了) ![]() ⇧這個是MOSFET的散熱模塊 有用導熱墊片(已清除)和NB+SB散熱模塊末端鋁鰭片進行接觸 ![]() ⇧接著北橋重上導熱膏,使用MX-2然後再以抹平法來抹平,最後要鎖上前點上綠豆大小的顆粒 SB和MOSFET都換上新的導熱墊片,順便換上新的CMOS電池 ![]() 最後再將散熱片壓上鎖回去就好啦~ 導熱墊片: ![]() ⇧噹噹~ ARCTIC Thermal Pad導熱墊片 大小為145mm×145mm,厚度1mm,熱導率6 W/m*K(不導電) 剪到適當的大小後就能先撕下一邊的膠膜先擺上去,再用手輕壓下使其附著完全 *註 如果發現北橋導熱能力極差時可順便將NB散熱片底座的金屬片拆下 就會發現到是用膠水來黏合,有時甚至還會沒有完全接觸到 可用導熱墊片將南北橋的熱導管與金屬片做更好的接觸;此方法是參考這篇: http://goo.gl/wnKSRK ======說明書與光碟====== ![]() ![]() ======簡單上機一下====== CPU:Core 2 Extreme QX6700 主板:Rampage Formula 記憶體:Kingston DDR2 800MHz 2GB*4 顯卡:7900GTX 散熱器:SilverStone SST-AR03 + MX-2 SSD:Plextor M6S 128GB 電供:銀欣SST-ST60F-ESG 在裝塔散的時候我本來很怕會遇到之前P5Q Premium那樣主機板散熱片卡到熱導管的情況 ![]() ![]() ⇧結果......驚險閃過~ ![]() ⇧It's alive! ![]() ⇧帥氣的開機畫面(logo和字都會有特效唷~) 豆知識:要停在POST畫面的話可以直接按一下鍵盤上的Pause鍵 ======BIOS極簡介紹====== (我個人是還蠻喜歡華碩的AMI BIOS介面) Main ![]() ⇧很基本的一些設定 ![]() ⇧多國語言,不過不看英文反而很不習慣呢 ![]() ⇧由於採用了ICH9R,SATA模式當然也能改為AHCI或RAID System Information ![]() Extreme Tweaker Ai Overclock Tuner設到Manual後即可進行手動設定 ![]() ⇧這個自動超頻的"Crazy"好有喜感XDD ![]() ⇧這些LED的選項是用來控制主板上的小燈,用來指示電壓的設定 分為Normal/High/Crazy(綠/黃/紅),NB/SB/DIMM/CPU都有指示燈 Advanced ![]() ⇧Vanderpool Technology其實就是虛擬化功能(VT-x) Onboard Device Configuration ![]() ⇧可以發現到音效卡是和主機板綁在一起的功能 因此就算把音效卡拿到其它廠商的主機板上是不能使用的 *註 LCD Poster是一個小液晶螢幕可以放在桌上,開機時看POST碼(類似debug卡那樣子) 開機後則可設定照著BIOS時間當小時鐘 ![]() 圖片來源: legitreviews.com 初期CROSSHAIR/Striker Extreme/COMMANDO時設在IO處 Blitz Formula/Extreme時期就改為外接式LCD Poster的設計,最後在R3E時移除此功能 不過也很可惜,前一個使用者沒有附上 ![]() 圖片來源: xbitlabs.com Hardware Monitor ![]() ⇧豐富的監控選項 主機板上的OPT接口可以插感溫線來測溫,再利用插在OPT_FAN上的風扇進行溫度的控制 南北橋與OPT都有提供過熱保護的功能,只要高於此溫度則馬上關機 ![]() ⇧電壓監控 ![]() ⇧進Windows後簡單跑個分,收工啦~ ======開機畫面====== Rampage Formula開機動畫(這大概是當年最炫的開機畫面了) 可從一小時五十分開始看 https://youtu.be/GKs5mXSRHSc?t=1h50m5s 在RF以前的ROG主板都是用這個可愛的方塊"G" 舊版ROG logo開機動畫(Commando) 從0:16開始看 http://youtu.be/XFS3rWs2NkY?t=16s 當時雖然外盒上有敗家之眼的logo,但是直到2008年初的RF才被其取代 ======刷BIOS番外篇====== IMSM Option ROM 由於Rampage Formula的IMSM Option ROM僅到v7.5.0.1017版 如果要進行RAID 0的TRIM那至少要到v11.2.x.xxxx版以上才有支援 所以我就在win-RAID上找了v11.2.0.1527 universally TRIM來進行改造 (除非有要用RAID 0不然其實可改可不改;然後我只是手癢改爽的...) http://goo.gl/kxyTeX 1.利用MMTOOL把原BIOS內的PCI Option ROM(DEV_2822)提出(uncompressed) 2.利用hex編輯器確認為IMSM的ROM後再用改過的ROM 取代 我也有把Marvell 88E8056的Option ROM給一併更新 本來想說直接比較晚期的X58主板BIOS內抽出來 不過沒想到就算是P6X58D Premium也還是沒有更新ROM... 只好一直爬文,剛好爬到有資料指出可在技嘉官網找到 但不管怎麼連都會跳回技嘉的官網(大概是移除掉那個檔案了) 後來還是在win-RAID上找到可用的PXE ROM(看hex code發現到原為1.01版,此為1.03版) http://goo.gl/WFHjby 1.先在Windows把網卡驅動移除 2.操作方法同IMSM那邊 註:雖然有兩個DEV_4364,但Option ROM只要換其中一個就OK了 如果原本的板載網卡故障其實可以刷ROM賭看看救不救的活 最後儲存檔案,再利用EZ Flash刷BIOS即可(刷BIOS風險請自負) 重建RAID會清空資料,請先備份後再謹慎操作 記得測試功能是否都正常 本來也想順便更新JMB368的Option ROM,不過我沒在用IDE接口所以就沒弄惹 如果原本是用X38的P5E/Maximus Formula或X48的P5E Deluxe 也能用特殊方法刷成Rampage Formula 刷RF的BIOS後超頻能力會提升一些(由此可知好BIOS可是很重要der) 且也會多出一些選項可供使用(請注意P5E系列有少一些功能得關掉,如OPT_FAN和雙網路) 話說原x屋在五年前還有做P5E Deluxe的清倉,有搶到其實還蠻不錯的 以2490元的價格來說刷RF的BIOS下去身價至少翻兩倍呀 (不過在那之前的P5Q Premium和後來的P5Q3 Deluxe才真的是卍卍卍) 最後呢... 來張LGA775"榮耀機"的玉照 ![]() ![]() 垂直風道其實還蠻適合用在這種pin-fin散熱片上 不過北橋溫度還不是很滿意,可能會再加一顆風扇上去 ![]() 開機時會有很多LED指示燈喔~ 以上,感謝各位花時間閱覽 那我們就下次再見啦~
__________________
★CPU:Core i5 2400 ★RAM:Kingston DDR3 1600MHz 4GB*2 @CL9 ★Graphics Card:Gigabyte GTX1050 2GB ★Motherboard:Z77MA-G45 ★CPU Cooler:Be Quiet! Shadow Rock LP ★PSU:Seasonic G-650W ★Case:Corsair Carbide Air 240 Arctic White ★W10系統碟:Plextor M8PeG 128GB+ASUS Hyper M.2 X4 mini ★W7系統碟: Intel 730 240GB ★資料碟1: SanDisk Extreme PRO 240GB ★資料碟2: Intel 520 120GB ★資料碟3:Seagate ST1000DM003 ★OS:Windows 7 Home Premium 64Bit ★NIC:Intel 9301CT ★Keyboard:CM Storm Novatouch TKL(苡堂星雲C) ★Mouse: Ducky Secret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17,417
|
難得看到這樣仔細的文章,不推文對不起你。
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Pioneer獨家販賣閹割版 DVR-A12FX 跟 DVR-112 只差在面板! 價格卻比大陸販賣的減震安靜版 DVR-112DXL 還貴! AMD INTEL CPU 雙核心修正檔 Windows XP SP2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5
文章: 1,577
|
好文幫推.....
大大為什會想在這時間點去整理775的主機..??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15
文章: 74
|
引用:
以前看這些硬體都只能在螢幕前面流口水 現在這些零件都便宜不少了 有機會組一台的話,當然就是盡量弄囉 ![]() 希望能再戰十年!!
__________________
★CPU:Core i5 2400 ★RAM:Kingston DDR3 1600MHz 4GB*2 @CL9 ★Graphics Card:Gigabyte GTX1050 2GB ★Motherboard:Z77MA-G45 ★CPU Cooler:Be Quiet! Shadow Rock LP ★PSU:Seasonic G-650W ★Case:Corsair Carbide Air 240 Arctic White ★W10系統碟:Plextor M8PeG 128GB+ASUS Hyper M.2 X4 mini ★W7系統碟: Intel 730 240GB ★資料碟1: SanDisk Extreme PRO 240GB ★資料碟2: Intel 520 120GB ★資料碟3:Seagate ST1000DM003 ★OS:Windows 7 Home Premium 64Bit ★NIC:Intel 9301CT ★Keyboard:CM Storm Novatouch TKL(苡堂星雲C) ★Mouse: Ducky Secret ![]() 此文章於 2015-09-11 11:50 AM 被 Cubelia 編輯.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八德市
文章: 309
|
我手上的也還在服役中
南北橋溫度高了點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n 2010
文章: 803
|
這讓我的R3E更不想賣了
__________________
良興卡號:13214833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下山了~~~~
文章: 5,285
|
cpu不考慮換一顆q9xx系列的嗎?
__________________
還是習慣一個人吃冷掉的便當 一種冷到心裡的滋味 光明呢....?到底何時才上的了岸.... 原來最後只剩我自己...... 人生好累哦......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2,549
|
好懷念965P/975X;P35/X38;P45/X48的年代,那時候各家主機廠百家爭鳴,各家都在堆料,很多都是原創,不像現在玩到最後都了無新意了.
那個北橋散熱片其實沒必要拆就不拆,因為那時候流行的一體式廣範圍散熱的設計導致鎖點很多,一個稍不平衡就導致北橋那邊壓力不均導致接觸不良,就會過熱.而且這常還有北橋區域鎖點壓力不夠的問題,我都要再那區域加墊片強化壓力溫度才能壓下來,不過這樣又容易導致壓壞die真是兩難,不過你這有IHS還好,我玩過Maximus II Formula和R3E,兩張都被我拆過,其中手賤玩壞前者一張. 喔,對了,那個小poster到後期會廢掉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線短又字小,其實不實用.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341
|
引用:
你好 因為看到你有刷ICH的BIOS更新 不知道可否請你測試一個東西? 就是 XP替換Server 2003的disk.sys後支援Over 2.2TB的GPT分區 以前glen246兄有測試過 但是他的BIOS是抓到801GB 進Win7/2003 32bit才是完整2794GB https://disp.cc/b/128-5bLC 想說如果修正了ICH部分 可以支援到顯示3TB的話 是否還是會有資料複製異常的狀況 謝謝 此文章於 2015-09-13 04:49 PM 被 公不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5 您的住址: 金一十大女支三
文章: 1,282
|
引用:
這類東西我測過N次 結論就是請不要肖想XP能用 XP想要凸破2.2TB 1.軟體模擬 - 主機板 or Hitachi 提供之軟體 2.外接盒 - 硬體支援3TB以上外接使用 堅守XP真的很奇怪 就如同XP時代堅守Win9x 除了很舊的工業軟體 一些主流商用 科學軟體 幾乎能在Win7執行 測試SB為ICH9R 那些顯示都是騙人 只要用超過2.2TB以上 就會出現狀況 在付出N次時間 寫到那顆硬碟C5出現1之後 決定再組一台for Win7 沒多久一些商用軟體也更新Win7 就在也沒回XP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