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LYFLY4
我有嘗試去爬中華民國公家機關的國語文資料網站,依據公家機關所公告的東一個、西一個的「範本」和「規範」文件,
我整理出了一份正體中文漢字懶人包,試算表格式,裡頭收錄了大約六千六百多個正體中文漢字,
基本上就是臺灣社會日常生活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過往我有開主題討論串分享過。
在彙整資料的過程中,我找出了比「臺灣體制內國小階段的老師叫你一筆一畫死背」更有效率的學習這六千六百多個正體字的「方向」。
我一樣以試算表的風格來呈現在同一份檔案中。
中華民國行政院國發會全字庫這個漢字資料集收錄了將近有九萬五千個漢字,六千六百多個字之外,
剩下的就罕用,擺在一旁以備不時之需即可。
日本漢詞,是有那麼幾個,我會覺得比傳統既有漢文化的詞彙更為細膩精準的形容某些人事物,
挑選過的、更好的詞彙為什麼不拿來用?
我覺得「經濟」這個詞彙超好!漢人群體居然想不出來這樣的...
|
我認為對岸這幾年教育程度提高後, 很多專業用語實際上是比台灣的用語更精準的(以中文而言)
甚至你可以看到與科技相關的新詞彙出處更多的來自於對岸
受過良好教育的使用者越多, 而政府本身有花時間在推廣新技術的前提下, 成為主流是必然...
--
網路上能買到最新技術的原文書, 如果這書很暢銷, 應該一年到一年半以內會被對岸的大專院校買下版權, 翻譯成中文版本
重點是不同大專院校翻譯的中文版本, 用語基本上是相同的(台灣的話, 先不論中文版裡面的翻譯正不正確, 連數學公式可能都會抄錯外, 用語更可能是前後章節沒有統一......更別說台灣版本很可能是該書出版了三五年後才有對應的翻譯版本, 更貴, 而且出了以後就可能遇到改版了)
至於繁體中文有沒有必要? 應該說繁體中文在對岸現在看起來也是推廣識繁書簡
而有了電腦化以後, 或許在等個二十年, 對岸也逐漸改回繁體字也說不定(有錢了, 需要有文化和可以自說自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