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LALALOVE
勞煩您打了那麼多字,其實,想表達的我前面都已經說了,就不再贅述了
至於講到課本第96頁,是因為這邊已經教到交換律了,雖然課本並沒有提到交換律這個名詞
我認為一般來講,被乘數和乘數的順序並不需要特別重視,這和被除數與除數的順序或底數與指數的位置不同,後兩者會導致值的變化,前者不會
再者,這個題目只有兩個數字,遇到更複雜的題目還要強調被乘數與乘數間的順序,只會讓解題變得困難,也沒有意義
|
插個花,貼一下一個中區國小老師的教學策略,這前面我已經貼過了,貼這個沒什麼特別用意,只是想表達,老師在教學上有一個準則在,不知如果你是老師,會用什麼準則來取代這些。
4.教學策略或提醒:
• 我國等東方國家將「每堆有幾個」(單位量)寫在乘法算式的前面,
將『3+3+3+3』記成『3 × 4』。
• 有些西方國家將「共有幾堆」(單位數)寫在乘法算式的前面,
將『4+4+4』記成『4 × 3』。
• 因為乘法滿足交換律,因此數學上並沒有要求全世界記法都要相同。
• 乘法算式是與別人溝通解題者怎樣算出答案,因此大家的記法都要一樣(是一種
約定俗成)。
• 『3+3+3+3』只能有一種記法
• 我們將『3+3+3+3』記成『3 × 4』
• 教師教學時,應注意學生是否在記錄格式上產生混淆,並隨時檢查學生以算式
記錄情境(題意)的表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