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比馬龍
首先,你的想法和我的剛好相反!
因為密度既然是鐵大於棉花,體積必定是棉花大於鐵,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空氣對兩者的浮力必定有差異,秤出來必然不同!
|
這個假設根本不成立
除非的你的空力浮力是只有你在測的時候才出現,或是你人不在地球上
要不然在做慣性質量測量的時候,空氣浮力早就包含進去了,測出來會是物理上所定義的
"完美質量"機率趨近於零
或是把實驗環境抽成真空XD
到現在這個問題都不回答,還有臉一直回其他人?
很遺憾∼不管這個問題有幾百年歷史還是有多麼深奧
你錯就是你錯
節錄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3...%87%8D%E9%87%8F
一般而言,空氣浮力對具有一般密度的物體而言,作用過於微小,在日常生活中都可忽略不計。以稱體重為例,人體所受浮力大約是所受引力的1/860。 此外,不同地區氣壓的差異對體重稱量值造成的影響不超過±1/30,000。[6]不過,在度量衡學中,由於校正實驗室的量器所用到的標準砝碼的精確度很高,空氣密度導致的浮力效應會造成一定影響。實際操作中所用的砝碼,是根據由鉑銥合金製作的標準砝碼(如存放在法國的國際千克原器),用特殊的不鏽鋼合金製得,密度為8,000 kg/m3。這種砝碼的體積比鉑銥合金(密度為21,550 kg/m3)要大。為方便起見,在使用不鏽鋼砝碼進行度量時,
人們發展出了「慣用質量」的概念,其定義為:「在20°C時,物體在密度為1.2 kg/m3的空氣中,所平衡的密度為8,000 kg/m3的砝碼的質量」。[7]對於不鏽鋼材料,其慣用質量比真實質量輕150 ppm;因此砝碼在製造時會經過適當的修正,使其真實質量與標示的質量一致。
在實驗室用不鏽鋼砝碼校準量器後,量器所稱量的實際上是物體的慣用質量,即真實質量減去150ppm的浮力。不同物體的密度不盡相同,就算質量恰好相等,由於所佔空間的體積不一樣,它們的重量和所受的浮力也不一樣,所以在上述的、
經不鏽鋼砝碼校準的量器上稱出的(通過與不鏽鋼砝碼比較),只是該物體的慣用質量,也就是其真實質量減去該物體的浮力,而這個浮力卻又是未知。在高精度的實驗中,必須測量待測物體的體積,在後期處理時計算它所受的浮力,從而得到物體的真實質量。
意思就是說,事實上密度越小,其真實質量
越重
慣性質量包含空氣浮力,不要凹了
除非你在的星球沒有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