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引用:
作者比馬龍
首先,你的想法和我的剛好相反!
這題目不知道有沒有一個世紀了!
最早這個問題被提出來,是腦筋急轉彎沒錯!
要考的,是大家對於棉花和鐵的制式印象,鐵比棉花重!(而且原本指的"重",並沒有特別去區分質量和重量!)
但實際上是"鐵的密度比棉花大",所以會有這個題目,用相同質量來測驗答題者是否落入此迷思!(這裡的"迷思"二字我沒用錯喔!  )
但是,經過時間的演變,開始有人檢視"一樣重"是不是正確的?
因為密度既然是鐵大於棉花,體積必定是棉花大於鐵,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空氣對兩者的浮力必定有差異,秤出來必然不同!
因此,這個問題演變到了是否答題者,對於空氣浮力有做到考慮與否的測驗了!
至於希格斯粒子的問題,我說不用考慮的原因是,根本不確定有這種粒子,考慮它並沒有意義!
況且,希格斯粒子本就是被預測為物質質量來源的基本粒子...
|
其實根本不需要去考慮空氣浮力的變化
你在第一次測重取出棉花的時候管你是一瞬間還是多久
那所謂1公斤的棉花就已經是包含空氣浮力的結果了
你一定是經過比較所以才會知道你取出的棉花重1公斤
所以不管你怎麼比,一定是在正常非真空的狀態下
有著1KG的棉花=1KG的某物品X
這個1KG的某物品X重量也=1KG的鐵
很簡單的恆等式1KG的棉花重量=1KG的某物品X重量=1KG的鐵重量
如果這個恆等式不成立,你就要想辦法解釋
為什麼第一次測重會跟第二次測重得出不同的結果?
還是你要說第一次取棉花的時候是在真空環境下
要跟鐵比較重量時自動把它拿到非真空環境?
條件跳來跳去,我看你連實驗預報跟結報要怎麼寫都不知道吧
歸根究柢,就算是視重也沒人考慮浮力的...
就說你畫蛇添足還不信...
引用:
作者比馬龍
首先,你的想法和我的剛好相反!
這題目不知道有沒有一個世紀了!
最早這個問題被提出來,是腦筋急轉彎沒錯!
要考的,是大家對於棉花和鐵的制式印象,鐵比棉花重!(而且原本指的"重",並沒有特別去區分質量和重量!)
但實際上是"鐵的密度比棉花大",所以會有這個題目,用相同質量來測驗答題者是否落入此迷思!(這裡的"迷思"二字我沒用錯喔!  )
但是,經過時間的演變,開始有人檢視"一樣重"是不是正確的?
因為密度既然是鐵大於棉花,體積必定是棉花大於鐵,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空氣對兩者的浮力必定有差異,秤出來必然不同!
因此,這個問題演變到了是否答題者,對於空氣浮力有做到考慮與否的測驗了!
至於希格斯粒子的問題,我說不用考慮的原因是,根本不確定有這種粒子,考慮它並沒有意義!
況且,希格斯粒子本就是被預測為物質質量來源的基本粒子...
|
原本的陷阱題是問:哪個重?
你硬要加上:秤起來哪個重?然後在那邊扯什麼空氣浮力的BALAH BALAH
有沒有這麼難看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