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從著名的『李約瑟難題』有提到一部份思考,但是我覺得儒家只是被當成了指責的標靶。
西方文明在近六百年趕上甚至超越東方有一部份原因是歐洲許多國家在大航海時代所造成的躍進。
而且當時很多國家起初國力相差不大,人材也相互流通,一種新學說、新發明很容易散佈在歐洲大陸(當然黑死病也是)。
當西班牙第一次嚐到掠奪海外利益的甜頭之後,許多國家起而仿效。
相對的在中國,從有文字記載的夏商周之後,歷來古代中國的文明程度從來都是東方世界的領先者。
除了少數在戰爭科技方面要跟北方民族學習之外,絕大多數都是週邊民族向古代中國學習。
這也導致這群歷代的統治階層和體制裡的官僚在心態上相對地把自己封閉起來,開始瞧不起其他所謂的蠻夷。
此外還有另一個思維是說未來的大國一定還是會受到天然資源分配掌握權多寡而決定,
例如沙漠遍佈的北非、阿拉伯地區如果沒有了石油和天然礦產,人民只好回到過去的貿易時代,成為東西方文明交往的媒介。
氣候酷寒的西伯利亞可能因為氣候暖化使得凍原變成草原,屆時可開採、利用的資源變多了,當地人民的生活也會發生改變。
世界各國都一樣,擁有資源多寡與國力強弱也是呈現M型化,強的繼續強盛下去,除非所處的環境發生變化。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B4%84%E7%91%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