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xx123
儒家 + 科技創意 .... 看來是沒啥聯繫關係
但 儒家 + 科技創意 產生於人的世界 . 關係於人 . 圍繞於人
不會是兩回事 ..... 從人文 . 社會 . 管理來看就很明顯
如 ... 儒家談仁 = 兩人以上 = 群
倡議框架而穩定的人際關係 (人際框架 = 君臣父子師生彼此關係該如何)
國家社會穩定與否 . 當然與科技創意發展緊密相連 = 稱之為發展背景
|
其實你說的我也很認同
所以我才說樓主要先定義"我們都使用傳統的儒家思想"是如何使用
就像我說的
「每個人心中解釋再放射出來的儒家思想體現化都不一樣
怎樣才是夠傳統的儒家思想被人的行為給實作出來?? 應該是沒一個標準才對」
可以是我說的兩碼子事,互不影響最小範圍內的使用
就很狹義的中心思想是「仁」,只影響自己最深層的想法,最大的影響就是道德方面
及人要愛人,人人相愛等...曾子的忠恕之道
重點放在於人格的形成居多
或是也可以是由自己內心的改變轉而轉而影響自己作法,群體一起變化
以及孔子周遊列國向各國君主推行仁民愛物,而現今的政府也能這樣做等等
進而影響到社會很多層面
孔子對政治也是存在有功利主義的....只是以仁為出發點(不像墨家提倡的非人性-兼愛非攻)
一切變成像你說的那樣廣義深遠
所以要先定義好,孔子說了很多,到底是指哪部份為傳統? 而如何叫使用了? 如何體現?
樓主說使用傳統的想法,我猜或許是說最狹義的部份,所以影響的部份還是以個人內心深層為主
如如何對待他人,明辦是非黑白道德方面
因為大部分人都只能實現(使用)一部份而已
如果每個部份都使用了,那不太可能,因為很多會自相矛盾
因為儒家提倡的愛有差等,世事難兩全
看你用什麼角度去解釋社會現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