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kari
感謝精闢的見解
如果是儒家
科技與創意事業
發展得起來嗎??
|
這種創意問題與答案 . 在台灣通常不會被視為理所當然
或者以簡單答案把問題探索的
無限可能之門給關閉了
如 ... 這是什麼爛問題
如 ... 純粹的結果論 (中國科技就是輸歐美 ... 還要談什麼)
如 ... 對儒家的既定印象 (跟科技兩碼事)
如 ... 歷史說明 (引用歷史視之權威 . 很可能誤入思考陷阱)
無視
那些龐大複雜的各種因素之架構與彼此干涉
問題與答案因此不再繁衍 . 求知就此止步
..
..
這不是活潑的求知態度
這與台灣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 扼殺創意
以上離題
==============================================
儒家 + 科技創意 .... 看來是沒啥聯繫關係
但 儒家 + 科技創意 產生於人的世界 . 關係於人 . 圍繞於人
不會是兩回事 ..... 從人文 . 社會 . 管理來看就很明顯
如 ... 儒家談仁 = 兩人以上 = 群
倡議框架而穩定的人際關係 (人際框架 = 君臣父子師生彼此關係該如何)
國家社會穩定與否 . 當然與科技創意發展緊密相連 = 稱之為
發展背景
不過以問題來論 . 欲尋求解答是難如登天
因
1. 歷史只是過往事物的複製物 ... 過往的真實事件永不可追 + 天底下沒有歷史重現這回事
2. 承上述 = 那些龐大複雜的各種因素之架構與彼此干涉 <= 我們永遠理不清 . 也無法數位實驗
另 ~ 現代文明因為科學之盛 . 人們過於注重
方法論
如 ...
1. 實驗室中拿燒杯試管酒精燈 .... 引用科學方法 . 這就是科學
2. 儒者書房只有文房四寶 . 搞詩辭歌賦之乎者也 .... 沒錯 . 當然不是科學
若依1+2是否具有科學方法推論彼此無關
.
.
.
來讀讀人文吧
不一定要去鑽科學方法的死胡同 (指既定印象)
不一定要以科學看儒學 (指先入為主)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