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applebread
Major Member
 
applebrea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40
引用:
作者煉心
想來你能如此肯定的指出,
是因為這些牧師神學訓練不足,
那你應該有受過比牧師更專業的訓練吧,
不然你如何能這麼肯定??
那大大你的解釋是什麼嗎??


無論再有效的神學解釋,都有所謂「文本解讀」的問題

而且撇開聖經爭議談實踐基督徒的生活來看
其實充滿的諸多矛盾與科學接受與否之間的障礙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13-08-25, 12:58 PM #79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pplebread離線中  
熱鬥小狐
*停權中*
 
熱鬥小狐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香港
文章: 1,441
引用:
作者sclee
當源頭出問題(聖經作者),受再多訓練又有何用,他們只會給一些有的沒的回答,不然就像樓上有網友說放個大絕,神的旨意凡人又怎能了解

要用科學方法討論,光是挪亞方舟的故事,違背了很多基本科學常識,訓練?請先告訴我,聖經說洪水淹過世上高山,水深過聖母峰知否水量驚人到什麼程度?地球變成水世界洪水退到哪裡去?神用吸管把洪水吸走嗎?

洪水都變成冰了
 
舊 2013-08-25, 01:17 PM #79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熱鬥小狐離線中  
sclee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21
引用:
作者熱鬥小狐
洪水都變成冰了

結成冰又是另一個科學常識的問題
方舟在水位上升到高過聖母峰時,水面平早就結冰,方舟內的動物包括挪亞一家人早就凍死

不管受過什麼嚴格訓練,在辯解時總不能違反基本常識
舊 2013-08-25, 01:27 PM #79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clee離線中  
Christine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0
引用:
作者sclee
當源頭出問題(聖經作者),受再多訓練又有何用,他們只會給一些有的沒的回答,不然就像樓上有網友說放個大絕,神的旨意凡人又怎能了解

要用科學方法討論,光是挪亞方舟的故事,違背了很多基本科學常識,訓練?請先告訴我,聖經說洪水淹過世上高山,水深過聖母峰知否水量驚人到什麼程度?地球變成水世界洪水退到哪裡去?神用吸管把洪水吸走嗎?


我接受你的看法,我完全不反對。

我本身只認十誡,舊約我是拿來參考參考的,我自已只認新約。

綜觀西方基督教的歷史,公教跟正教在台灣,公教是很多,就是天主教,至於正教,我本人是不知道。我不會因為科學的發展就否定一種信仰,就像在做的各位不會因為你原本的台灣信仰就放棄學習知識。

但我對道德的看法,就是四部福音加十誡。你也可以說上帝其實就是科學文明比人類還高千萬年的外星人呀。「相信要你信你也不一定會信

我一開宗明義就講到了,基督教的道德觀,道德觀有因科學的發展而變化嗎?沒有呀?都是在場的各位說了算。十誡所說的頭四條可能在台灣沒人理,後六條的實踐做的怎麼樣我是不清楚。「感覺起來不怎麼樣

第一條  不可拜耶和華以外的上帝;
第二條  不可製造偶像與拜偶像;
第三條  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字;
第四條  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第五條  應尊敬父母;
第六條  不可殺人;
第七條  不可姦***;
第八條  不可偷盜;
第九條  不可作假見證;
第十條  不可貪心。


話說回來別說的太深遠,就講簡單的基督教發展史,暫且參考維基吧

新教的抗議精神可以追溯至14世紀的一些宗教改革先行者,英國的威克里夫派以及羅拉德派、波希米亞的揚·胡斯派和義大利的薩伏那洛拉的信徒。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了宗教改革運動,迅速的席捲了整個德國,在日內瓦,加爾文的歸正運動更進一步的加深了宗教改革的影響。
到了16世紀中葉,主要宗派都以可以與舊教抗衡。因著教權與王權的權利爭奪,新教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民族國家或世俗政權的支持與保護。在宗教戰爭後,根據隨之而簽訂的合約,如1555年《奧格斯堡和約》與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教隨國定原則,形成了新教在歐洲的佈局,信義宗分佈於德國以及北歐諸國;歸正宗為德國、瑞士、荷蘭以及蘇格蘭。

新教的起身也就是歐洲文藝復興的時代,社會、文化、思想、道德、科學、政治的進步而起。翻看世界上那一個原始的宗教的教義支持殉道、殉教呢?儒教有嗎?道教能嗎?佛教行嗎?

哥白尼的日心說,打破了宗教的地心說,之後伽利略也一樣。這些人最後都是教會的反對者,但是沒有道德信仰的土壤下,我不相信科學會有什麼良善的發展。中國的文化便是如此。

早期羅馬帝國垮台,歐洲陷入大黑暗的迷信時代,只有教會大家都公認,只有教會留下許多經典,也只有教會不受政治影響,更只有教士會讀書、識字、講受知識,因為知識跟智慧仍是教會一手所掌握。

歐洲黑暗時代

日耳曼人都向教會臣服,第一個原因是,取得認同。第二個原因是,取得政權。最後一個原因是,方便統治並學習羅馬帝國時期遺留下來的先進社會文化。

隨後,宗教改革發生。

宗教改革

新教四起,教隨國定。英國更是激化,借此建立民族信仰,如英國國教。英國剩下的新教徒紛紛轉往美國。
在文藝復興及歐陸新教的影響下,社會思想解放,封建制度瓦解,科學巨大發展,資本主義興起,民族國家確立,政教分離,最後終於進入現代文明。
其中又以希特勒的德國基督教最為激進。「不過也是人類科學發明最巨大突破的時代跟地方,美國也一樣」

新教

沒有一個良好的道德土壤下,是不會產生出現代這些東西的。你看看中國的道教、儒教跟佛教。相比之下就會明白。中國人常常講,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不覺得專制集權好,但是如果沒有統一、信實的道德信仰的國家及人民,我認為民主在這些地方只會更糟。「日本人就很聰明,在明治維新之後不僅僅是大政奉還,還試圖建立起神道信仰,意圖使之成為日本的實質的國教,確然日本也承認宗教自由,但是日本在同一時期卻打壓了共產主義跟其他的宗教,唯一可惜的是,日本走向希特勒的法西斯之路」
我不盲目追隨宗教,但我會用新約跟十誡這些簡單的東西做為我對生活及道德上的指導。這也是我在台灣不參加教會的原因。也是我只信奉新教的原因。

你們要講論這些問題,你要先看看你對這些背景的瞭解,要是覺得單純的信宗教,反宗教,信聖經,反聖經,那你們在這裡的討論便是枉然。不如去多學習、去壯遊、看看公視、探索頻道都比在這邊白廢唇舌的好。

我不能再這裡表示我比各位更有見識、知識、智慧,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附帶說明一點,羅馬帝國皇帝也很聰明,知道基督教「公教」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只好自已去請求入教並奉為國教。主要目地就是為了方便統治。

中國皇帝自然也很明白這個道理,漢高祖劉邦就採用老子的無為而治。之後就獨尊儒術。罷拙百家,但是東亞沒有一個宗教跟思想會教人為真理而犧牲性命。

另外提到,洪仲丘一事,有人說他帶了手機被罰是應該,但士官帶手機本來就是有權有理的事,公義不是各位在這邊打打字、嘴上說說,打個嘴泡就會從天下掉下來的。如果真有天下掉下來的,我肯定那不是禮物。公義是要犧牲性命流血換來的。要你們在場的各位去犧牲性命,為真理去散盡家財。我看很難。

同樣的,你的道德不是別人的道德,別人的道德亦不是你的道德,反覆不斷無止境的爭論是浪費生命跟沒有意義的。我還是回到我一開始留過的話:

『自古以來,凡在哲學上和神學上之爭論,十分之九都是名詞之爭…』
總編輯艾博特(Lyman Abbott)自傳中記其父親的話。
艾博特接著說:「我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年紀愈大,愈感到他老人家的算術還有點小錯。……剩下的那十入之一,其實也還是名詞之爭。


批判基督教也好,只信科學也好,都好。問題的重點是,你是人,你不是神。不管你的神是誰。與其這樣在這邊爭論,不如多賺點錢,開闊見識,追求知識比這些都實在。重點就是,你可以懷疑,但不要批判,別人自有別人的人生意義,生存之道。讓事實去說話。道德不是你說了算。當然也不會是我說了算。

此文章於 2013-08-25 01:32 PM 被 Christine 編輯.
舊 2013-08-25, 01:30 PM #79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ristine離線中  
applebread
Major Member
 
applebrea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40
人家談考古你談道德…我看不懂你想說什麼

引用:
作者Christine
我不會因為科學的發展就否定一種信仰

但聖經記載與目前考古/科學見識有差異你必須正視之
不能因為信仰而把反對意見視而不見
你反而更應該去尋找科學與聖經的共通性去加強你的信仰
而不是翻舊帳說以前基督教多好多好

引用:
作者Christine
但是沒有道德信仰的土壤下,我不相信科學會有什麼良善的發展。中國的文化便是如此。


你要說良好道德促進科學發展基本上沒有什麼歷史學者會認同你的
所謂文藝復興也不過是阿拉伯回傳的希臘經籍+有錢有閒商人推動鼓勵文藝促成
思想、科學的出現不過是因時制宜的變動造成
你要回溯西方思想科技文明到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那時連耶穌都還沒誕生

引用:
作者Christine
翻看世界上那一個原始的宗教的教義支持殉道、殉教呢?儒教有嗎?道教能嗎?佛教行嗎?

引用:
作者Christine
但是東亞沒有一個宗教跟思想會教人為真理而犧牲性命

今天你想因為耶穌為眾人流血而高舉基教的道德優於其它宗教的道德是你的事
但你又說
引用:
作者Christine
你的道德不是別人的道德,別人的道德亦不是你的道德

那耶穌的「高道德」與不信的外邦人來說,又干他們屁事!?
那你的道德促進科學社會國家發展的屁結論豈不自打自臉?

你要扯名詞之爭是你的事,但很明顯我們談的道德似乎沒有太多爭議

真正肯定入世/出世並且肯定當下的態度,且影響華人圈的其實是儒家
你說的多賺點錢,開闊見識,追求知識都跟聖經所追求的無關,少拿它來套你的信仰
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章於 2013-08-25 02:10 PM 被 applebread 編輯.
舊 2013-08-25, 02:09 PM #79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pplebread離線中  
熱鬥小狐
*停權中*
 
熱鬥小狐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香港
文章: 1,441
引用:
作者sclee
結成冰又是另一個科學常識的問題
方舟在水位上升到高過聖母峰時,水面平早就結冰,方舟內的動物包括挪亞一家人早就凍死

不管受過什麼嚴格訓練,在辯解時總不能違反基本常識

水在流動的狀態下不會結冰
所以是其他的地方的水結成冰導致水位下降
而且要避難,不會連防寒的物資都不帶吧?
舊 2013-08-25, 02:47 PM #79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熱鬥小狐離線中  
煉心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0
水結冰好像都是從最表面開始凝結,
那船理論上是在最表面應該會被凍到吧,
且如果流動是不結冰,
那河面是怎麼結氷的呢??
舊 2013-08-25, 02:56 PM #79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煉心離線中  
斯圖亞特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0
您的住址: 宅男領域
文章: 398
引用:
作者Christine
新教的起身也就是歐洲文藝復興的時代,社會、文化、思想、道德、科學、政治的進步而起。翻看世界上那一個原始的宗教的教義支持殉道、殉教呢?儒教有嗎?道教能嗎?佛教行嗎?

附帶說明一點,羅馬帝國皇帝也很聰明,知道基督教「公教」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只好自已去請求入教並奉為國教。主要目地就是為了方便統治。


新教本身的發展 其實是因應羅馬公教會得腐敗墮落而來的.. 當時公教會廣賣贖罪卷撈錢,再加上千年來的發展而有許多的包袱。 要說因為新教帶起文藝復興時代?

羅馬帝國皇帝 入基督教的確是為了方便統治,但不是因為公教在當時就已經是不可擋,而是被接受為合法宗教之後才迅速發展,這是很明顯的倒果為因
另外,當時要選國教時,基督宗教可不是唯一選項,與其相爭得還有個太陽神信仰。

引用:
作者applebread
你要扯名詞之爭是你的事,但很明顯我們談的道德似乎沒有太多爭議


施主真有耐心,當他覺得他自己領悟的比其他人都多又正確的時候
個人覺得實在沒必要再跟他討稐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
仰望寒星佈滿天,紅塵涉足不知年。
流雲片片歸何處,人生幕幕愁相連。

此文章於 2013-08-25 03:09 PM 被 斯圖亞特 編輯.
舊 2013-08-25, 03:02 PM #79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斯圖亞特離線中  
ayler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08
講到方舟, 又回到遺傳學問題, 動物的數量要超過一定程度
幾十對的都很難存活了, 每種只帶一對保證是全滅...

推論這只是地方性的大洪水, 然後在神話傳聞下的產物
就跟中國很多古代傳說類似
只不過宗教卻把它當作絕對的真理...

此文章於 2013-08-25 03:10 PM 被 ayler 編輯.
舊 2013-08-25, 03:09 PM #79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yler離線中  
sclee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21
引用:
作者熱鬥小狐
水在流動的狀態下不會結冰
所以是其他的地方的水結成冰導致水位下降
而且要避難,不會連防寒的物資都不帶吧?

聖母峰的岩面海拔高度為8844.43米

根據氣象觀察,山頂上最低溫度為攝氏零下60度. 最冷月份的平均溫度為攝氏零下35度, 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29度

當水位上升掩蓋聖母峰時,方舟的溫度在零下29以下,請問水還能夠流動嗎?

PS:不過我們不必在此爭論,這個故事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舊 2013-08-25, 03:21 PM #80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clee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5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