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663
|
引用:
原來市面上的鮮乳主要是酪農自己出來賣的 光這一點就知道你又在誤導了 ![]() 前面有人已經貼出來台灣的酪農實際賣價了,不要再裝迷糊說你沒有follow了 ![]() 此文章於 2016-01-30 10:43 AM 被 salfonxman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鳳形山下
文章: 159
|
要講市場供需機制
前提是這個國家政府有在監管物價+市場真的有這個機制 如果供需機制能含括一切的話就不會有聯合壟斷行為發生了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768
|
引用:
對,正常人是沒有這個能力去理解 一直崩潰加無限鬼打牆的人說的話 前面都說過那麼多問題在扣掉原乳的超額暴利 就是有人崩潰加鬼打牆的一直重復 酪農成本 產量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0
文章: 6
|
我個人覺得食品這東西每天都要
貴了也要貴貴的買 便宜了也不會多買屯整個倉庫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
引用:
前文說過了,不是沒有機制,是機制沒有發揮功能,罰款之後還被撤銷...........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鳳形山下
文章: 159
|
引用:
有人拿一個在國內名存實亡的機制說嘴 並刻意忽略產銷結構中有問題的節點∼您怎麼看?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引用:
結果都一樣, 同樣消費水準但1/3的薪資水準, 別怪台灣年輕人不想生育.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851
|
引用:
收購價是給酪農,一但檢驗無誤就是記錄數量月結(應該是月結) 從生乳在工廠均化殺菌分裝,再透過盤商給店面 整個過程包含品牌商盤商還有店面通路的利潤就是之前算的58塊 你說德國的運費跟勞工成本這項,那是肯定的 只不過有一個問題是他們的勞工效率跟效益 那些歐美酪農可不是只賣鮮乳,法國鮮奶多到可抗議示威拿噴 ![]() 而台灣只有極少數有鮮乳以外乳製品(我看過鮮奶油) 還有一點是台灣鮮乳並非生活必需,天天喝的沒幾個拿來泡咖啡是很常見,可在歐美就不是這樣 品牌商到店面的價格跟利潤是真的很高(看起來是),這不是消基會這幾天才講前年就有 只是我一直很懷疑是能降價多少,難不成你們吵吵那些生意人就變的有良心 ![]() 不管是加盟的還是直營的7-11一天的基本開銷是7000起,全聯一天1萬起跳(店租水電人員) 7-11一年淨利過百億全聯應該也沒差多少,可這些都是壓榨低薪勞力拼湊出來的 整個台灣的問題是利潤並未分享到最下層,而這個過程我們這代人都參與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
![]()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暫離.....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388
|
話說全聯最近有澳洲鮮乳絕不含添加物
我看板上有說什麼澳洲鮮乳跟台灣的喝起來完全不同、就買來喝 其實跟我10年前喝統一鮮乳新鮮屋的差不多阿(我很久沒喝鮮乳了...) 要說哪裡不同,就是澳洲喝起來是有些微甘甜,台灣的喝起來有時候會有腥味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5
文章: 37
|
引用:
印象中是跟飲料價位差不多,不過台灣好像牛奶普遍較貴,有錯請更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