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3 您的住址: 基隆
文章: 27
|
引用:
哈哈~我不懂代工跟設計的差別? 本人是某電子公司的研發工程師,你覺得我懂不懂代工跟設計的差別? 你以為他只算代工就真的都是單純只是代工呦. 那這個新聞呢?這個導入Sony、尼康(Nikon)、柯達(Kodak)等國際品牌,並持續在台灣一線數位相機ODM廠量產....是ODM可不是OEM喔 http://www.chipsip.com/ccontent/news/c1a.asp?C1b_sn=30 引用:
我只是要告訴你不是鏡頭好就一定會有好效果. DV 跟 DC 感光元件的不同的... SO What, DC感光元件還有分CCD & COMS呢 引用:
你搞錯了吧,是你說DC可以超過傻瓜的水準,並不是我 而我質疑你的那張照片不能證明什麼,你可以反駁我的質疑 但是如果變成你叫我證明, 我只能說....你搞錯了吧[/QUOTE] 引用:
我沒認為你說的不對, 我是說你如果要比較不是應該把小DC拍的跟傻瓜拍的在同一家相館洗出來比較嗎? 引用:
真的不要懷疑台灣的設計能力,台灣只是某些關鍵零件沒有做而已,但小DC的設計能力台灣綽綽有餘 再找個台灣的ODM廠商:亞光 http://www11.masterlink.com.tw/Report/RA/6936.htm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1,311
|
引用:
這樣阿, 就好了阿! 來來來, 看照片的時候到了, 你應該可以拿實際成品來說明吧, 因為銷售量這些等等是沒辦法比了啦. 當然如果你能證明這家台廠的跟日廠的水準一樣的話, 那更好阿, 更說明了數位的能耐不但底片無法打死, 底片連要講優勢都沒辦法呢. 等你的成果喔! 引用:
本來就不是阿! 偶什麼時候說是了? 阿!! 太恐怖了啦, 偶前面就講過感光元件有差了, 你現在還跟偶扯這個, 拜託你先看完全部的討論吧! BTW, 台灣的公司設計感光元件的技術跟日本一樣嗎? 還是差了一截? 你要不要去查一下? 引用:
偶照片貼出來啦, 現在就等你把可以打死數位的等級拿出來阿! 不然你一直講些有的沒的, 結果連照片都沒有是想怎麼樣?? 相機的功能是用來打字的嗎? 不是吧! 引用:
偶有說不能這樣比嗎? 引用:
這不是懷疑.. 這是事實好吧! 相關零件沒做, 例如哪些相關零件? 你去把這些零件列表出來應該就知道設計能力的技術差別在哪了.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3 您的住址: 基隆
文章: 27
|
引用:
你要看Nikon-FM2, RICHO-GR, Hasselblad-501CM還是D80?很抱歉我沒有比較一般的傻瓜底片機 比較有趣的是這個話題原本在說傻瓜底片機能否打死小DC,現在的發展好像變成傻瓜底片機大概打不贏日本小DC,但是如果是台灣小DC,看起來贏面甚大.... 如果是這樣的發展,那不就是傻瓜底片機可以打敗一定比例的小DC了嗎 引用:
台灣的公司設計感光元件的技術跟日本如果差了一截 那麼台灣設計的相機裡面中高階一點的就是會使用日本或其他國家的感光元件 引用:
我有說底片可以打死數位? 我從頭都是說要看機型吧 我跟你在這邊扯半天是要告訴你一點簡單的科學觀念. 要比較東西好壞就是要排除人為操控以及其他影響環境變數盡量去除,把其他因素都排除掉的測試報告才有參考價值 引用:
那麼如果那家很爛,則兩種都會很爛 如果那家很好,則兩種都會很好 如果一種很好,另一種很爛叫做品質不穩定,表示那家還是很爛 引用:
照你的講法日本設計的也沒多好. 因為日本的機器裡面也常常會有某些關鍵的零件也不是日本設計的而是使用德國的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1,311
|
引用:
那你的意思是說挑一家底片沖洗季術班不上檯面, 品質差的底片也可以代表傻瓜底片的實力摟? 不然為什麼你一直要挑眾所皆知明顯還不足以跟日廠相比的台廠 DC 呢! 你看, 你又陷入了要專門挑特例比的情況了. 挑底片機的時候你要挑你已經認知的畸形出來比, 挑 DC 的時候你又要專門挑, 你都知道有些材料台灣沒那技術, 感光元件技術也差日廠一大截的台灣品牌.... 更不用說內部軟體的運作了, 很明顯的你就已經故意要拿差勁的跟你自己都知道特別好的比了. 當然其實不用多說, 如果你能拿出照片的話那是最有說服力, 只不過..... 引用:
what? 你自己去查一下兩者差別, 還有在實際的應用好吧... 偶不想解釋耶, 這個網路上可以查到, 偶也知道你會查網路, 不如你當作業去查一下巴. 引用:
問題就是台灣公司裡面用的感光元件是多高階的呢? 你要不要先去查一下? 還是你認為傻瓜底片機可以用任何廠牌的底片都沒關係? 台灣除了感光元件的技術, 還有韌體的技術呢? 還是你認為底片拿去任何一家相館沖洗都沒關係呢? 引用:
可是你提出來的例子都明顯沒有排除人為因素阿, 例如你第一次提的傻瓜底片機的例子, 你就故意選了一台你認知裡面的 "畸形" 然後你挑一台數位的時候, 又特別挑了一台號稱一千萬畫素, 但是實際只有五百萬畫素, 也就是說那款感光元件就算是最高級的感光元件, 也是至少五年前的貨品了. 那當然補差點跟用舊貨品不一定就差, 但是你還特別挑了一台是明顯不管是經驗, 技術方面都落後日本的台灣廠商, 這種稍微有點像機專門知識都知道較低階的 DC 機種出來, 很明顯你在比較的時候不但沒嘗試減低人為因素, 你還故意把你的個人偏見放入其中. 說看機型偶是早就說過了, 也就是因為要看機型, 更說明了, 根本沒有底片打死數為這回事, 這也是偶一開始就再表達的意思. 引用:
偶是不知道你為什麼要這樣比啦, 但是偶不會這樣比, 偶也沒說過應該這樣比, 所以你特別挑一台爛的 DC 出來講, 然後挑一台畸形的底片傻瓜就是更無里頭了. 引用:
你要證明台灣可以的話, 就貼張照片摟! 簡單省事. 像偶要證明某台相機做某件事沒問題, 都是很簡單的貼出範例的. 例如拍星軌, 對數位而言是比較困難的, 但是有人說不行的話, 偶也可以貼照片讓他看看. 很可惜的是你幫台灣廠商扯了這麼多, 還是一張照片都沒有.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ROC
文章: 693
|
拍得出讓人感動的照片,就是好相機
無論銀鹽或數位,和解析度也無關
__________________
錢難賺,郤花的快........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3 您的住址: 基隆
文章: 27
|
引用:
引用:
我只是說你的討論"過程"是有問題的 53F------------------------------------------- 偶隨便挑張照片你就達不上了..... ---------------------------------------------- 我第一個問題是想問你那張照片到底是代表什麼意思? 一張經過Resize,沒有明顯焦點,環境偏暗的圖片. 既看不出對焦也看不出色調只看得出光圈快門的控制的還不錯構圖還可以.就好像你說某人很美身材很好,網友說沒圖沒真相,結果你PO了一張沙龍照裡面的女人穿大衣帶了鴨舌帽墨鏡.....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你既然這麼貶低台灣設計生產的小DC,而你對底片傻瓜的畫質抱持中立的立場,那麼底片傻瓜到底能不能打死台灣設計生產的小DC呢? 引用:
特別挑一台爛的 DC出來講,是告訴你不是每台小DC都是日系的.還是有很大的比例的小DC是頗爛的.沒有要證明什麼 還有既然是要比較兩台相機,就是要把人的因素排除,例如人的技術... 一個簡單的數學式 [ (X*Z):(Y*Z) = X:Y ] X=小DC, Y=底片傻瓜, Z=技術 技術問題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引用:
同樣一個簡單的數學式 [ (X*Z):(Y*Z) = X:Y ] X=小DC, Y=底片傻瓜, Z=相館 相館問題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引用:
http://zh.wikipedia.org/wiki/ODM 我沒有證據證明哪一台是台灣設計哪一台是別的地方設計我怎麼幫你找資料? 2008年台灣將製造50%以上數位相機,仔細觀察台廠取得的國際大廠訂單,除柯達、卡西歐與部分惠普機種外,其他多為ODM訂單 意思是市面上很大一部份都是台灣設計製造的 http://203.145.193.71/techroom/mark...eecamera016.htm 2008年台灣將製造50%以上數位相機 -------------------------------------------------------------------------------- 2006至2008年的低成長率已是全球數位相機市場常態,但除過去2年加速製造委外的品牌外,原以高自製率為既定策略的品牌業者,亦將重新思考是否需在此類成熟產品繼續投入研發與生產資源,而促使委外模式受到青睞,全球具研製數位相機的業者,除日系廠商與三星外,台廠幾已是不二選擇. -------------------------------------------------------------------------------- 2004年全球數位相機市場成長率首度降至20%以下時,多數國際大品牌市佔率可透過擠壓通路品牌生存空間,持續推升市場佔有率成長,但已有部分日系品牌營運出現虧損.進入2005年,整體市場成長率更降至10%之下,則出現較多大品牌市場佔有率無法成長的窘境,僅佳能(Canon)、索尼、Panasonic、卡西歐、Nikon等廠商可獲利而已. 2006年全球數位相機市場成長率雖可望略微回升,但仍將僅及12%,往後2年更可能降至5%左右,在此情況下,國際品牌大廠市佔率擴展之路將更顯困難,規模經濟效益之追求,也將因此顯得更為重要,而不需持續投入研發與製造資源的委外模式,理當越受青睞。 預估2006年全球前12大數位相機品牌,銷售量增加1,070萬台,其中,委外代工量將增加574萬台,較自製量高出許多. 但在委外趨勢下,2005年消費性數位相機事業仍獲利的4大品牌,除卡西歐外,均採100%自製的供應鏈策略.而2006年除柯達與卡西歐外,佳能與Panasonic至今100%自製數位相機策略未變,三星亦認為若其數位相機銷售量可提高至840萬台,自製率將自2005年的45%提高至70%. 事實上,仔細觀察台廠取得的國際大廠訂單,除柯達、卡西歐與部分惠普機種外,其他多為ODM訂單,端見這些品牌大廠希望能借重台灣數位相機廠商的研發資源,或者補足產品線缺口,或者降低研發投入,而非單純地降低製造成本.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1,311
|
引用:
所以你跳針之後, 還是沒有照片就對了是吧? 瞭解了, 謝謝你簡單明瞭的回覆阿! BTW 你手頭那幾台怎麼沒有 "台灣廠商" 的相機呢?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1,311
|
引用:
原來你沒有證據.... 沒關係偶現在也只想你拿照片出來實際說明一下, 台廠應有的平均水平就好. 引用:
所以沒有證據哪得來的 50%? 請問你仔細觀察了哪幾台? 引用:
I see. I see..... BTW 普立爾的排名?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3 您的住址: 基隆
文章: 27
|
引用:
所以你跳針之後, 還是不敢告訴我底片傻瓜有沒有打死台灣設計的DC的答案是吧? 也沒打算貼除了夕陽以外的照片是吧 瞭解了, 謝謝你簡單明瞭的回覆阿! 我手頭上不但沒有"台灣廠商" 的小DC,也沒有"日本廠商" 的小DC你沒發現嗎?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1,311
|
引用:
看你用什麼水準的底片阿, 什麼水準的沖洗店阿, 你用跟你所提的台灣 DC 一樣水平的底片跟沖洗技術, 那要做到打死也不容易, 當然這點偶是老早幾篇就提出來了, 你還在這點上面跳針就是了! 也沒打算貼除了夕陽以外的照片是吧 瞭解了, 謝謝你簡單明瞭的回覆阿! 引用:
偶知道阿, 偶讓你自己坦承出來你屁話一堆, 又拿不出照片而已. BTW, 偶從你拿出那台台廠 DC 的時候偶就知道你沒有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