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163
|
引用:
記得小學時同學家在做碗稞肉粽批發 他家就真的都燒材火做的 味道真的感覺不太一樣,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13 您的住址: 台南or台北
文章: 398
|
引用:
一個是嗆鍋,一個只是單純入鍋。 鍋中心點有其他材料,溫度會被限制住,醬料倒下去,難以達到 高溫蒸發所產生的特殊香氣。 鍋緣屬於空燒狀,溫度極高,醬料倒進後部分瞬間蒸發就會產生 特殊的香氣。 有空可以自己炒兩盤飯實驗一下,一份醬油直接倒入飯中拌炒, 一份醬油由鍋緣繞圈嗆入鍋,兩份炒飯香氣就大大不同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3
文章: 289
|
原來是溫度的不同,我瞭解了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412
|
很多料理的手法都會影響成品的味道
每次看到一堆人在那邊算某某材料成本才多少我就想笑 這麼厲害你不出來賣賣看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412
|
引用:
那你要先瞭解台南市的歷史 的確就是給有錢人吃巧的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1,746
|
奇怪,這家店開這麼久了才被記者拿出來說嘴
那擺明給觀光客吃的
啥叫觀光客 就有錢有閒的人 才會出來玩的 她真的開那麼久 還開的下去 表示有她的市場.......
__________________
我回應你的文章 你也幫我回應我的文章 就很感謝你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2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5
|
引用:
的確在日據時期甚至在清朝末年(應該說是光緒中期)沙卡里巴(中正路一帶)以及現今的西門圓環,台南市區就很熱鬧。 我曾祖父當年在福建讀書,正好遇到台灣割讓給日本, 數年後冒險回台被日本人逮到打斷腿,只好在五條港一帶賣布匹為生(約在1905),那時現在的民族路就很熱鬧。 度小月在當年只要努力就算挑擔子做生意,日子還過得去,更何況其他富有的人。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441
|
引用:
想到一樣東西 龍眼殼..... 真正好的是在地用龍眼材燒三天不斷火,就是比電箱烘乾的好吃太多了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116
|
引用:
之前在那邊待過一陣子....從來不敢進去自助餐店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2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5
|
引用:
小時候去嘉義我外公婆家度暑假,外婆一邊煮湯一邊拿一個比四尺大鐵鍋稍小的竹盤放在上面, 鋪一層布,上面擺饅頭、包子,一小時過去,湯煮好了,饅頭包子也蒸好了。 現在那個古老的大灶還在外公家,只是許久未用,那種大灶做出來的食物比現在的瓦斯爐更好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