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基本上如果是一個業界廣泛遇到的問題, 出現了一個解答, 其餘人或多或少都會去"了解."

差別, 真的就是手段.

有強取豪奪如對岸的, 有偷偷摸摸的如樓上說的日本(其實這個才是最大宗的作法).

也有派考察團裡面偷塞技術人員過去的, 有時候熟悉到一個程度, 也思考過同樣問題很久.

看到後會有一種"原來如此," 然後回來嘗試重新複製出來.

以上是高端的, 因為已經是業界瓶頸的項目.
===

大家吐槽賭爛的對岸情況應該是什麼都要, 完全不分類, 自己也不做足夠功課, 不行了才..

純粹抄近路.
===

我只是單純只出來, 都是偷. (但的確有做法不同而有差異, 身為剽竊者VS身為技術人)

但沒樓上那麼文謅謅.

對了, 剛Google到, 原來要打燈罩, 而不是車頭燈, 才不會跑比基尼..

賓士對台灣副件廠的提告.
     
      

此文章於 2021-04-26 05:39 PM 被 Earstorm-5 編輯.
舊 2021-04-26, 05:38 PM #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  
yaingc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73
要無中生有本來就是最難...
因為沒前人的基礎,要一步步的摸索嘗試,
從經驗中去建立新的方向

所以大多還是模仿居多...
先從裡到外了解透徹,去了解當初設計的目的與難題

再進一步經由質疑、過濾、內化,形成更有系統
的知識,自此才有可能形成新的知識....
 
舊 2021-04-26, 10:33 PM #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aingc離線中  
小肥羊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3
您的住址: Republic of Chunghwa (ROC)
文章: 85
引用:
作者healthfirst.
東亞日韓台都做過盜版這類的事
但只有大陸做到連人家公司內部機密研究都要偷
程度還是有所不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博士表示:這是侮辱,我們是用搶的!
特斯拉我說你車禍數據造假,把資料庫管理權交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
小肥羊是提醒自己在台灣不要被無良商人當肥羊宰。
騙創投的訣竅不在你的企劃多漂亮,在你能不能騙進第一個大咖投你,只要有一個頂峰大咖投你,其他創投就會無腦搶了。而頂峰大咖真的那麼聰明睿智眼光準確嗎?才怪,他是靠一個成功的投資抵掉二十個看走眼的失敗而已。
舊 2021-04-26, 10:43 P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肥羊離線中  
kerwin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6
文章: 13
最新的發展比較有趣,那個維權的中國女人進入上海車展的證件被查出來是中國車企『蔚來』的零件供應商『偉巴斯特』的廠商參展證件。 還是搭著『蔚來』的車子去展場的

那個中國女人在網路上說自己是用自媒體的身分去申請的,但是有人留言直接戳破。

雖然說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這是中國車企針對特斯拉的攻擊,但是這些資訊應該會讓人有很多聯想吧

此文章於 2021-04-26 11:02 PM 被 kerwin 編輯.
舊 2021-04-26, 11:00 PM #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erwin離線中  
老老濕
*停權中*
 
老老濕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昇騰910採用台積電 7nm EUV 工藝製造,內建32顆達芬奇核心,半精度高達256TFOPs ,熱設計功耗350W 。運算密度超過 NVIDIA V100 、 Google TPU v3 ,華為還設計了擁有2048個節點的AI運算伺服器,整體性能多達512 Peta Flops(2048 x 256) 。
舊 2021-04-26, 11:35 P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老老濕離線中  
aya0091
*停權中*
 
aya009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2,836
引用:
作者Earstorm-5
有偷偷摸摸的如樓上說的日本

https://www.storm.mg/article/2317762
日前,日本經濟新聞拆解Model 3 結構後,其內部組件讓日本知名車業工程師震驚表示:「我們根本辦不到」,即使和世界前幾大車廠例如TOYOTA、福斯等年賣千萬輛相比,特斯拉只賣出36萬多輛,但光是Model 3 搭載的核心「Hardware 3」整合型中控系統,所謂「完全自駕系統」就已經超越這些知名車廠現有技術至少6年。

憑什麼特斯拉技術能夠超前這麼多?日系車廠工程師透露,現下汽車零件供應鏈已經培育了數十年,無法輕易打散這樣的供應模式;然而,特斯拉卻不受供應商束縛,從內部零件多數沒有供應商名稱而是打上Tesla logo就可知道,特斯拉完全嚴格控管關鍵技術的開發。

https://www.kocpc.com.tw/archives/307101
日本經濟新聞 NIKKEI 則是透過與業界專家拆解 Tesla 最低價電動車 Model 3,針對車上搭載的核心中央控制整合單元(integrated central control unit),也就是特斯拉最著名的 FSD 自動駕駛的運算電腦方面的先進程度,來自日本主要車廠的工程師在逆向拆解後,直接坦誠要打造這樣的電腦現階段他們「無法辦到」。

根據他們的判斷,像是這樣等級的車用電腦普及可能至少要等到 2025 年。這個報告蠻符合特斯拉宣稱自己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自動駕駛)晶片」的狂言 — 但其實別的不看,光是能直接在車用的中控系統裡直接玩 3D 賽車遊戲我就信了(咦,是這樣判斷的嗎)。報導也認為在車載電腦運算能力的優勢方面,將會是 Tesla 之於傳統車廠如 Toyota 或 VW 在未來競爭的最強武器。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645/tesla-electron-6

在對整車進行拆解後,特斯拉的中央控制單元,即「全自動駕駛電腦」,引起了記者的關注。一名日本主要汽車製造廠商的工程師在查看了Model 3的中央控制單元後,驚嘆地說道:「We cannot do it.(這我們做不到。)」

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電腦」系統由兩塊特斯拉定制的AI晶片組成,這兩顆去年4月份發布的晶片,採用了14nm工藝製程,並在260mm²的面積內塞入了60億顆晶體管,內部含有12核CPU和16核GPU,還有兩個NNA神經網絡計算核心。專門用作神經網絡自動駕駛的運算。

這兩塊晶片沒有聯合計算,而是獨立運算,互為冗餘。也就是說,兩塊晶片同時對自動駕駛信息進行計算,在輸出結果前進行比對,如果結果不同,就對下一幀動作進行分析。

從自動駕駛電腦的硬體配置上來說,特斯拉可以說已經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而在自動駕駛電腦旁邊,還有一塊用於「信息娛樂」系統的控制單元。為了保證這兩塊處理單元的正常工作,特斯拉在二者中間加入了水冷散熱器。

根據業內人士預測,類似特斯拉搭載的「全自動駕駛電腦」電子平台,「全自動駕駛電腦」電子平台是未來智慧汽車的關鍵,只有它能負擔自動化駕駛中龐大數據。但從目前的形勢看,這一系統最早將於2025年在行業內普及。

也就是說,特斯拉在電子平台的設計應用上,已經領先了競爭對手六年(FSD在2019年發布)。

對於這個問題,這位來自日本傳統車企的工程師坦言,技術並不是障礙。

真正的障礙是:汽車廠商擔心類似特斯拉上的計算平台,將淘汰他們用數十年時間培育的供應鏈。

算力強大且統一的電子平台,將大大減少汽車中的電子控制單元或ECU「發動機控制單元」數量。對於靠這些組件吃飯的供應商及其員工,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為了保全自己培育的供應鏈,這些傳統汽車製造商不得不說服自己,繼續使用由幾十個ECU組成的控制系統,而在特斯拉的Model 3中,日經新聞的記者只發現了幾個ECU模塊。

而且特斯拉Model 3中的大多數零件,包括其他ECU基板,並沒有供應商的Logo,這意味著特斯拉並不只是單純的組裝廠商,在關鍵技術上,特斯拉有著嚴格的掌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特斯拉用OTA的方式,像更新手機系統一樣更新汽車控制軟體,修復BUG甚至提升汽車性能。

---

簡單說,電動車如特斯拉,就好比Apple造iPhone

自研SOC、自研OS、關鍵技術不開放

全世界除了Apple的裝置,哪家能跑iOS跟上面的APP?

iOS模擬器?可以看看相關新聞
https://kknews.cc/zh-tw/game/22yejj9.html

以日本傳統車廠的做法,要跟上就要整個打掉重練

有多痛,痛到日本要重新拾回晶片設計+系統軟硬體整合+晶圓製造

才有可能完全自給自足,但很遺憾三者都不是日本強項

當然也不是歐美傳統車廠的強項,所以大家都花很長時間才能研發出東西

此文章於 2021-04-26 11:50 PM 被 aya0091 編輯.
舊 2021-04-26, 11:47 P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ya0091離線中  
非常奇怪
*停權中*
 
非常奇怪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17
您的住址: 我會遵守版規,並保持禮貌
文章: 369
舊 2021-04-27, 12:25 A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非常奇怪離線中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盡信新聞不如不看, 參考是可以的, 車子不是只有電子, 這才是幾大工業國的強項.

如果要我猜, 為何一個外門漢可以很快追趕, 我猜兩個因素綜合: (1) 使用到的傳統要素不算高. (2) 找到對的供應商.

看了整串很多人, 特別是反問我的那位CHP3網友, 似乎不太熟悉產業, 很多時候根本不用自己動手.

找供應商就好.
===

對岸在幹的這事情, 許久以前韓國就幹過了, 手法也差不多, 大家都忘光了?

只不過韓國比較厲害, 對岸幹了二十年有, 如今進展大家也看得到.
如果記憶沒錯, 韓國用了十年出頭而已, 剛開始也是整個"參考."

現在已經並駕齊驅了.

PS. 韓國是參考日本, 因為當時台灣比韓國厲害, 所以韓國找更厲害的來"學習."

如今, 台灣跟韓國, 需要我說明嗎?
舊 2021-04-27, 05:40 AM #4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  
老老濕
*停權中*
 
老老濕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6
可惜電動車的核心技術沒多少供應商
可以看google搞多久了就好

再說馬特斯開的公司
所用的技術大多是自己開發的
供應商願意配合的更少

福斯這種大廠
也是在拆解過特斯拉後
放棄原有的設計方式
並重新打造新一代的電動車

成本降不下來
生產流程與庫存管控不優化
如何跟這種公司拚
舊 2021-04-27, 06:50 AM #4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老老濕離線中  
healthfirst.
Golden Member
 
healthfirs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85
引用:
作者老老濕
可惜電動車的核心技術沒多少供應商
可以看google搞多久了就好

Google沒有搞電動車
Waymo是做自動駕駛
舊 2021-04-27, 07:17 AM #5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althfirst.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5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