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BALA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704
引用:
作者Earstorm-5
... 你用這麼短視的看法? 美國主要的是擺脫晶片供應在危險地帶這種不確定性.
intel自己投入, 或最後美國台G變成美國形狀, 算了, 懶得說, 國家強大就會產生優勢.
你慢慢看就知道了.

曉得目的即可, 那些優勢會慢慢展現出來, 你還是學學怎麼看.
其實不該說intel睡醒了沒, 應該是美國睡醒了沒.


別對你不懂得領域發表高見

你若要討論中南部傳產生態 這裡可能很多人不如你 包含我

但是若是論高科技業 建議你多聽少說

若台積電這麼弱

中國跟韓國怎麼會追得這麼辛苦

     
      
舊 2021-03-24, 11:43 PM #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ALA離線中  
itsture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5
文章: 25
引用:
作者ghostcode
Intel 說不定只是想趁這一波跟美國政府拿一堆補助。

至於代工?Intel 這種科技龍頭做代工?

代工生產低階利潤嫌太低,高階客戶難免一堆都是競業對手。

前幾年 Intel 也是到處要進入各領域:

WiMAX、行動裝置 ARM、無線、Flash 等儲存等....

其他科技業領頭羊的公司敢給單嗎?

+1
就像MS一樣 他每次收購的公司幾乎都會死
現在的INTEL 真的有那個本領拿回製造的話語權?
我是很懷疑的
就連現在的AMD都能屌?打 INTEL了
INTEL騙補助我還比較相信...

PS MS傳出又要收購DISCORD NONONONO
 
舊 2021-03-24, 11:50 PM #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tsture離線中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引用:
作者BALA
別對你不懂得領域發表高見
你若要討論中南部傳產生態 這裡可能很多人不如你 包含我
但是若是論高科技業 建議你多聽少說
若台積電這麼弱
中國跟韓國怎麼會追得這麼辛苦


那個, 不是說台GG弱, 而是看準了"大型組織決定怎麼做的要素."
因為我最主要工作是協助判斷與擴廠的規劃(的設備類), 每年推進.

不過, OK, 你說的也有一半對, 這是高科技.
然而有些要素, 應該是無分高科技與否的, 這點你就相信我吧.

廠房推動都是長期滾動式, 一定要有要素, 或者比較動聽的: "戰略."
為何要去哪裡設廠? 之後要怎麼去補充? 人員調動我比較弱, 但也是其一.
其餘有法務與運輸的外包部門處理, 我屬於硬件.

最主要的就是不要把雞蛋集中在高度風險區域.
我看過內戰動亂的, 看過被經濟制裁的, 看過氣候危機的.
這是首次看戰爭風險的.

我絕對不是看弱台GG, 不要誤會了.
反而是看重台GG, 所以說美國一定會動作.
===

此外有一個... 我還在思考的東西.
都說美國是民主國家, 企業有一定話語能力, 也就是前面幾位網友猜intel另一種動機.
但如果真的是世界分裂版圖, 而國家機器們開始強控底下的各種企業跟組織呢?
不好意思, 說到底我還是軍人家庭出身背景, 不會否決這種作法的可能性.

1. 數位金融強控.
2. 需要工業強控.
3. 資源分配強控.

我覺得會開始展開.

此文章於 2021-03-25 06:15 AM 被 Earstorm-5 編輯.
舊 2021-03-25, 06:12 A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  
麵疙瘩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5
文章: 14
如果台gg用硬件建廠就可以來分散所謂的
地域風險

那真的小瞧台gg了
100-500K 美刀在台灣的薪資結構來看
非常不錯
但跑到美國就僅不錯而已

這還沒算上台gg的輪班制
舊 2021-03-25, 07:01 AM #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麵疙瘩離線中  
ObserverJC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您的住址: California, USA
文章: 67
BBC的相關報導.

Intel chief Pat Gelsinger: Too many chips made in Asia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6512430
舊 2021-03-25, 07:15 A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bserverJC離線中  
LDSKING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652
Intel 看起來是在做困獸之鬥死馬當活馬醫,因為短期內要移出亞洲8成晶片產能根本不可能,而且你的製程人家蘋果會理你?

才上任一個月,英特爾執行長基爾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他已經跟蘋果執行長顧客打過招呼,試圖修補兩家科技巨頭的關係。

基爾辛格說,「有太多偉大的創新可以做,所以很顯然地,你會再看到晶片製造上的競爭,而且個人電腦需求大增,這是十多年來不曾見過的情況。」

2020年底,蘋果終於推出市場已久的自家設計晶片,ARM架構M1晶片也宣告了蘋果終結與英特爾15年的合作。

基爾辛格說,他還是希望能重新贏回蘋果的生意,並聚焦於代工,為蘋果生產晶片。

基爾辛格告訴BBC,太多晶片在亞洲製造。「半導體是全球最關鍵的技術,而目前的供應有8成來自亞洲,這並不讓人接受」。

「蘋果是一個客戶,我希望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大型代工客戶,因為他們目前完全仰賴台積電。我想提供絕佳選項,讓他們善用我們的代工服務,就像我們與高通和微軟的合作那樣。我們會提供先進技術,那種其他國家無法作到的技術」,基爾辛格說。

英特爾昨天宣布將砸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兩座新工廠。路透社報導,英特爾這項策略將直接挑戰台積電地位。

台積電昨天以下跌3%作收。美股半導體版塊今天全跌,台積電ADR再挫5%。

講個老笑話
主管:你懂製程嗎?
董至成:對
主管:你懂什麼?
董至成:至成
主管:什麼製程?
董至成:董
主管:來,下面一位∼
主管:你懂製程嗎
胡瓜:我是胡瓜
舊 2021-03-25, 08:29 A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離線中  
strong
Elite Member
 
stro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目前態勢,Itel 比較像是「困獸之鬥」,

IT產業很難複製當年「艾科卡反敗為勝」,的前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A7%91%E5%8D%A1

Itel 從半導體巨獸籠頭摔下來,

包袱比誰都重!!!

尤其是腐敗沉淪的高層決策圈,

很難根治 ...

帝國衰敗,勢所必然

此文章於 2021-03-25 08:50 AM 被 strong 編輯.
舊 2021-03-25, 08:46 A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rong離線中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引用:
作者麵疙瘩
如果台gg用硬件建廠就可以來分散所謂的
地域風險

那真的小瞧台gg了
100-500K 美刀在台灣的薪資結構來看
非常不錯
但跑到美國就僅不錯而已

這還沒算上台gg的輪班制


一切都是滾動式的, 現在說這些都太早, 而且條件不是不會變動的, 這些有目的自然會去處理.
雖然不是高科技業, 但有些受限於職務不好多說, 你可以從我近幾年抱怨擔憂的點回顧.

然後拜託用點腦子了, 或至少聽懂人話或看懂字, 我完全不是小瞧台GG, 是極度看重台GG.
所以才會預想這些部分. (雖然本身個性偏負面, 但這類事情都抓得比較準, 所以工作才好做)

此文章於 2021-03-25 09:05 AM 被 Earstorm-5 編輯.
舊 2021-03-25, 09:04 AM #4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  
strong
Elite Member
 
stro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ITEL 的最大隱憂在此 ...

大客戶變勁敵!晶片自製潮爆發,英特爾、Nvidia 心驚驚
https://technews.tw/2020/12/22/inte...s-amazon-apple/

引用:
英特爾(Intel)、AMD、Nvidia 等晶片巨擘的競爭壓力日增,大客戶搖身一變成了勁敵,爭相研發自家的雲端和人工智慧(AI)晶片。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報導,12 月初亞馬遜發表新晶片,宣稱能加快 AI 演算法學習數據的速度。之前已替旗下雲端部門 Amazon Web Services(AWS)打造專屬 CPU。不只亞馬遜、微軟(Microsoft)和 Google 也在研發自家晶片,藉此提高效能、降低成本。此種作法顛覆半導體界的權力平衡,迫使傳統晶片大廠必須推出更客製化的晶片,滿足客戶需求。

亞馬遜、蘋果等的自家晶片,在規模 4 千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掀起漣漪。長期以來,晶片的關鍵決定權掌握在半導體製造商手上,現在有能力自製晶片的使用者逐漸奪走話語權。

以往半導體製造商規模大,多半設計通用型的高效能晶片,要客戶自行改動,讓晶片發揮最大效能。如今狀況驟變,大客戶財力雄厚,規模狠甩英特爾。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 分析師 James Wang 說:「1990 年代的英特爾,比所有客戶都大了十倍,但是現在客戶規模早已超越供應商。正因如此,客戶有更多資本和專長,能自行設計晶片」。

目前美國晶片龍頭 Nvidia 市值為 3,300 億美元,英特爾市值為 2,070 億美元。雲端巨獸亞馬遜、微軟、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市值早已突破 1 兆美元。

亞馬遜、Google 等能吃下晶片設計工作,一方面是有 ARM 架構可用,另一方面也是台積電興起促成。晶圓代工廠讓科技大廠無須投資數十億美元購買製造設備,就能生產晶片。新創業者 Nuvia 執行總裁 Gerard Williams III 指出,英特爾喪失晶圓製程優勢,台積和三星電子能在每組晶片塞入更多功能,下單給這些代工廠的 ARM 晶片設計者享有速度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為止,傳統晶片商損失的市佔不多。晶片分析師 Linley Gwennap 表示,客製化 ARM 架構中央處理器,市場比重不到 1%。其中以 Google 的 AI 晶片產量最多,約佔所有 AI 晶片 10%。儘管如此,大多數資料中心 CPU 仍由英特爾供應。


AI這一塊新創領域,

有亞馬遜、蘋果這幾大有宰制力的新巨擘,

ITEL 只能節節敗退,

回過頭去和TSMC、三星小老弟搶晶圓代工!???

昔日帝國畏畏縮縮,裹足不前,

越來越不像話

此文章於 2021-03-25 10:00 AM 被 strong 編輯.
舊 2021-03-25, 09:57 AM #4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rong離線中  
acla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8
文章: 2
引用:
作者BALA
別對你不懂得領域發表高見

你若要討論中南部傳產生態 這裡可能很多人不如你 包含我

但是若是論高科技業 建議你多聽少說

若台積電這麼弱

中國跟韓國怎麼會追得這麼辛苦



想起菁英哥之前某篇跟正牌機師爭論怎麼開飛機
就覺得有夠

菁英哥真的覺得他是無所不能的
舊 2021-03-25, 10:13 AM #5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cla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50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