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30
|
引用:
這個社會越往上爬,會發覺高層主管們閒聊都在討論國際新聞發生的大事 當你發現自己半句都插不上話的時候,你的主管或老闆會否對你另眼相看? 將心比心,如果大家都談論美國之前政府關門的風波,其中有人完全不知有這回事,大家是怎樣看待這個人?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6
|
飽暖才能思***慾
肚子要填飽都很辛苦了 鬼才理你國際觀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12
文章: 180
|
引用:
想到PTT某篇... 在外商工作 簡報用中文 面對客戶用中文 表示英文不重要 結果是在麥當勞打工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Alantic Ocean
文章: 81
|
引用:
你幾時餓到了? 65塊的雞排都要排好幾圈, 誰填不飽肚子了?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新天鵝堡
文章: 2,336
|
找到一篇寫的不錯的,趁無名還沒關掉前先備份。
http://www.wretch.cc/blog/birong/6059716 如何培養國際觀 by 劉必榮 今天在大專生涯發展協會的年會,應邀就「如何培養青年的國際觀」,做了五十分鐘的分享。 大專生涯發展協會是個很棒的組織,現場看到許多同學是如此充滿喜悅,認真學習,愉快分享,讓我很感動,也對創辦人楊智為老師為年輕人奉獻的心力感到敬佩。 怎麼培養國際觀,是許多年輕朋友經常問到的問題。我也就這個問題做了一些思考。現就把演講的大綱寫下來,和有興趣的年輕朋友交換心得。 培養國際觀,第一當然是「語言」。會講外語不等於有國際觀,可是要有國際觀,卻必須要懂外語。英文是一定要的,除了英文以外,你可以根據興趣選擇日文,德文,或西文、法文都可以。市面上學語言的書那麼多,在此就不再贅述。 懂了外語,才會對外國事物(以及事務)開始有興趣。這就是建立國際觀的第二步,「培養對國際事物的興趣」。 讀外語的時候,除了語言,還要掌握那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現在台灣翻譯的小說那麼多,可以選擇不同的小說來看:比如《追風箏的孩子》(可以瞭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文化與種族衝突)、《一個德國人的故事》(瞭解二戰之前德國年輕知識份子的心路歷程)、《歷史學家》(瞭解東歐與鄂圖曼土耳其的一些歷史,當然,還有主角吸血鬼)、《好兵帥克》(捷克版的阿Q正傳)都很棒。 電影方面,「總統的理髮師」(瞭解韓國的威權時代),「盧安達飯店」(瞭解非洲的種族衝突),「中央車站」(巴西以及第三世界的生活)等,也都很值得看。 透過這些關切與瞭解,我們開始瞭解人家不同的文化與思維,以及當地的酸甜苦辣。 跟這相關的就是第三點,要有「國際文化的敏感度」。這比對人家的事物有興趣又進了一層。哪些國家有哪些禁忌?哪些話在哪些國家不要說?比如,妥協這個字,compromise,在中東就是不好的字眼。在中東如果談判,說相互妥協一下吧,對方會生氣(男子漢怎麼能輕易妥協?)所以最好是說我們看看能不能找到解決方案(Lets work out a solution)。 第四是「對國際局勢的瞭解」。這就是由「事物」進到「事務」了。這必須要看一些書,瞭解一些國際上的恩怨情愁。比如,如果你不知道曾經有過韓戰,就很難瞭解朝鮮半島的情勢。 另外還要知道國際政治的基本格局,比如十九世紀以來海權跟陸權的競爭,列強在非洲的殖民歷史,西方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以及巴爾幹的火藥庫。這些都是「基礎建設」,瞭解了以後,往後的國際事件就比較容易瞭解。 看報紙是瞭解國際事件的最快方式。所以一開始我們才會說要先加強語言。可是報紙不能看偏,最好相關各國的報紙交叉看,這樣才不會有偏見。現在網站方便,有些很棒的網站是不要錢的,比如紐約時報(www.nytimes.com),華盛頓郵報(www.washingtonpost.com),BBC (www.bbc.co.uk)。若能養成每天看看這些報紙的習慣,加強英文,也加強了國際事務的瞭解。 第五是「緊密的連結概念」。國際事務多是環環相扣的,所以現在人們愈來愈傾向於用「全球化」(globalization)而非「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因為全球化比國際化有更寬廣的關照面。 這讓我想到日本人夢枕貘的小說《沙門空海入唐》。他寫的是日本和尚空海,隨遣唐使到長安的故事。你可以在小說中看到全球化的場景:中國人,日本人,胡人,有神仙有鬼怪。很壯闊的全球化景象歷歷在目。這就是我講的,要拉高視,觀看全貌。 還有就是要學著用網路「超連結」的概念,去建構相關的知識體系。比如越南種咖啡,因而成為主要的咖啡出口國。越南種的是哪一種咖啡豆?咖啡的烘焙技術改進,對越南咖啡的銷路有沒有什麼幫助?星巴克咖啡用的是哪一種豆子?國際咖啡的價格與越南經濟改革,有什麼相互關係?從你手上一杯香醇的咖啡,可以連到東南亞的局勢與國際經濟情勢,這就是超連結。 可是一個人絕對沒那麼多時間做這麼多連結,所以一定要小組學習,大家一起來,共同建構自己的知識庫。 最後第六點,就是時時為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找定位」。把地平線拉遠,看看我們的經濟,我們的競爭力,在國際上是排什麼位子。或者我們國家的政治情勢,在國際上找不找得到「對照組」。有的話,該怎麼比?這其實是一種學習的習慣,大家可以試著慢慢養成。先做小組學習,然後跟老師一起研究,這樣才能提昇自己。久而久之,會發現自己已逐漸與眾不同。 讓我們一起努力。 這本"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也不錯∼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53992 此文章於 2013-10-29 04:00 PM 被 Andy84 編輯.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1
文章: 768
|
對於這種論題
可以說是對的 也可以說是錯的 以大方向來說,有國際觀當然好 但以實際面來說,連自已隔壁縣市有什麼東西都不了解,卻整天談些什麼國際事物!? 這就是問題了 一個人的眼光,應該是以點、線、面擴展出去的 如果變成中心一個點,外面一大圈,中間什麼都沒有 那不是很好笑? 所以對於鼓吹國際觀的人 要看他整個論述是不是正確的 如果不是正確的,那就是個屁!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79
|
老實說,我還搞不清楚什麼是國際觀,
但是很久以前就知道,以求職來說, 國際觀=薪水高 大約13年前吧,當時在一家300人小企業上班 老闆開會說.要請一些有國際觀的優秀人才進來,薪水高一點沒關係 我問人事副總,什麼叫作有國際觀 他說:有喝過洋墨水的,我也照著作了 有些的確優秀,有些很爛,反正老闆的旨意照作就是了 結果後來開海外分公司時沒一個海龜能用的.... 兩個同學的妹妹大學時念得不怎麼樣,學校不有名成績也不優秀 但是兩位哥哥都很優秀入社會賺錢 妹妹都混不好,後來靠著父母跟哥哥的庇蔭都出國念書了 回來都作了 "需要國際觀" 的外商高薪工作 幾年後比較起來反而是哥哥混得不好了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8
文章: 354
|
引用:
18世紀以前的中國本來就是天朝,天朝人容易自大,看不起國外事物,這都是正常現象,如果因此進步的慢,落後挨打都是活該,不過話說回來,現在世界上的天朝是美國,現在美國人的自大一點都不遜於過去的中國,全世界國家都採用公制,只有美國用英制,全世界都在用攝氏,只有美國還在用華氏,這難道不是故步自封,相信你很能了解美國人的自大,認為美國人的自大是理所當然,甚至崇拜的不得了,那就不要苛責過去的中國,因為以前的日本人韓國人。。。。看中國,和你現在看美國是一樣的。 此文章於 2013-10-29 04:54 PM 被 bogeman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13 您的住址: 苗栗
文章: 72
|
台男上過洋女
台女上過洋男 就是國際觀也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1,370
|
想起了老笑話
聯合國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題: 「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題目後不知道什麼叫“糧食” 歐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短缺” 亞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自己的看法” 拉丁美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請” 美國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家”
__________________
要討論也要找能溝通的, 跟狂吠的狗溝通只是浪費時間. 每日一句 : 很多不等於多數,也不等於少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