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0
文章: 201
|
既然阿比強調是「拿」已經是一公斤的鐵和棉花來「秤」比較,
那應該是第二次處理重量測量了對吧? 那棉花和鐵,是如何在第一次量測出一公斤? 如果第一次已經用方法量測出各一公斤,為什麼還要再「秤」一次比誰比較重?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15
|
引用:
前面講過了,就是慣性質量嘛! ![]() 請自行往前翻閱查詢!! ![]() 好了,先吃飯,待續~~~~~~ ![]() |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10
文章: 6
|
引用:
依比氏秤法, 脫光,脫水,不排氣,來秤比馬龍才是正確的!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31
|
引用:
是真空的實驗室嗎?XD 不是的話還是量出來有空氣浮力的一公斤XD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04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279
|
引用:
棉花不可抗拒的吸收空氣中水氣不可以!!! 那空氣中鐵塊氧化增加的重量要不要顧慮?? 比式測不準原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0
文章: 201
|
引用:
不是啊,那為什麼第一次要取一公斤的時候,不用考慮慣性質量, 再拿來比較「秤」的時候,卻要考慮?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W2(484|278) K24
文章: 260
|
又不是氣球 靜止狀態下哪有啥浮力
秤個一公斤的東西怎麼會扯到浮力?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您的住址: 新莊
文章: 394
|
加今天總共是第三天
這篇我觀望了整整 3 天... ![]() 三不五時都案 F5 好久沒出現這麼有趣的討論串 連我女友看到秤老二秤老二秤秤秤... 都一直在那邊笑 ![]()
__________________
![]() ![]() MX5021的進階版,HMX7051 ![]() PolyBatt 行動電源( 支援全系列移動裝置+ BC 1.2快充 + Apple快充 ) <=== 補充連結 強力推薦好用的 Dropbox 個人雲 , 解任務空間可達20G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5
文章: 1,141
|
今天出差,上廁所的時候,在廁所看到了「濠梁之辯」的故事貼在門上,
這個故事其實本來就為人熟知,但是我再看一次,便想起了這棟「樓」, 惠子是能言善辯、思慮清晰的人,他一開始成功的引誘莊子跟從他的邏輯, 莊子一開始也中招了,但是幾個來回後,莊子畢竟是有智慧的人, 便跳脫陷阱回溯初始,破解了惠子的辯才。 今天阿比善用自身的辯才,整群網友隨之起舞,我也不例外, 整個過程阿比就像惠子一般,非常成功的牽動著所有網友的思考方向, 只怪我的智慧遠不如莊子,糾纏了數天,打了一堆嘴砲,卻忘記「循其本」, 請網友們簡單思考一下: 引用:
「秤起來哪一個比較重」,事實上是個很簡單很單純的操作, 將題目的棉花和鐵放入秤中秤量,最後依題目所述秤起來的數據判斷誰重, 至於其他任何因素的影響,就讓他去發生,不做任何干預,才能完全切合題意, 所以正確答案,便是「依秤量時情況而定」。如果你特地去減掉吸濕重或任何其他影響因素, 這個動作是必須去「算」的,並不是去「秤」的,已經很明顯離題了。 阿比很機靈的提出「空氣浮力影響」,順利的操作了這個單純的議題, 如果你看了我的這篇,仔細想一想,「秤起來哪一個比較重」這段文字, 在一般環境要如何能只出現「空氣浮力影響」,你才會恍然大悟,如果你仍然不能接受, 很簡單,你拿一塊不知重量的棉花去秤重,得到讀數後,想一想這個數字是不是「秤起來」的讀數。 還要繼續在浮力上打轉,其實只是在陪阿比蓋大樓罷了。
__________________
髒手很難把東西洗乾淨 此文章於 2011-05-26 09:07 PM 被 vircgd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