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5
|
引用:
依那父母會在高中生房間裡貼標語,如「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等,還有黑皮書裡分析「殺→生活好過、經濟好過。不殺→生活不好過」來看,父母平常可能就有一些嚴苛的要求,難說沒有責任吧。 少年父親有向警方表示,今年5月覺得兒子「怪怪的」,也發現兒子手寫的弒親計劃筆記本,於是帶去看精神科醫生。 不過案發時房內的標語仍未撕下,我想父母在發現兒子怪怪的,甚至有弒親計畫及已經就醫的情況下,是否仍然認為精神問題是「為自己找的藉口」而不給那高中生喘息的空間呢? 因為報導不能盡信,而且資訊仍然不足,所以以上推測很難無誤,只是個人想法而已。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8
文章: 979
|
這則News 我昨天看電視時才發現
日本電影"告白"躺著也中槍 被記者拿來說嘴 告白我有看過 可是我實在聯想不起來 這內容完全不同阿 還是說 電影裡只要有"謀殺"情節的就可以了?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5
|
引用:
我覺得這邊的邏輯還是有點奇怪,既然把犯罪的緣由指向當事人(自己的問題最大),但是在別篇又認為犯罪者的家族也要承擔某種連帶責任,好像說不通就是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0 您的住址: 紐開普市
文章: 1,545
|
這對爸媽逼太緊
現在印證了揠苗助長與物極必反的道理 這位媽媽日後康復 一定有心理陰影 還能跟兒子一起住嗎? 愛他卻又怕他 ![]() 不過以前都是逃家 現在變成了弒親 ![]() 精神病患真的不一樣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800
|
引用:
帶去閹掉就沒事了。 ![]() ![]() ![]()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34
|
父母親在兒子房間貼標語
![]() 年輕人怎麼受得了 ![]() ![]() ![]() 要減壓放鬆心情的話 應該要貼女星名模海報之類的才對吧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4
|
引用:
個案不能一概而論。高中時一個同學家裡也是高壓式管教,不要說沒遊樂器了,連電視都不能看,每天只能睡六小時,剩下的時間都要讀書。 後來呢,我同學還好,只上北醫;他哥跳級上台大醫學系,總成績全國第八名。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4
|
引用:
你應該是把兩種看法的人當成同一類了。鄉民也是常常看法兩極的,是吧? |
|
![]() |
![]() |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451
|
突然想到我之前看過一本書, 叫做《現在好想殺人》 作者 片田朱美...
教學文化跟日本相近的台灣是否也早已浮現犯罪年齡低化的問題了 ![]() (題外: 有個漫畫是講說日本少年犯罪的題材, 漫畫中也在諷刺日本的少年法律)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388
|
光是新聞寫的:父求情「兒病了」
就可以推論父母有過錯了,自己老婆還重傷生死未卜ㄟ 發生事情不趕快反省找出原因、只會在那邊用過度保護的手法... 可想而知今天小孩沒在外面亂砍人真的是不幸中的大幸 一般小孩在壓力下多半採取逃避(不學習、逃家、教壞朋友、吸毒...) 嚴重一點的就是自殘、自殺 能夠殺爸媽的可見恨意有多深 ![]() 記得以前有國中生受不了課業壓力跳樓的新聞 當時他的父母就很後悔給小孩太多的壓力,雖然已經無法補救、至少有醒悟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