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13
|
1.電競選手需要教練
2.有選手經驗的教練可以在以下部分有優勢: a.面對世界大賽的心理指導 b.加強操作能力所需的體能訓練指導(體能與特定肌群的訓練對手速、穩定性有相當程度的助益) c.年輕選手難以靠自己掌握的大局觀指導 d.傷害防護(手腕、頸部等是電競選手常有的職業傷害) 3.選手退役出路有教練、賽評、遊戲公司職員等等,未來是有望的。國際上有企業運動團這種概念。隸屬該公司的選手在退役後接受公司的就業輔助,這是先進國皆有的成熟體制 4.遊戲是當代人類的主流娛樂之一。如同田徑背後有運動用品產業、高爾夫背後有不動產、高級品牌產業等,電競背後是包括遊戲、電腦周邊設備等,是有規模的產業。現在電競項目仍停留在PC遊戲,但,行動裝置的電競遊戲會起來的 5.不能因為台灣整體國勢低迷,就放棄文化的發展。台灣腹地小,資源匱乏,突破口必須仰賴文化與科技。電競是提高台灣知名度的好手段,台灣的電競環境是有優勢的 6.電競遊戲有項目上的分別。當一個項目的遊戲失去人氣而消失時,是象徵另一款遊戲的崛起。電競選手能活躍的期間約是15∼30歲,一款遊戲持續3∼5年的熱潮是可以期待的。同項目的轉換能在三個月內調整完成,異項目則需半年至一年。 7.有星海2的前車之鑑,台灣要辦國內電競聯賽有內需不足的問題存在。為了增加觀眾,培育英文主播是有需要的。 我目前只能掌握以上幾點關於電競的情況。現在台灣在電競上有的優勢在於:中國有簽證的問題;日本沒有國際化的電競文化;所以在電競上,我們恐怕是亞洲唯一能夠短期內跟上韓國的國家。各位,台灣的國際知名度爛到爆。不先拉高知名度,讓世界普遍認知有台灣的存在,還想爭取啥外交正常化?國籍認同? 推廣電競是好事,因為這是台灣年青人的文化。日本有非常嚴重的世代隔閡,身為與日本有相近社會結構的國家,我不希望台灣也出現那種高低年齡層完全無法互相理解的爛文化......試著去了解新世代的想法,並鞏固好那些為數不多又脆弱的橋樑吧......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5
文章: 1,017
|
在臺灣真沒出路的話
練好外語到其他國家電競團隊掙口飯吃也不是不行 之前拿超任、PS那時代Mario、洛克人等遊戲出來溫故時 就覺得打的沒以前順了 人的反應能力真的會下降...... 此文章於 2015-10-13 08:05 PM 被 healthfirst 編輯.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14
文章: 31
|
不期不待 沒有傷害
資金 炒短線 社會心態 注定電競在台灣會是一條很辛苦的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5
文章: 47
|
電競選手在國外應該比較好找工作...
在台灣可能只能應徵送貨司機...T T...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5 您的住址: 台南
文章: 154
|
電競已經是相對不花錢的比賽項目了...
發展這塊感覺c/p值很高啊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8 您的住址: 常被查水表的小房間
文章: 3,005
|
引用:
假如現在很夯的LOL、DOTA2是不用付錢就能開始玩的, 就算是星海爭霸,也不過2000有找,說真的並不貴..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電競要闖出頭除了沒那麼簡單, 也有很高的機會成本. 電競選手的黃金生涯期間, 剛好是
多數人求學就業的奠基時期. 努力若不能被累積, 事過境遷只能重新出發, 那可不是慢兩三年 而已, 可能一來一回差了十年的歲月. 電競基本上被制約在遊戲程式, 依照遊戲設計者的思路去反應就是一個選手的反射動作 但遊戲長壽的極少, 玩家始終要求新求變, 很難想像一個人投入五年的歲月精通一款遊戲後 過不了十年已經沒人在玩了, 甚至在新的作業系統都執行不了. 那段歲月真的只剩一段回憶. 這可說是高危行業啊~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10
文章: 71
|
引用:
動的比較快呢???? ![]()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3
文章: 48
|
引用:
但以電競為目標不可能不讓廠商賺到錢吧? 這部分我的想法跟李惠仁比較類似 牽扯到營利行為的商業活動就讓廠商自己去炒就好了 不然以後公立學校體育課都來打LOL了...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12
|
還記得以前撞球,保齡球盛行的年代嗎?
我哥以前撞球打到國手,代表台灣出國比賽。 現在呢?隨著熱潮過去後,他也認真的找了份裝潢工來做。 今天我反對的原因在於台灣沒有這個市場的情況下硬要推動, 會造就更多像我哥這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難道是這個世界太吵 聽不到自己的思考 有人笑我腳步太小 走不到什麼天涯海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