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星空晚風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18
文章: 96
引用:
作者小肥羊
只有一位嗎?故事中的女主好多位,一個國家放一位嗎?
澳洲很缺中小學老師,薪水又高....以你條件很容易混


不是女生啦!誤會這麼大的嗎?.....

是說那位整天喊移民的是真不缺錢,其他資產我不清楚,但是現金他是真不缺。

我是真的移不走了啦!

是說,博士學位有加分嗎?
     
      

此文章於 2025-10-09 09:31 PM 被 星空晚風 編輯.
舊 2025-10-09, 09:28 PM #3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星空晚風離線中  
星空晚風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18
文章: 96
引用:
作者記憶我的RDesign
我這區是全美百萬富翁人口最多的county,
因為有房基本上離百萬不遠了,
最近有一個新社區,
也不是什麼特好區,
Town house起價90萬,
我姐上司在那買了也是town house,
170萬,
嚇死寶寶了。


美國好猛啊!難以想像 .....
 
舊 2025-10-09, 09:29 PM #3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星空晚風離線中  
星空晚風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18
文章: 96
引用:
作者moronNZ
新加坡生活也是絕對沒問題,但問題一樣,生活品質你接不接受。雖然現在新幣比較強勢,但和美英那個要除30或40,除20和加、紐、澳一樣相對友善太多。 還有新加坡要生存會比較容易。新加坡不像加紐澳有最低工資,會有很多低薪的FT來工作幫你降低生活成本。



放心!他有收入,不管主動還是被動收入都很猛 ..... 至於其他資產我就不清楚了
舊 2025-10-09, 09:30 PM #35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星空晚風離線中  
小肥羊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3
您的住址: Republic of Chunghwa (ROC)
文章: 85
引用:
作者星空晚風
不是女生啦!誤會這麼大的嗎?.....

是說那位整天喊移民的是真不缺錢,其他資產我不清楚,但是現金他是真不缺。

我是真的移不走了啦!

是說,博士學位有加分嗎?

有喔!澳洲現在有菁英移民,只要你能說明這博士學位能幫助你在澳洲取得高薪收入,就可以申請
__________________
小肥羊是提醒自己在台灣不要被無良商人當肥羊宰。
騙創投的訣竅不在你的企劃多漂亮,在你能不能騙進第一個大咖投你,只要有一個頂峰大咖投你,其他創投就會無腦搶了。而頂峰大咖真的那麼聰明睿智眼光準確嗎?才怪,他是靠一個成功的投資抵掉二十個看走眼的失敗而已。
舊 2025-10-09, 09:43 PM #35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肥羊離線中  
ObserverJC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13
您的住址: California, USA
文章: 67
引用:
作者星空晚風
美國好猛啊!難以想像 .....

要看地區。
華人想去(或只知道)的地區如洛杉磯或紐約的房價和物價都很高,但其他地區如密西西比或西維吉尼亞的房價和物價就便宜得多。
許多加州中產階級在搬到愛達荷或其他州後就突然變富人結果引起當地人的不滿。
舊 2025-10-10, 12:31 AM #35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bserverJC離線中  
silent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12
文章: 182
幾年前在K網友舊話題裡對他的一點感言:
https://www.pcdvd.com.tw/showpost.p...7&postcount=109
引用:
作者silent
幾個網友前面都提過,黑函也只是因果,但感覺樓主是不是有點自毀傾向?
對自己好的人事物似乎都留不住甚至不自覺往外推,建議找專家聊聊。

這串裡K網友回文說了個 “穩” 字,也還有餘裕前往花東幫忙救災,想來人生重新走向上坡路應該不會是問題



這篇好多老帳號,希望大家跟PCDVD都健康平安
舊 2025-10-10, 04:12 PM #3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ilent離線中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我附近最棒的學區, 離學校走路5分鐘距離的房價約(換算)美金65萬, 已經很頂了.


這裡其他位移民的, 個個都是大佬, 我只是苟活~

此文章於 2025-10-10 07:15 PM 被 Earstorm-5 編輯.
舊 2025-10-10, 07:04 PM #35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  
moronNZ
Senior Member
 
moronN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文章: 1,004
引用:
作者星空晚風
放心!他有收入,不管主動還是被動收入都很猛 ..... 至於其他資產我就不清楚了


剛好水管推了這視頻,可以參考一下慘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lF31ZaZTkv

只能說被動收入很猛不要去. 這種社會主義國家,窮人去是提升,有錢人去是大倒退.....
__________________
“Suffering is not good for the soul, unless it teaches you how to stop suffering. That is its purpose.” - Seth Speaks: 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

“Live every day to its fullest, and do not be a slave to your hopes for the future. If you do not learn to enjoy today you will not enjoy the future no matter what it may bring.” - The Seth Material

“Desire, wish and expectation rules all actions and are the basis of all realities.” - The Seth Material
舊 2025-10-12, 09:53 AM #35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oronNZ離線中  
小肥羊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3
您的住址: Republic of Chunghwa (ROC)
文章: 85
引用:
作者moronNZ
剛好水管推了這視頻,可以參考一下慘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lF31ZaZTkv

只能說被動收入很猛不要去. 這種社會主義國家,窮人去是提升,有錢人去是大倒退.....

不就是一個吸引流量,誇張說法洗腦的頻道

一直強調澳洲健保稅2%,怎麼不說說台灣補充保費費率為2.11%

在來大家所得稅都是累積稅率,只不過澳洲最高所得比台灣高了7%,卻不敢公布台灣他的所得是哪各級距,來澳洲因為收入上升進到哪個級距,澳洲收入是不是更容易達到最高級距,如果賺差不多的錢,是不是扣稅差不會很大
就問你要待在一個不容易賺到錢,讓政府扣不到稅的國家,還是一個讓你稍微努力一下,所得就標高到要被扣最高稅率的國家

大概是不爽澳洲扣她今年配股的股票稅收,問題是台澳有簽協議,同樣狀況澳洲人跑去台灣也要扣,在說哪筆股票他不來澳州,那待在台灣當台灣稅務居民,同一年度台灣一樣要扣所得稅阿

再說被動收入很猛,同樣金額投資房地產,澳洲租金投報比高多了,扣完稅還是贏過台灣一大節,在來沒有遺產稅

如果不想動腦,我現在saving account 利息4.4%,還不是定存,有動用那個月不算利息,這幾天才知道,原來我現在這個銀行可以開兩個saving account,怎麼看被動收入都強於台灣
__________________
小肥羊是提醒自己在台灣不要被無良商人當肥羊宰。
騙創投的訣竅不在你的企劃多漂亮,在你能不能騙進第一個大咖投你,只要有一個頂峰大咖投你,其他創投就會無腦搶了。而頂峰大咖真的那麼聰明睿智眼光準確嗎?才怪,他是靠一個成功的投資抵掉二十個看走眼的失敗而已。
舊 2025-10-12, 10:44 AM #35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肥羊離線中  
ghostcode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淡水
文章: 1,290
剛好跑出以前看到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XIDIptnUw

Vlog 13|我為什麼換工作?台灣人移民加拿大當卡車司機的真實生活公開!
舊 2025-10-25, 01:34 AM #3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hostcode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4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