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市
文章: 1,036
|
引用:
隨後的唱片.錄音帶.cd.dat.md.sacd.dvdaudio.等等.不但是一頁媒體的進化史.也是一波波科技的洪流.若再加上紙捲錄音.鋼片錄音.簧片錄音.紙盤錄音等等的載體在內.由簡入繁的進步.實在不是哪一位個人所能抵擋的.以現今的情況來說.要想買上一張喜歡的LP.困難度可能要比買CD高上不少.所花費的費用更是要高上許多. 而音響發燒友如果要玩上一套純類比的音響(目前確實有不少玩家認為類比比數位要來得好聽).更不是一般人所能touch的.所以.雖然人的聽覺停留在過去.但是科技的洪流卻推得人們不得不往前.其中最大的關鍵點就在於經濟的因素上. 以小弟初踏入cd的世界時為例.在民國73年購入第一部cd player.當時市面上還買不到cd.所能找到的軟體只能透過音響店家代為購入.而且價格上都在700元以上.當時甚至於還有cd出租店這個行業.裡面的title絕大部分都是以前LP轉錄製的CD.現代的錄音少之又少.然而曾幾何時.CD已成為主流媒體.TAPE漸趨式微.LP幾乎絕跡.憑藉的就是價格上.使用上的優勢.相同的.86年時購入第一部DVD/LD PLAYER.當時還找不到三區的DVD.過幾個月華納出了12個三區TITLE.價格通通在千元以上.曾幾何時.二千多元就可以買一部有P-SCAN的DVDPLAYER.買一本雜誌還送三張DVD.流行的速度之快實難想像.原因無他.價格的因素. 再來談到錄音的品質.以現今音樂界所公認的大師(在此以古典及爵士為界).所推崇的作品.所讚賞的錄音.絕大部分都是無法重新錄音的作品.卻能從LP.TAPE.CD.一直到目前的SACD.一再的被重製.人們所重視的無非是音樂的本身.作品的內涵.個人以為.與錄音的設備.錄音的品質並不能畫上等號. 唯一能阻礙流行本身的因素.還是一樣.價格而已. 大約一年多前.SACD一張動輒一.二千元.能撥放SACD的機器.經常在五萬元以上.以這樣的價格.這樣的品質比較之下.實在稱不上物有所值.也實在想不出能夠流行的理由.但是現在的情況呢?機器一萬出頭.片子價格與CD相當.這樣的情形之下.實在想不出不流行的理由.以這波環球的片子為例.幾乎是以搶購的現象來形容不為過.假若此後廠商均以此價格為常規而非特例.相同的價格.實在很難讓人捨SACD而就CD. 以上.個人淺見.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2,238
|
引用:
CD並沒有分滿檔不滿檔, 張張都是取樣頻率16bits/44100Hz, 1411.2kbps ![]()
__________________
八啷梆梆梆~ 不管別人發生什麼事~~快來跟我一起跟著團購的拍子~~I'm loving it~~ "買到飽"~~(要配合音樂唱!)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高雄市
文章: 1,575
|
非常認同喬登兄的說法,價格確實是導引產品流行的重要因素,假設一張自己非常喜歡的專輯,sacd只要400多,一張cd也要300多,我想我也會直接買sacd。當然自己的設備尚能播放sacd,只是發揮的程度而已
![]()
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目中永遠的棒球明星...小葛瑞菲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A shell in Kaohsiung
文章: 4,399
|
滿檔 CD ? 這個倒是第一次聽到!
HDCD, XRCD 倒是有聽說過, 不過捏, HDCD 跟 XRCD 的價錢也是搶錢一族.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1,455
|
引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李小龍精武門有DTS 5.1版,畫質也是滿檔,但你買回來,光聽蕭的聲音就知不行,畫質也很差,這是怎麼回事? 答案很簡單,規格不代表一切。精武門母帶品質不好,就算後來轉帶壓片時,用最先進的規格也沒用。 所以我的疑問,就在於錄製母帶時,錄音配備有無更新,以跟上新規格SCAD的功能。但實際上聽普通CD時,就發現除非出唱片的人就是作曲家,對音質很挑,才捨得砸錢改進母帶音質。錄音設備很貴,一般廠商多半會將本求利,舊的錄音設備只要沒壞,能撐就撐,以致傳真度不好,連CD的功能都沒發揮到極限,遑論SCAD?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您的住址: A shell in Kaohsiung
文章: 4,399
|
SACD 也開始有廉價版出現了, 像膾炙人口的 GETZ/GILBERTO SACD 賣不到 400 塊錢, 品質更是超值, 有這種東西出現, 還真的不得不樂觀其成呢!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屏東
文章: 202
|
引用:
以上言論似乎是認為舊錄音就會比較差, 事實上應該要把錄音技術分為類比跟數位兩個時代, 而類比錄音技術早在60~70年代就已經非常成熟了, 很多音響迷心目中的發燒錄音也是多為這個時代的產品, 不信翻翻TAS榜單就知道了, 到了80年代, 數位錄音開始起步, 由於預設的規格太差, 無法真實捕捉音域的全貌(在15K~20K每秒取樣率小於3次, 無法完整呈現波形), 導致很多發燒音響迷至今仍死抱著LP不放, 現在好不容易有共識發展高取樣多音軌的數位錄音, 雖然仍在起步階段, 不過成績已經相當可觀, 至少以前的類比老錄音透過新規格得以有更接近LP的表現甚至在某些方面是超越的, 而一些在80~90年代的數位老錄音(指44.1K取樣者), 由於規格就是這麼差, 改用SACD, DVD-A裝也是枉然, 這是一定要區分清楚的! 此文章於 2003-03-20 03:37 PM 被 jcbro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1,455
|
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不過CD規格就是44.1KHz,
錄得好的話,44.1KHz範圍內聽起來非常完美,錄起來反而有瑕疵?: 慕特那張DDD的明明就錄得很棒啊!完全聽不懂...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2,238
|
我是覺得如果同等價位或是差不多的價位可以選擇SACD跟CD
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如果新的規格沒有比較好的話, 人家不會平白無故發明出來 就算是騙錢的東西, 消費者也不是傻子, 不會白白被廠商騙假的. 這世界上畢竟還是有耳朵尖的高手朋友們有辦法辨別出好與壞..... ![]() 就像是前一陣子推出市場, 號稱可以阻擋電腦機殼內高頻電磁波影響的"金鐘罩" 結果實驗出來, S/N ratio提升多少? THD下降多少? 值不值得購買? 結果出來時大家一目了然. 而至於SACD與CD孰優孰劣, 小弟涉獵尚淺, 不敢置喙 只給大家一個參考文章, 再去實驗自己能分辨多少 ![]() http://forum.1bits.com/showthread.p...threadid=186685
__________________
八啷梆梆梆~ 不管別人發生什麼事~~快來跟我一起跟著團購的拍子~~I'm loving it~~ "買到飽"~~(要配合音樂唱!)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米國
文章: 3,826
|
![]() 各位大大,小弟我今天課後到我們學校前的葛來美逛了逛!
買了1張CD,1張SACD! CD是很久以前就很想買的馬修的"狼". SACD是小征澤爾指揮那個什麼樂團(sorry 小弟英文不太行,看不太懂) 的2002新年演奏會!感覺還不錯!但由於沒有SACD Player所以只能用 電腦聽!不知道有沒有大大有這兩張的!也說說聽完的感覺吧! 第二張是平價版的-455元!比馬修那張貴不到1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