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4
文章: 54
|
馬克思威爾證明過了 誤差小於10的負4次方
怎麼證的?我不知道~~~ 聽說現代的實驗證明 誤差大約10的負16次方~所以一般計算上就當它是2了 引用: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0
文章: 196
|
引用:
... 那棵蘋果樹是華盛頓家的嘛? .......... ![]() 華盛頓蘋果.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800
|
引用:
你問的很好,看看有沒有鄉民能回答? ![]() ![]()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1
文章: 50
|
引用: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AE%9A%E5%BE%8B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1
文章: 1
|
所以這個平方目前只能靠實驗數據來逼近證明
並沒有很漂亮的恆等式證明囉?? (類似數學的畢氏定理那樣剛好就是平方關係,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的證明) 那上帝造�**棬u有意思 居然會幫忙湊一個數字這麼剛好的物理現象 說這是偶然的 還真是難以置信 引用:
此文章於 2012-05-03 01:38 AM 被 anshley3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2
|
引用:
後來人對萬有引力的公式修改已經超出牛頓力學的範圍了。 牛頓當初並沒有想到那麼複雜。 想像一個均勻實心球,半徑 r, 因為是實心的,所以球面各處受重力相等,對一極小面積上,所受重力為 df/da 對表面積做積分,得到一個總重力 F, 而球表面積為 A, 注意這個值在球表面以上是「固定的」。 這時我們飛離球面,到達 2r 的地方。 總重力 F, 而在 2r, 球面表面積為 4A, 所以這時單位面積上的重力變成 F/(4A) 也就是極小面積所受的力變成 1/4 簡言之,重力可看成被表面積所稀釋,極小面積所受的力變成半徑平方分之一。 但如果你進去球裡面,重力會和半徑成正比。 這個稍微想一下也可以證明,不過需要畫圖,所以就不說明了。 所以說台灣教育,大多數人只會背不會想,這個我高中時學到重力時就自己想過,自己證明過了。 我給我同學看,他只說:很厲害,但這個考試又不會考,你證這個幹嘛。 ![]() 當然重力並沒有那麼簡單,這只是微不足道的,愛因斯坦就是能想得更廣,所以能提出比牛頓更先進的重力理論。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31
|
引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A...%AE%9A%E5%BE%8B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9...%AE%9A%E5%BE%8B 也不是剛好是2啦 wiki都有寫∼~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您的住址: On Chip
文章: 2,202
|
引用:
我記得高二物理都有教呀...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您的住址: On Chip
文章: 2,202
|
引用:
看過你的文章, 基本上你的中心思想就是把 "筆試/考試" 一整個妖魔化, 這制度不是最爛也不是最好的, 只是你都講比較極端的例子, 我以前的物理老師就很正常都會盡可能講原理, 我也覺得當年我們的考試題目死背是沒用的(有基本分沒錯啦).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地獄18層
文章: 3,237
|
引用:
我怎麼記得以前國中理化就有教過 當年聯考也有考過動能公式的考題,很簡單,公式帶進去答案就出來 ![]()
__________________
徵你不要的AM4 CPU 徵你不要的SATA接頭斷裂SSD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