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0
文章: 14
|
引用:
好像是這樣沒錯, 不過咱公司總是在客戶的威脅之下乖乖就範, 輪班爆肝車輪戰就是要把機台修好...天生命賤, 客戶只要打電話奪命連環call限時修復就行; 對照另一間N牌設備商, 可以說不修就不修, 讓客戶看設備商臉色, 則是令人羨慕; 不過, 如我所說的, 當設備商最基層去修機台仍然被人當成黑手不給尊重, 修機台之餘還要把臉湊上去給客戶打, 這麼沒尊嚴的vendor還是別幹的好... ![]() ![]()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所以下一個會紅的是 能修理機器人 的機器人 嗎?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11
文章: 99
|
引用:
您說得前段有些道理啦 這段就有些奇怪了 窮人靠服務有錢人取得薪水 如果不能服務有錢人,恐怕會直接變成沒有利用價值的人吧 而非有錢人.... 如果資源的取得都是免費的 那世界只會大亂而已......這個在「美麗新世界」就有提到 因此自動化停滯在某個階段而已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409
|
引用:
現在汽車滿街跑, 所以每個窮人都有一輛車? 一個完全錯誤的想法, 到了將來, 窮人買不起機械人, 窮人也付不起錢維修機械人, 所以最後窮人都還是窮人。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
將"機械人"從「物品」昇級為「奴隸」,這是很多科幻小說描繪的,一個可能發生的未來。
如果真的生成這種新的階層,會擠入社會的最低層沒錯……不過八字還沒一撇呢,即使有可能,也是會在非常遙遠的未來。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33
|
引用:
開汽車是消費,不是生產,而機械人的作用是取代人們生產的角色,不是消費的角色。 如果未來生產是由機器人來取代的話,買的起或買不起,就不是很重要的了。 因為人類在這種社會中,只存在於一個消費的地位而已,而現在我們必須要用錢 買東西,原因就在我們還是需要在這個社會中扮演一個生產者的角色了,所以我 們才需要錢,因為透過金錢的買賣,我們才能夠讓大家在消費和生產兩個角色 中不斷的互換。 也因為人的生產是有限的,所以人工生產的汽車,就很貴,而機器大量生產的汽車 就比較便宜,而當所有生產的角色全由機器來操作,其產量肯定也是遠高於現在的了 ,這時產量遠高於人類所需時,金錢的買賣就沒有必要了,因為那時人們就只 是個純粹的消費者了,不需要再去轉變成生產者。 但有人會說機器人需要人管,但其實機器人一旦能做到人類都能做的,除了思想和 創意外,這代表著什麼機器人的生產,機器人的管理,都可以透過機器的系統自 行完成的,也可以說這個社會,就算人類不在了,它還是能自行去運作的。 就如西方的電影,和日本的動畫一樣,一個機器人的世界中,人類可能滅亡了好久 了,但由於機器人的所有東西都是自主供應的,以致於以人類為服務的機器人世界, 還在服務著消失的人類社會。 這東西說多了就有點科幻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機器越取代人工,產能越大時,就整 個人類社會來說,人們是會越來越富裕的就是了。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7
文章: 513
|
引用:
我不知道那位先生是不是做這個行業的人, 但我待在這個行業,沒看過有人真的做全自動,因為這根本不可能。 舉例來說,代工中DIP(手插件)人力消耗最大, 台灣一條30個人左右的DIP產線,24小時輪班含主管, 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一年工資大約1000萬,(某公司的半自主流線成本) 假設全自動化設備導入, 投資設備都是設定「5年回收」,這之間沒回本就是虧錢,5年後設備攤平。 全自動化要配置至少4位工程師撰寫程式讓自動化設備運作(早晚12小時輪班責任制...) 6位作業員(8小時輪三班,配合換線、餵料、補料...) 再一個現場主管, 全自動化能省下幾個人? 最多20人, 我已經用很凹的方式砍人算預算了,實際根本不可能。 以1000萬成本平均算頂多省下600萬。 5年頂多省3000萬,就當自動化設備都不用成本,不吃電還有任何耗材。 只要全自動化能低於3000萬,用機器人的產線就有賺。 但可能嗎? 更別說大陸成本不到台灣人力的一半,用1500萬打造全自動化的產線? 電子產業不是食品業,可以做到完全無人化量產。 電子產業的產品更新太快,一個新機種就可以讓自動化設備的工程師玩死。 更別說良率問題。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參加過設備展? DIP自動插件的設備很早就有了,那為甚麼台灣還是沒有大量導入? 1.目前為止都不夠可靠。(不一定是設備問題,供應料商也有問題) 2.成本太高。 3.找不到夠便宜的工程師去運作全自動化設備(維護又是一回事了)。 全自動講講很容易,但實際去問看看現場的工程師,真的要搞全自動有沒有搞頭? 再說一個人力為什麼沒辦法被目前的機器人淘汰的理由, 度小月訂單沒得排,有空窗的時候怎辦? 設備買了閒置就是高昂的成本,而雇用員工可以放「無薪假」。 台灣的代工業早就壓縮到極限,不是沒有聰明人想過做全自動, 不是只有郭董是聰明人, 「機器人取代人工腳步開始加快。」 在我看來這句話宣示意味比較濃厚。 這篇就回到這,懶得說了。 此文章於 2011-08-01 11:12 PM 被 NONOPIG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有差別.
維護設備, 去國外人人尊敬, 回台灣人人瞧不起, 連操作員都跩個二五八萬. 所以呢, 我只修外國人的, 還提供點子讓產線更安全, 穩穩的賺智慧財. 再給我個五年, 就要超越絕大多數設備機師跟操作員(包括資深20年經歷者). 國外真正管理做得好, 卻不會一天到晚說管理, 而是看重專業. 台灣管理做得不怎樣, 卻整天都在講管理, 而不注重專業. 要我說, 台灣很多人的管理, 真正想做的只是代理而已, 做好是做無本生意. 都是表面功夫, 參觀過那麼多台廠, 真正有再算人員/設備最佳比例的沒幾間. 不能說都是嘴砲的管理, 但絕對符合表面功夫的管理. 話說回來, 我現在也兼管理職 ![]() ![]() ![]() 會不會邁入嘴砲一族啊~ (俺的做法是當個危機邊緣的領導者, 隨時要有實作的準備)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
--我沒有特指那一個行業--行文中會給你這種印象嗎?
Well, you're too sensitive.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5 您的住址: Greed Island
文章: 402
|
刪.................
此文章於 2011-08-01 11:55 PM 被 藍色&憂鬱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