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基隆
文章: 33
|
引用:
這東西是不是叫模組化生產啊,那一個地方壞了,那一部份全部一起換掉,減少在戰場上檢修的機會?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l 2004 您的住址: ACG的世界
文章: 79
|
引用:
http://zh.wikipedia.org/wiki/M1%E8%...%B8%83%E8%98%AD 所以M1A2也有外掛裝甲的類型... 其實現今反裝甲武器像是RPG之類的穿透裝甲能力都很高...所以才會有裝甲車輕量化提高機動力增加生存率的做法 而且重型裝甲車很多路面跟橋樑都難以通行...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89
|
強化外骨骼什麼時候做出來..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99
|
離題一下.海島國家,空軍和海軍的重要性都比陸軍高. 把敵人的機,船,在海上就搞掉才是王道啊@
日本還在發展這一款戰車,無非是要保持研發能量.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70
|
我一直以為有膛線比較好=>線膛炮比滑膛炮好,不過wiki說"現代主戰坦克也大多使用滑膛炮...採用滑膛炮發射炮彈,彈丸飛行中不旋轉,故而增大了破甲效果",不太理解他的理由,不知哪位大大可以解說一下,謝謝!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縣中和市
文章: 741
|
引用:
別一下就想搞那麼遠.......先作雙砲管61式戰車吧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縣瑞芳鎮
文章: 1,100
|
看說明,確實是採用了模組化裝甲
不過在國獸哥斯拉的面前 甚麼戰車都是廢鐵啦!!!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31
|
小日本咧...日本比台灣不知道大幾倍....
總覺得現代的戰車設計走向都和豹式雷同...德國果然是戰車強者 不過我還是對日本的軍武不抱持任何信心,日本自製品又貴又難用... 上次F2飛到一半居然操縱桿被駕駛拔了起來.....又不是在拍搞笑電影..
__________________
生存遊戲:一群無法當兵,不知戰爭為何物,穿不下軍服的胖子和戴不好鋼盔的猴子在玩Cosplay兼扮家家酒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27
|
引用:
滑膛砲目前有"翼穩脫殼穿甲彈",準確性不會比線膛砲差,而且滑膛砲還可以發射飛彈,使用彈性較大~~~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294
|
日本這款新戰車, 我看過一個表格
內容大概就是90式的輕量化加數位化版本 其他指標維持90式的水準, 看車體明顯較短 僅有5對路輪(一般是6~7對路輪) 估計是新型8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縮減體積帶來的結果 像法製的雷克勒, 就是拜小型化的1500匹馬力發動機所賜 將車體縮短且重量降至50頓左右水準 日本90式原本就僅有50頓重, 一但成功縮減發動機體積重量 車體的長度也跟著縮減, 重量自然也降下來了~ 因此新型戰車的防護力未必較原本的90式差 若再加上材料科技的進步搞不好防護力還比90式更好 至少以前90式砲塔設計不良,導致接近砲塔環正面處防護力可能較差的問題 新型戰車似乎也有做改進動作 並且砲塔設計比照豹2式改良型, 採用避彈性能較佳的傾斜正面裝甲設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