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暴君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572
引用:
作者蒜精
其實這種真的不會有施撒農藥嗎?
水耕的菜有營養嗎?
很多都只介紹這種種植方式?
但請問真的沒農害產生嗎?
營養的程度有什麼差異嗎?
水需加什麼成份才能提供農作物所需養份
很多人隱藏了一些未公開的訊息
那請問政府有什麼檢驗方式?
像屏東黑心油一樣嗎?等到有人跨縣市爆料才知道吃的東西很毒
不是不相信科技
但一些黑棺跟黑心商人的包庇
台灣什麼東西才是安全?

目前台灣的黑心食品問題大都出在食品加工業者的加工過程上,過程中用了或加了不該出現的東西

所以若去問辛苦耕作的農民,你們的食材安全不安全的話

似乎搞錯對象了


若是問農藥殘留問題的話

我只能說水耕的環境較單純,病蟲害的情況較小,所以藥物也可以用較少

但至於是不是為零,我就不敢肯定了
     
      

此文章於 2015-06-13 06:29 PM 被 暴君 編輯.
舊 2015-06-13, 06:23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暴君離線中  
Adsmt
Golden Member
 
Adsm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從來處來
文章: 2,765
引用:
作者蒜精
其實這種真的不會有施撒農藥嗎?
水耕的菜有營養嗎?
很多都只介紹這種種植方式?
但請問真的沒農害產生嗎?
營養的程度有什麼差異嗎?
水需加什麼成份才能提供農作物所需養份
很多人隱藏了一些未公開的訊息
那請問政府有什麼檢驗方式?
像屏東黑心油一樣嗎?等到有人跨縣市爆料才知道吃的東西很毒
不是不相信科技
但一些黑棺跟黑心商人的包庇
台灣什麼東西才是安全?

一樣用傳統農業的肥料。水耕還有好處是比較能控制肥料的量。

傳統農業因為無法知道農作物真正的肥料量,所以通常是盡量灑,因此往往導致過度施肥,根據一些測量,農夫施肥的量都是需求量的好幾倍。

這會造成浪費,且合成肥料所需的磷,已經漸漸不敷使用,如果這種情況沒改變,以後肥料價格將會大幅上升,且能種植的農作物會因肥料不足而無法增加產量,最後糧食不足,引發重大問題。

再來是植物會把過多的氮肥以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形式儲存,但這兩種是致癌物。

7蔬菜含硝酸鹽過量 恐致癌
有機小白菜 青江菜達2萬ppm 較歐盟4千ppm高許多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01027/32915980/

所以不是有機的就一定健康,過度施肥一樣有致癌風險。

再來另一個問題是,過多的肥料會被雨水沖進河水或大海,因而導致優養化促進藻類增生,過多的藻類會過度耗氧,使當地水域中的生物死亡,而形成「死域」,造成生態浩劫。
 
舊 2015-06-13, 06:39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smt離線中  
oversky.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3
文章: 771
每次颱風來都會有搶收蔬果的新聞。
但有可能蔬果每次都是剛好在施藥後的安全採收期嗎?
有多少人能承受地了血本無歸?
舊 2015-06-13, 08:59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versky.離線中  
over55Stars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市.嘉義市
文章: 986
台灣的生質能源與糧食產業 part 4
http://www.acewings.com/cobrachen/f...p?TOPIC_ID=8885

因為是外站的資訊, 在下不方便直接引言
有興趣的諸位大人們, 請移駕過去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
麥田管理學院最新課程公告:
本校開設[高等講理藝術]科目,授課由
客座教授 美國長堤大學 維多.柯里昂教授 擔綱

柯里昂教授小傳
美籍義大利裔移民,經營保全業.飯店業有成,而後投入教育事業;大家尊稱他'先生',或稱呼他'教父';
他相信友誼,並且願意先表示他的誠意
舊 2015-06-13, 11:18 P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ver55Stars離線中  
henryyeh0731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3
您的住址: 震怒市
文章: 55
結合LED光電慘業,可以訂製出完全符合要求波長的光源
配合台灣其實很有競爭力的農業技術

以及一堆倒掉閒置的科技場廠房
台灣其實很有實力發展室內大規模栽培的

日本人都在搞無塵室栽種了
台灣要倒不倒的科技廠一堆絕對更有資格玩這個
__________________
當時一起度過的日子,我不會忘記
舊 2015-06-14, 01:24 A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enryyeh0731離線中  
over55Stars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市.嘉義市
文章: 986
引用:
作者henryyeh0731
日本人都在搞無塵室栽種了
台灣要倒不倒的科技廠一堆絕對更有資格玩這個

人家那是給慢性病患吃的食材
而且人家三一一後正好有不能用的廠房

臺灣的話, 缺乏相關研發投資
一來, 不知道慢性病友需要什麼樣的食材 (營養學、市場需求、市場調查)
二來, 不知道怎麼種出慢性病友需要的食材 (技術、栽培條件)
三來, 不知道怎麼賣 (有說服力的通路)
 
__________________
麥田管理學院最新課程公告:
本校開設[高等講理藝術]科目,授課由
客座教授 美國長堤大學 維多.柯里昂教授 擔綱

柯里昂教授小傳
美籍義大利裔移民,經營保全業.飯店業有成,而後投入教育事業;大家尊稱他'先生',或稱呼他'教父';
他相信友誼,並且願意先表示他的誠意
舊 2015-06-14, 02:28 A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ver55Stars離線中  
nick666
*停權中*
 
nick666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13
文章: 2
日本以前也倒閉很多家工廠,
那些工廠有很多慢慢都改成室內栽培開始種菜~~

台灣土地還沒緊張到蓋大樓種菜吧....
舊 2015-06-14, 03:03 A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ick666離線中  
誰找我
Major Member
 
誰找我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5
您的住址: 歡迎加入THK
文章: 161
半夜想這些很累...

選用的作物需高經濟價值
選用的作物不能佔太多空間
選用的作物成長過程不需經人工繁複的整枝修剪
需考量選用的作物從栽培到收成的時間 (maybe透過完美環境加速收成,一年多穫)
作物需耗費能源成本 (送水,肥,光能,溫控,濕度,通風...人工模擬自然環境成本)
噴藥也是成本, 確保作物幼苗及栽培介質(不夾帶病原菌,蟲卵,寄生蟲)
確保人員出入(不夾帶病原菌,蟲卵,寄生蟲)
噴藥成本vs.確保成本, 預防vs.治療 的成本取捨
水,肥,介質的回收再利用,或只一次性不回收
人事,產銷問題
---
反正收入能cover成本...就可行吧,
(感覺就是...生產者是有錢人,消費者也是有錢人的玩意兒)
__________________
罰金100萬元。 科技不敵人性。
舊 2015-06-14, 04:07 A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誰找我離線中  
Axel_K
Elite Member
 
Axel_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4
溫室農作物不管是味道還是養份,都不如傳統農作物--- 最主要兩個原因:「肥料養份」與「熟成」。
但,仍然是可行並具經濟的方法。

養分是因為溫室農作,通常就是調和出該農作物的「主要肥料」
因為只吸收主要肥料,農作物外觀上還是新鮮飽滿,但口感就是不豐富
完全無法跟傳統農場,直接由土中吸取各式養分,特別跟有機農作比,差別更大。

另外,當代農業,考慮運輸問題,農作物都是在尚未足夠熟成就採收,可以減少包裝處理和運輸過程的損失。
熟成的蔬果通常比較柔弱易損傷表面,在一定運送高溫下,容易過熟甚至腐爛。

美國超市蔬果通常很無味,歐洲慢慢也朝美國邁進,這也是為什麼有機蔬果生意越來越大。
如果你吃過美國常見的溫室蔬果--大黃瓜、番茄等等,跟台灣一比,你就知道差別多大了。
連美國人都說,吃這些蔬果就是在吃它的Concept.

此文章於 2015-06-14 10:33 AM 被 Axel_K 編輯.
舊 2015-06-14, 10:32 A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xel_K離線中  
macassans
*停權中*
 
macassan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9
文章: 3
陽光的部分應該很好解決
美國的太陽能蒐集還能跟著陽光改變角度
我原先是想在建築物的中央有個光稜柱
把陽光引導進各層樓
但後來想想這種實心的巨型玻璃一定超貴
那就只好用黃色那種燈啦

作物可以種蕃薯 很好養又營養
香菇也蠻好養的 還不用光
還有高經濟價值的花卉 本來就很多在溫室栽種
如果大麻合法化也可以種大麻
偷種大麻通常在室內
舊 2015-06-14, 08:26 P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cassans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51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