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08
文章: 317
|
引用:
![]() ![]() ![]() 這個戴口罩擋的住嗎?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13
|
已確認在火山頂附近的31人是心肺停止了
>>波控 那影片裡的討論串就鄉民的雜七雜八討論而已 實際上在噴發兩週前,日本氣象局已經針對御嶽山做出報告,表示有火山噴發前的預警式地震記錄,必須警戒 但御嶽山本來就是個活潑的活火山,只能說太大意,民眾跟政府以為過兩個禮拜沒事就沒事了 ![]() 這次噴發日本是分類為水蒸氣爆發,因沒有岩漿,碎屑流的量與溫度還在有可能逃生的範圍內。成功逃進避難小屋/地下室的登山者,大部分都生存了。來不及進入小屋的,也有些靠著小道具或身體動作取得呼吸空間而生存下來。 當然,在山頂附近的就沒辦法了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8 您的住址: 常被查水表的小房間
文章: 3,005
|
希望災情別再擴大,
別再出現死傷.. 沒記錯的話火山爆發的影響範圍非常之大... 之前冰島火山,整個歐洲都是...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新店溪邊
文章: 12
|
引用:
請更正, 大屯山是休火山不是活火山, 而且更可怕的是方圓50km就有2+1座核電廠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3
文章: 463
|
引用:
更可怕的是房價還很貴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關內
文章: 1,072
|
引用:
大屯火山群的活動性在近年來普遍受到火山與地球物理學家的關注。近年的火山沉積物調查發現,大屯火山群於最近的兩萬年中仍有持續活動的現象。目前已知的最後一次活動很可能在5000年前,已符合國際火山學會的「活火山」定義,並非休火山。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622
|
引用:
我覺得這一點也不可怕,大家家裡都有瓦斯桶或天然氣,爆了不管這是天然氣還是核電廠,都是死路一條,就算你家不爆樓下或鄰居爆了,也是死路一條
__________________
已關閉簽名檔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345
|
引用:
光防火山灰不夠,現場還有毒氣釋放出來, 而且有大石塊噴出,連屋頂都打穿...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4
文章: 0
|
既然是活火山
怎麼山上還有不少建築物? 然後都要事先警告了,還有人去登山? 不知道日本死者的家屬跟台灣一不一樣,到時又怪政府為什麼沒禁止登山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13
|
你必須知道,即使是活火山,即使我們說它「很活潑」,但大家在小學都念過地理,都知道那所謂的「活潑」,動不動就以上百上千年的標準作計算。
「因為是活火山,所以不准登」這種話,就跟「因為核電廠不是完全可靠所以不准蓋」一樣,是不現實的言論。也跟「石油再五十年就會用完,不准採」一樣,是不現實的。 這就是群眾心理,是人類的社會結構阿。 只要是名山,山屋就少不了。日本名山都會講「幾合目幾合目」,每一合目表示不同高點,並且會有山屋提供休息、用餐、醫療,也有餐廳在營業。如御嶽山總共有九合目。 再來是禁止入山這部份。 前陣子PCDVD有登山家分享關於登山的許多知識,我們知道登高山從出發至下山,時間是很長的。此次御嶽山是在中午噴發,11時53分噴發時就已經提高入山規制的等級至LV.3,禁止入山。 但清晨出發的登山客,此時大部分都還在山上。 那,為什麼一星期前、兩星期前不禁止上山?──老兄,雖然人類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能預先探知火山噴發,也沒那麼神準能知道噴發規模阿。關於火山噴發,目前是可以得知「預兆」,但無法準確「預知」時間與規模。 加上,上一次御嶽山噴發也不過是七年前...... ![]() 而死者家屬的動向,質疑到政府身上依然是有的。氣象局已經明講,以現今科技要判斷噴發規模、時間,並即時調整入山規制的等級,是困難的。據HHK報導來看,大部分家屬還是能認同這是沒辦法的天災。 附帶一提,今天搜救活動再開,又新增五名死者了 ![]() 目前還是香港那邊的動向比較需要關注吧......簡直就像在看未來的臺灣一樣,真令人揪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