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16
|
2025-09-25 經長:高市府同意興達新1號機重啟 舊燃煤機組須停止
龔明鑫今天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台電昨天已收到高雄市府公文,同意重啟興達新1號機,不過, 高雄市府有但書,希望新1號機啟動後,台電能將緊急備用機組(舊燃煤機組)停止發電, 經濟部與台電會盡量照此辦理。至於新1號機回歸時間,則要看實際調度情況,會盡快回歸。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10 您的住址: ?viper in w-0-t
文章: 138
|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
林口電廠和核二廠長護航廠商 收回扣被收押禁見 蠻可惜 為了那點點錢 護航廠商被收押 核二廠長、林口發電廠長涉收賄 遭貪污罪起訴 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508150054.aspx 2018的事情 檢察官還是撈出來起訴 此文章於 2025-10-01 11:39 PM 被 終極密碼 編輯.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16
|
2025-09-28 苗栗通霄電廠4號煙囪拆除 台電:汰換老舊機組
台電通霄發電廠近年來陸續進行機組汰換,為了進行更新改善工程, 昨(27)日晚間將已經除役的第4號機組的大煙囪進行放倒作業,瞬間發出巨大聲響,也震撼當地居民。 這座曾被視為苗栗通霄海岸最醒目地標,甚至還被當作偷渡客指引的大煙囪也成為歷史。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16
文章: 95
|
烏山頭水庫"13公頃光電板"震撼曝光! 怒轟政策:黑白來!│中視新聞 202510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VovQV2OAg 材質安全無慮?? 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當然是...不信 ![]() ![]() 你政府要硬幹、萬一真的出事、敢誠實告訴人民嗎?? 通常啦、政客如果捅出了婁子!! 1. 他們會說謊隱瞞 ; 這我是絕對不會懷疑 2. 他們會誠實認錯 ; 那大概要太陽打西邊出來才有可能了....... ![]() ![]()
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許多事 成也執著、敗也執著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4 您的住址: 高雄市
文章: 421
|
以後虱目魚更貴了,要有心理準備。
今年夏天,虱目魚價格衝上 10 年新高。除了丹娜絲颱風侵台重創嘉南魚塭外,十年來漁電共生圈地,全台虱目魚養殖面積減少三分之一,供給大幅減少,飼料成本持續上漲,導致魚價攀升。價高影響買氣,讓虱目魚銷量一直下滑。一旦虱目魚被迫退場,不僅是消費者損失,台灣養殖產業的基盤也將隨之鬆動。 短因:颱風停電影響,今夏魚價衝上十年新高 虱目魚雖可全年供應,但因畏寒,冬季產量少, 6 月前魚價較高,入夏後供應量增加,價格便會回落。但今年 7 月初丹娜絲颱風侵台,嘉南大規模停電,魚塭曝氣與抽水設備停擺,大量虱目魚缺氧死亡,讓魚價居高不下。 台南漁民黃國基表示,光是學甲區三慶里就死傷廿、三十萬尾虱目魚成魚,市場上瞬間少了三至五成,現在池邊價大漲,「送加工的從颱風前的 45 元漲到現在的 62 元,送魚市場的價格也從 50 元漲到 75、80 元。」產地價在 8 月更攀升至 119.7 元,創下近十年來夏季最高水準。 翊鑫虱目魚產銷班業者劉鎧郴補充,因過去兩年虱目供需波動大,當漁民增養後,供過於求價格下滑,今年多普遍「收手」,加上進口印尼魚苗品質不佳、育成率很差,「魚少」成了必然,颱風停電只是雪上加霜。 結構因素:十年減少三成魚塭,供需失衡更嚴重 但虱目魚減產並非一日之寒。攤開近十年統計,2016 年台灣虱目魚養殖面積曾達到高峰的 10,037 公頃,此後雖略有波動,但仍維持在 1 萬公頃左右,直到 2020 年才出現明顯斷層,驟降至 8,706 公頃,之後更一路下滑,2024 年已減至6,526 公頃,等於減少三成面積。 今年的漁業年報尚未公布,但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教授秦宗顯研判,2025 年恐怕又會再縮減 200 多公頃,顯示下探趨勢尚未止步。 秦宗顯表示,虱目魚養殖面積萎縮背後,除了漁村青壯人口外流、接班斷層惡化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漁電共生的推進。近年許多大面積虱目魚塭被納入光電設置範圍,施工期間至少兩年無法養殖,施工後即便復養,也往往不是「以漁為本」,加快養殖戶離農的速度。 漁電共生劃設達全國魚塭一半,重創虱目魚大本營 2017 年起,政府研擬「漁電共生」,光電業者開始四處獵地。農委會 2021 年發布《養殖漁業白皮書》,2025 年地面型漁電設置目標為 4GW,換算約需 1 萬公頃魚塭,為全國養殖面積的四分之一。隨後,經濟部及地方政府繼續「加碼」,讓漁電共生來到 20905公頃,高達全國養殖面積的 1/2。 在 2 萬公頃漁電區位中,嘉義、台南、高雄三地就佔了 1 萬 3,654 公頃,這裡正是台灣虱目魚養殖大本營,對虱目魚產業造成巨大影響。漁電共生政策雖強調發電、養魚兼具,但審計報告指出,全台已完成的漁電共生案場中,有七成並未實際養殖,加上施工中的案場也必需停養,讓虱目魚養殖面積大幅減少。 阿和水產行是虱目魚產業的大盤商,綽號「一哥」的陳老闆表示,近年光電對養殖面積蠶食鯨吞,「台南養殖面積和十年前相比至少減少兩成」。 戴全慶原是嘉義東石人,40 年前來到台南七股打拚,極盛期曾掌握 70 多公頃魚塭,混養白蝦、文蛤與虱目魚,是當地赫赫有名的養殖大戶。戴全慶素以強悍聞名,1993 年,他曾在路邊攔下時任總統李登輝,為村民爭取水災補助,然而面對漁電共生,他卻顯得格外無力。 這些年來,他曾走進立法院請願,也四處奔走陳情,希望政府保障受害承租戶的養殖權益,卻只得到一句「這是經濟部的政策」的推託。如今,他被迫接受漁電案場,原本的魚塭只剩下一半,還因設計不良導致養殖困難。 談到這裡,他沉聲表示:「我們以前靠勞力拚搏,遇到風災也知道怎麼重來,但現在是整個環境逼得人無路可走,叫人怎麼不想放棄?」 光電壓力襲來:虱目魚出貨量大幅下滑 榮杰漁獲產銷班二代媳婦郭准蓁指出,公公經營虱目魚產業已逾 40 年,不僅自家養殖,還與嘉義、台南多位漁民契養。但與 15 年前相比,如今虱目魚出貨量已減少約 1/3,「你們自己來看,嘉義、台南有多少虱目魚魚塭插上光電板,已經不能再養了。」 嘉義區漁會新塭冷凍食品加工廠經理蔡陳錦盆則以一句「種電、種電、種電」,來形容這幾年的變化。她直言,光電板快速佔滿魚塭,帶來極大壓力;所幸虱目魚只是加工廠眾多魚種之一,若沒有多元魚種支撐,她的加工廠也可能難以為繼。 成本壓力大,虱目魚薄利但可保底 不過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執行長侯彥隆認為,漁電共生需要兩年施工期,養殖生產難免有空窗,但並非所有漁電共生的魚塭都養殖虱目魚。他觀察漁電共生影響虱目魚魚塭約一成,但其他漁民也會提高 5% 的放養量,因此虱目魚的總產量並未出現大幅下滑。 真正拖垮漁民信心的反而是成本壓力。侯彥隆提到,飼料價格光是 2022 年就上調五次,至今仍高居不下,「基本上,近十年養虱目魚都不賺錢」。因成本居高不下,只要市場稍有波動就會衝擊銷售,利潤空間更被壓縮。 若虱目魚前景堪憂,是否改養其它魚種? 儘管虱目魚賺不到錢,但對台灣養殖產業仍不可或缺。牠的免疫力強、少有疫病、管理相對容易,而且台灣有非常長的養殖歷史,許多高齡漁民依然能靠牠維持生計,「對漁村來說,就是一份養得下去的『老人工』,是讓養殖產業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安南區漁民蕭文通坦言,養虱目魚幾乎沒有利潤,但好養穩定,是養殖戶「保底」的魚種。虱目魚多與白蝦、文蛤混養,白蝦以虱目魚殘餌為食,再加上虱目魚攤提整池養殖成本,降低養蝦成本,兩者互利共生。 台南學甲的百大青農黃國基指觀察到,隨著魚電共生進入學甲,許多業者號稱要將原本專養虱目魚的魚塭改養白蝦,但當地不靠海,水源鹽度不足,專養白蝦並不切實際。「混養可以用淡化蝦苗,就算育成率低也無所謂,因為是額外收成。但若說要全面改養白蝦,我覺得是騙人的,結果反而讓虱目魚都少養了。」黃國基感嘆。 黃國基指出,虱目魚養殖產業分工完整,有人專責種魚繁殖,有人培育不同尺寸的魚苗,最多的漁民則將魚苗養成成魚。產業鏈還包括捕撈工班、盤商、運輸與通路,養活無數家庭,顯示虱目魚對台灣養殖業的基礎地位。 台南市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王昌澔表示,虱目魚在台灣已有悠久養殖歷史,富含高蛋白質,免疫力佳,幾乎不需藥物防治,全魚皆可利用,還能與文蛤、白蝦混養,不僅具營養價值,更兼具產業韌性,「是一尾台灣不能丟掉的魚」。 秦宗顯則補充,印尼是全球最大的虱目魚生產國,主要供應內需,魚體通常不會養到太大。由於台灣消費者偏好魚肚,小魚難以取肚,因此目前市面上幾乎沒有進口虱目魚。然而他提醒,若國內供給不足,導致魚價持續攀升,不排除會有業者在印尼專門養大魚出口台灣,一旦成真,恐對本土產業造成直接衝擊,「絕不可掉以輕心」。
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故我思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16
|
2025-10-03 林口電廠擴建爭議! 台電解約不當挨告...須賠榮工5.3億
台電與榮工工程公司因「林口電廠更新擴建計畫—港池浚挖及台北港南碼頭C填區填築工程」履約爭議鬧上法院。 榮工主張,施工過程遇到不可預期的重大地質差異,導致工期延宕並額外支出上億工程費用,卻遭台電拒絕給付並扣住履約保證金。 士院審理後,認定榮工延宕並非可歸責,台電片面解約不當,判決台電須返還保證金,並支付榮工5億3015萬元及利息。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