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733
|
引用:
這跟您一開始講的有點矛盾耶...... ![]() 前面您責備年輕人不成材 這邊又說小孩抗壓性差是父母沒教好......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引用:
結論是用同樣的方式表達回去給你, 你自己會受不了. 那你之前怎麼都這樣回應別人呢?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10
文章: 11
|
引用:
兩光公司會退場, 門面會交替, 總是會有新公司出頭, 願意拼的就試試看, 認為沒信心的就劃出22K沒關係,總是會有公司尚未嚐到成功的果實前就願意多付出給 員工.這種公司看起來很呆,卻總是能凝聚員工向心力 而許多公司總是在等員工先賣命賣肝做出績效,營業額.等覺得口袋滿滿了才想調薪 這種公司看起來很會算,卻總是成不了氣候而在低靡的士氣中慘淡收場. 公司選擇好就好,員工也是幫不上忙.. ![]()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引用:
環境差的時候,看衰未來是正常的. 不過中位數比起薪低, 我就不知道怎麼算才會有這數字. 我在網頁查近年"有收入"工作者的中位數是大約 40萬/年 附近.19k應該是指"可支配所得". 好,就算先不管這個數字,現在統計取樣空間是三四五六七年級, 未來是四五六七八年級, 更久後是五六七八九年級...隨時間你一定是往前推的, 不管平均數還是中位數, 你的位置 只會越來越脫離初始起薪, 步入掌握社會資源者, 還在22k的只會是當時代最低層的新鮮人, 沒錯, 當兵跟社會一樣的地方就是 菜就是活該, 菜就是會被操, 菜就是要認份, 但是幾年後 也會脫離, 如果才工作兩三年就認為拿22k 未來全部都沒有希望, 那只是太早給自己斷論而已. 要是22k拿十年後還在22k, 說句實在話, 光要政府負責任, 自己都沒責任會不會太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8
文章: 41
|
怕只怕
多的是生了小孩在貧窮線邊緣掙扎的 為數廣大的勞工 高階職缺數量當然是固定的 而且以台灣的狀況還在減少 同樣的努力,在時代的演進中得到的回報一直在遞減 因為全球化越厲害 資金、資本家流動得越快 越把全世界所有人可以使用的資源量拉近 台灣、日本 多的是中年失業的派遣員工 這些都是庸才 不知您所謂努力 就是每天超時工作、超時學習 向高薪挑戰嗎? 凡人的生活本來就不是這樣的 就算是每個人都這樣 像您這樣傑出的人才 就要一天48小時更努力了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
我是認為大家不要把重點放在1.9K或2.2K之類的數字.
而是要換算成購買力跟付出報酬率等, 因為要變相壓低薪資很容易. 其中一個就是超工超時卻沒有給相對應比例的薪水付給. 另一個就是物價上漲跟薪資增加的幅度差異, 目前要關注的是距離拉多遠了? 此文章於 2010-06-05 09:27 AM 被 Earstorm-2 編輯.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11
|
引用:
R大我覺得你是精英, 難免會有精英的潛在思想, 而我則是社會中的下層份子, 因此我常會跟您有意見相左, 但這不代表我反對你, 我覺得只是身份地位不同, 看法不同, 我提出我的看法, 只是要讓精英們知道, 社會中的下流階級想法是什麼. 再來我也不是工作第兩三年的, 我已經年近不惑, 可能比你還老, 真是馬齒徒長, 我一點長進也沒有, 想當然我早已經不是 22K, 實際上在我剛出社會第一份工作, 只有 21K, 我沒抱怨過, 也沒放棄自己在專業上的追求, 我會說出這種看法, 是希望那些以前跟我一樣笨的年輕人, 要掌握方法努力, 這也是我之前一直 challenge 你的地方, 你不能只說一個籠統的大觀念, 但是卻沒具體的方法供後學做依循跟參考, 也沒教人該怎樣避開陷井, 這樣你說的話不就就跟廢話一樣不具參考價值. (抱歉我用詞強烈了點) 努力是要有目標的, 要有時間成本概念, 兩三年的時間不短, 不是說努力兩三年就放棄, 而是說, 你這兩三年的努力, 你能獲得什麼? 也就是所謂要有可預期的回收, 無論是專業的進展, 或薪水的報酬, 都是一種可以量化的數據, 比如說像你是搞網路的,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時間來當目標, 例如說獲取 CCNA -> CCNP -> CCIE 證照等等不都是類似的指標? 人生沒多少個五六年, 特別是年輕的五六年, 我不認為有人會希望自己所努力的黃金歲月, 像打水漂一樣成為一種沉沒成本無法回收, 光叫人努力, 就像人力銀行洗腦的洗腦大絕『沒有不景氣, 只有不爭氣』一樣把過錯叫別人承擔的不負責任說法一樣. 再來我提到環境影響, 並非把過錯推給環境, 而是要人知道搞清楚所處的環境, 這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李斯曾說: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 在所自處耳. 難道菲律賓的大部份都人民不夠努力嗎? 那為什麼該國無法提供一個好的就業環境給他們的年輕人呢? 本人在此聲明, 以上言論都是廢話與嘴砲, 因為對你我的現實人生不會有任何的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
滿招損 謙受益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0
文章: 1
|
引用:
這就和 22K一樣,你可以選擇離開,或是忍耐. 沒有能力離開就只有忍耐. 只是現在的年輕人抗壓性愈來愈差,沒有能力又無法忍耐 此文章於 2010-06-05 12:40 PM 被 humοur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8 您的住址: 離題星球喇迪賽人
文章: 145
|
引用:
![]() ![]() ![]() ![]()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247
|
引用:
就目前的數據來看,我認為您的預測很可能成真。 常聽人說社會M型化,錯。 我覺得社會早已U型化,而且還是高所得拔尖衝破天,左右差距大的U。 而拔尖的部份,就是高平均與低中數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
|
![]() |
![]() |